|
作家评传 》 曠世纔女魂歸何處:張愛玲傳 》
少作(6)
餘斌 Yu Bin
在《天才夢》中,日後張愛玲散文中交疊互見的兩個方面也已經顯山露水:一方面是機智俏皮,一方面是隱隱的悲哀。文章的前面部分一直保持着輕鬆的調子,作者挂了會心的微笑敘說她幼時一本正經的做作,詼諧地調侃揶揄她的“天才”、她的可笑的自信心。可是漸漸地調子低下去,說到她等於廢物,說到她的愚笨,仿佛真的便有些煩惱,就好像局外人慢慢走入了局中,到了結尾處,竟是不由得悲從中來。
但是,煩惱雖如同蚤子揮之不去,寫作卻是令人愉快的,造出了那樣的佳句,她一定得意非凡,一開始她也一定在急切地等待着結果。等待卻是漫長的,等到徵文揭曉,她已在大學裏發奮攻書了。
1940年4月號的《西風》上登出了徵文獲奬者的名單,685名應徵者中有13人得奬,照啓事的規定,得奬者應是10人,因投稿踴躍,難以割捨,組織者又增設了三個名譽奬,張愛玲叨陪末座,得了名譽奬的第三名。同年的8月號上,《天才夢》與另一篇獲第二名的文章一同登了出來。
任何評奬終不免是綜合平衡的結果,《天才夢》在雜志文裏是奇文,亦可說是偏鋒文章,得不到頭奬也是意料中事。令張愛玲高興之餘感到遺憾的還不是前幾名獲奬文章與《天才夢》相比實在平平,而是在刊出之前她不得不忍痛割愛,對她的文章大加刪削:徵文啓事原本限的字數是5000字,但是結果公佈之後卻沒有一概全文照登,名譽奬帶安慰性質,自然被打入另册,《天才夢》壓縮到了2000字。《天才夢》收入《張看》時張加的附記中有“徵文限定字數,所以這篇文字極力壓縮,剛在這數目內……影響這篇東西的內容的可信性”等語。但徵文啓事上規定的字數是5000,想必張寄去應徵的稿件比發表者長得多,中奬後編輯依名次分出三六九等,要求張壓縮至2000字再行發表也未可知。至於“可信性”雲雲,可能是指為求行文方便導致某些細節的誇張,或是文章所取的斷然的對照方式未免將她的“怪”與“纔”弄得過於戲劇化了。幾十年後張愛玲提起此事猶有不平,因為壓縮影響了它的“內容與可信性”,而第一名或者是全文照登,就長出了許多。那篇文章是《斷了的琴弦——我的亡妻》,一篇悼亡之作,內容、文筆俱是平平。
《天才夢》的獲奬照理應激發張愛玲的創作欲,再接再厲地不斷寫出新作,可是此時她已在大學讀書,正做着留英深造的美夢,無暇分心於寫作,直到三年後自香港歸來,她纔開始重溫她的“天才夢”。《天才夢》遂成為她的少作的壓捲之作,而當她重新拿起筆時,她已經少了一些苦惱和睏惑,多了幾分自信,我們看到的將不是夢,而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南京大學出版社 |
|
|
引言1 | 引言(1) | 引言(2) | 從前(1) | 從前(2) | 從前(3) | 從前(4) | 家庭生活場景(1) | 家庭生活場景(2) | 家庭生活場景(3) | 家庭生活場景(4) | 家庭生活場景(5) | 家庭生活場景(6)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2)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4)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5) |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6) | 讀書歲月(1) | 讀書歲月(2) | 讀書歲月(3) | 讀書歲月(4) | 讀書歲月(5)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