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的幫助 》
第二十章 我獨昏昏(1)
王蒙 Wang Meng
絶學無憂。惟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拋棄掉那些(矯揉造作、呆板死僵的)學問,你也就不會陷入睏境了。是是非非,相差能有多少?善善惡惡,相區別能有多少?(可惜的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具有獨立和深刻的思考,而多半是)人云亦云,人畏我畏,人畏者誰能不畏乎?荒唐啊,蒙昧與無序的狀態還不知道要延續多久呢。
隨着大流,倒是可以熱熱鬧鬧、吵吵嚷嚷,像是在參加大宴會,像是去春遊。我則是平平淡淡,像個對外界還做不出什麽反應的嬰兒,像是找不着傢門的遊子。
衆人都有富餘,而我一個人卻好像丟失了什麽,欠缺了點什麽。是我的心智太傻嗎?怎麽糊裏糊塗的?衆人都覺得自己挺明白,我則覺得自己充滿睏惑。衆人自以為什麽都看到了,我則覺得自信不起來。世界像大海一樣地無邊,世事像大風一樣地不定,無休無止。衆人好似都有點把握,而我一個人在那裏較勁,顯不出高明和流暢,顯得彆扭而又鄙陋。
我和他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我追求終極,追根求源。我要看的是本質,是永遠,是大道。我不輕信表面的天花亂墜。
這一章我更註意的是追索它的全文的邏輯與精神,因此在字詞理解方面,我強調的重點與有些專傢老師不太相同。
這一章有點特色:整個《老子》的講論都是高高在上,睥睨大千,遊刃有餘,真理在握,大道在手,勢如破竹,無敵於天下。然而在這一章老子卻不乏牢騷,有訴苦,有無奈,有嘲弄與自嘲,有智慧的痛苦、孤獨、幽默與嘆息。
這裏有一個基本的悖論。智者、思想者、哲人如老子者,他認定他的見解是如一加二等於三一樣樸素、明顯而且毫無疑義的。他希望他所宣講的見解也如兩點之間以直綫為最短一樣毋庸爭論,符合常情常理常識,易於接受,廣行天下。而一切不同於他、與他的見地背道而馳的講說,則是偏執、荒謬、愚蠢、不堪一擊的。
他無意驚世駭俗,與衆為敵;他無意故作高深,與俗鮮諧;他不認為他的理論知識多麽難以接受。
而另一方面,他的見解是富有創意的、獨特的,與凡俗的、隨大流的見解不同的。他是天才,他是獨具慧眼,他必然與衆不同。他必然感覺得到庸衆的隨大流的乃至隨主流的見解其實乃無見解的淺薄、廉價、簡單、粗糙、人云亦云。而這些淺薄的多數,廉價的認知卻要自以為是、人多勢衆、挾群體以搏哲人,壓垮智慧,滅殺高智商。老子能感覺不到這些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華夏出版社 |
|
|
前言:老子的幫助 | 第一章 衆妙之門(1) | 第一章 衆妙之門(2) | 第二章 知美即惡(1) | 第二章 知美即惡(2) | 第三章 虛心實腹 | 第四章 和光同塵(1) | 第四章 和光同塵(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1) | 第五章 天地不仁(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3) | 第五章 天地不仁(4) | 第六章 𠔌神玄牝 | 第七章 無私成私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遂身退(1) |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1) | 第十章 如嬰兒乎(2) | 第十章 如嬰兒乎(3)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1) |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2) |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 第十三章 寵辱無驚(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