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1)      李零 Li Ling

  4.1子曰:“裏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智)?”
  本篇皆短章,全是道德格言。它們幾乎全是孔子的語錄,衹有4.15是講給曾子聽,4.26是子遊的話。這些短章,按主題不同,可以分為若幹小組,如4.1—7講仁,4.8、4.9、4.15講道,4.10—12、4.16講君子、小人之分和義、利之辨,4.18—21講孝道,4.22—24講言、行。但其他,4.13講禮讓,4.14、4.25講聞達,4.17講見賢思齊,4.26講君、友之道,則相對分散。
  “裏仁”,就是“處仁”。裏,本來是古代的面積單位,即長寬各300步。古代計裏畫方,安置居民,很有傳統,裏是居民組織的基本單位。裏的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少沒有一定,但一般比較小。現在有些小地名,仍以裏為名。“擇”,古書引用或作“宅”,作“宅”更好。
  前人註釋此章,一般都是照字面理解,認為孔子強調的是,跟什麽人做鄰居,一定要慎重,不選仁人,不行。
  我們現在買房子,要看地點、交通、景色,周圍的環境怎麽樣,學校、商店、飯館、醫院怎麽分佈。如果在美國,還有一條最重要,就是鄰居,富人和窮人,什麽人和什麽人住一塊兒,絶對不能忽略。
  孔子卜宅,也很看重鄰居。如果舊註不誤,他是想跟仁人住一塊兒。這種想法很有意思。我也想過,如果能跟自己要好的朋友住一塊兒,多好。孔子的理想社區,全是仁人,還是有一兩個就夠了,不知道,反正為富不仁的人,絶對不接納。有錢可以,必須捐出來。我們不妨設想一下,他當校長兼教授,周圍是莘莘學子,慕名者自遠方來,他們買房賃屋,越聚越多,好像大學城,把麯阜闕裏搞得和個君子國似的,多好。孔子說,不跟仁人住一塊兒,太傻。(與仁為鄰)
  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
  此章也是講處仁,但不是擇鄰,而是自處。
  前兩句,是講不仁者。“約”,孔註訓“睏”。孔子認為,仁者都很安分,窮也好,富也好,都安之若素。不仁者是窮了不行,富了也不行。
  後兩句,是講仁者和智者。我們要註意,這裏的仁者,特點在一個“安”字。安仁是安於仁,強調其靜。孔子常以仁、智並舉,兩者有什麽不同?仁是體,智是用;仁主靜,智主動。前者像山,後者像水。這是兩者的不同。參看《雍也》6.23的“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仁者安仁”,對比上文可知,其實就是安貧,不但要做好精神準備,長期餓肚子,還要快快樂樂餓肚子。
  “智者利仁”,什麽意思?不太清楚,大概是越來越聰明,把仁的偉大意義都發揮出來了。總之,仁者不動如山,安於仁;智者長流似水,利於仁。孔子說的境界,沒準是餓着肚子而文思泉涌吧。(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以仁為鄰,誰是仁者?
  仁者以仁為標準,好惡以此定。其所好之人是仁人(或近仁之人),所惡之人是不仁之人。(不是仁人,不知好賴人)
  4.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志於仁”是有心求仁,“無惡”是沒有惡可被人惡。(有心求仁,不招人恨)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富人常以他們的富裕、文明和秩序給窮人做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他們卻一直不明白,窮人愛錢,愛他們擁有的一切,為什麽卻不愛有錢人。因為除了榜樣,他們什麽也不給,就連“以其道得之”的“道”,也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李零簡介及自序(1)自序(2)自序(3)自序(4)
自序(5)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孔子獲罪的原因(1)
孔子獲罪的原因(2)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禮之用,和為貴(1)禮之用,和為貴(2)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怎麽消滅無恥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