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全本新註聊齋志異 》
於中丞
蒲鬆齡 Pu Songling
於中丞成竜[1],按部至高郵[2].適巨紳傢將嫁女,裝奩甚富,夜被穿箭席捲而去[3].刺史無術[4].公令諸門盡閉,止留一門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5],嚴搜裝載。又出示,諭閻城戶口各歸第宅[6],候次日查點搜掘,務得贓物所在。乃陰囑吏目:設有城門中出入至再者[7],捉之。過午得二人,一身之外,並無行裝。公曰:“此真盜也。”二人詭辨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見袍服內着女衣二襲[8],皆奩中物也。蓋恐次日大搜,急於移置,而物多難攜,故密着而屢出之也。
又公為宰時[9],至鄰邑。早旦,經郭外,見二人以床異病人,覆大被;枕上露發,發上簪鳳釵一股[10],側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夾隨之,時更番以手擁被[11],令壓身底,似恐風入。少頃,息肩路側,又使二人更相為荷[12].於公過,遣隸回問之,雲是妹子垂危,將送歸夫傢。公行二三裏,又遣隸回,視其所入何村。隸尾之,至一村捨,兩男子迎之而入。還以白公。公謂其邑宰:“城中得無有劫寇否[13]?”宰曰:“無之。”時功令嚴[14],上下諱盜,故即被盜賊劫殺,亦隱忍而不敢言[15].公就館捨[16],囑傢人細訪之,果有富室被強寇人傢,炮烙而死[17].公喚其子來,詰其狀。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盜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頓首哀泣,求為死者雪恨。公叩關住見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18],直至村捨,捕得八人,一鞠而伏。詰其病婦何人,盜供:“是夜同在勻欄[19],故與妓女合謀,置金床上,令抱臥至窩處始瓜分耳[20].”共服於公之神[21].或問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關心耳。豈有少婦在床,而容人手衾底音,且易肩而行[22].其勢甚重;交手護之,則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婦昏憒而至[23],必有婦人倚門而迎;止見男子,並不驚問一言,是以確知其為盜也。”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於中丞成尤,幹成尤,字北溟,山西永寧州(今離石縣)人。崇禎時副貢。順洽末,授廣西羅城知縣。康熙間,歷宮直隸巡撫,擢兵部尚書,總督江南江西。二十三年,兼攝江蘇、安徽兩省巡撫事,未幾,卒於官。溢清端。於為官簡陋臼奉,而所至申明保甲,好微行炯知民隱,摘發盜賊。康熙稱之為“古今第一廉吏”,《清史稿》二七七有傳。下文稱“按部至高郵”,知本段所記為於出任兩江總督啓事。
[2]按部:謂巡視屬下州縣。高郵:明清時州名,屬揚州府,州治即今江蘇省高郵縣。
[3]穿窬(yú魚):穿壁逾墻。指偷竊行為。《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箭之盜也與。”註:“穿,穿壁;窬,窬(踰)墻。”
[4]刺史:知州的別稱。
[5]吏目:官名。明清州置吏目,職掌緝捕、守獄及文書等事。
[6]諭闔城戶口:此從二十四捲抄本,底本“闔”作“閣”。
[7]再:兩次。
[8]二襲:兩身。衣裳一套叫一襲。
[9]宰:知縣。本段記述於成竜初任廣西羅城縣佃縣時事。於在羅城七年,政績最著,被舉卓異。參《清史稿》本傳及易宗夔《新世說·政事》。
[10]鳳釵:股端鎸作風頭狀的發釵。又叫鳳頭釵。
[11]更番:輪換。擁;推而塞之。
[12]二人,此從二十四捲抄本,底本作“一人”。
[13]劫寇:被劫失盜之事。
[14]功令,此從二十四捲抄本,原作“公今”。朝廷考核官員的有關條例。
[15]隱忍:隱瞞、忍耐。
[16]館捨:驛館。
[17]炮烙:指強盜逼財所施燒的之刑。
[18]四鼓:四更天,謂天未明。
[19]勾欄:此從青柯亭本,底本作“鈎欄”。指妓院。
[20]窩處:窩藏贓物之所。藏匿罪犯或贓物的主傢,稱為“窩主”或“窩停主人”,見洪邁《夷堅志》及《元典章》。
[21]神:神明;明察。
[22]易肩:指換人扛擡。
[23]昏憒:昏迷不醒,謂病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
|
|
捲一: 考城隍 | 耳中人 | 屍變 | 噴水 | 瞳人語 | 畫壁 | 山魈[1] | 咬鬼 | 捉狐 | 荍中怪 | 宅妖 | 王六郎 | 偷桃 | 種梨 | 勞山道士 | 長清僧 | 蛇人 | 斫蟒 | 犬姦 | 雹神 | 狐嫁女 | 嬌娜 | 僧孽 | 妖術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