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用心去遊   》 第36節:法國(20)      劉心武 Liu Xinwu

  我最後定睛望了望巴黎聖母院,便轉身朝地鐵入口走去。不一會兒,我便置身在與古色古香的聖母院全然不同的環境、氣氛中,巴黎在我面前顯示出了另一副面孔……
  1984 年4 月1 日
  四色鬱金香
  從法國回來,我給冰心老前輩寫了封信,並隨信寄去了一張從巴黎帶回的盧浮宮畫片。幾天後便接到了她的回信,她在信中說:“得來信,十分高興,怪道許久不得你消息!原來你逛巴黎去了。1937年春,我在那裏住了一百天。你註意到盧浮宮博物館門前大圓壇內的四色鬱金香嗎?”
  我去巴黎時屆鼕令,盧浮宮博物館門前的大圓壇內暫時無花;但我依然看到了鬱金香——在宮門外的巨大花棚中。那花棚是個營業性的花木商場,裏面從整株的樹到單枝的花全有供應。在一隅陳列着一片本應在春日開放的鬱金香——那杯狀的花朵傲然挺立着,不但有紅、黃、白、紫等單色的花朵,也不僅有單色上灑斑點、帶金綫或復瓣變形的花朵,更有若幹盞一朵紛呈四色,令人不禁嘆為觀止。
  鬱金香雖然最盛最尊之處在荷蘭,但整個西歐都很流行。如果說西歐人一看到梅花,便會感受到一種中國文化的特異氣息,那麽,我們中國人一看到鬱金香,也不禁會聯想到西歐文化的特殊情調。
  我想,冰心老前輩四十六年前在巴黎,對盧浮宮門前的鬱金香留下那樣鮮明的印象,事非偶然。若要問我對盧浮宮裏所藏藝術珍品的總印象,本來我覺得很難概括,有了冰心老前輩的啓發,我倒覺得有了五個極傳神的字:四色鬱金香。
  巴黎的盧浮宮,對於中國本世紀以來的幾代文化人,不管去過的還是沒有去過的,都絶非生疏之所。近年來中國的各種報刊上,更大量印載盧浮宮藏品的照片,也出現了許多篇介紹盧浮宮沿革、戢藏,乃至於其開館時間和收費制度的文章,隨手翻翻手邊的近期雜志,去年10 月號的《文匯月刊》和12 月號的《北京藝術》上,就分別有柳鳴九《在盧浮宮觀賞古希臘雕塑》和瀋大力《盧浮宮的珍寶》這樣的文章;許多地方舉辦“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的“智力測驗”,也競相把有關盧浮宮的題目列入其中。看來,今後在中國不但文化人必定諳熟巴黎盧浮宮,就是一般的群衆,也將“如若不知盧浮宮,怎稱知書識理人”了。
  正因為如此,我不想在這篇文章裏再對盧浮宮作一般性的描繪。而且我去那裏統共不過半天,要把盧浮宮仔仔細細地看上一遍,據說起碼得一個月。我既時間有限,自然也衹能首先去把那“盧浮宮三寶”加以瞻仰——即達? 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古希臘雕塑《米洛島上的維納斯》和《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把它們看夠了,這纔再去細賞席裏柯的《梅杜薩之筏》、德拉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前進》、庫爾貝的《畫室》……等不同風格的油畫名作。坦率地說,大概因為在國內看過許多的照片、復製品和有關文字材料,真的來到盧浮宮的若幹真品面前時,我竟反而並無震撼感。即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我第一眼望去的直感是——“啊,怎麽這麽小?”儘管我國在印刷復製品時,也常註明它的大小不過是77cm×53cm,但因為宣傳過多、形容過奢,而且有的年歷上印得已幾與原作同大,所以當真品迎面撲進眼簾,我反倒驚異於它的小巧了——特別又因為同一大廳中的其他畫幅大都比它要大上幾倍。當然,站在《蒙娜麗莎》面前細加品味,原來所有的書面知識都自然而然地涌上心頭:這幅畫大師畫了三年之久,為使模特兒弗德? 喬貢德之妻現出那奇妙的微笑,每次作畫時都有人演奏琉特( 一種撥弦樂器,有說演奏竪琴的,恐不確,因竪琴産生於達? 芬奇時代後二百餘年),並讓戴尖帽、着花衣的小醜不斷在其面前翻滾諧謔;這是西歐文藝復興運動中首次棄宗教題材而表現平民( 即新興資産階級),首次在寫實方面達到由貌出神、由神入魂的高度,首次在運用明暗法、空間遠近法、景物襯托人物法諸方面達到完美境地的絶代之作;畫上那“蒙娜麗莎”( 實為喬貢德夫人)的微笑,為後世無數藝術傢所傾倒,如19 世紀英國唯美主義作傢王爾德,就曾費盡心思企圖用文字把那神秘莫測而悸動人心的微笑再現出來,終於不得要領而嘆嘆作罷等等,等等。我得承認,即使我原來從文字材料上所看到的最淋漓盡致的贊譽,眼前這幅傑作也擔當得起,不過,至少對於我來說,面對着這件瑰寶,因為該想到、該說到的前人已經說盡,我自身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反施展不開,所以那樂趣也就僅止於“啊,今天我可看到真品了”而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澳大利亞(1)第2節:澳大利亞(2)第3節:澳大利亞(3)第4節:澳大利亞(4)
第5節:澳大利亞(5)第6節:澳大利亞(6)第7節:澳大利亞(7)第8節:奧地利(1)
第9節:奧地利(2)第10節:德國(1)第11節:德國(2)第12節:德國(3)
第13節:德國(4)第14節:丹麥(1)第15節:丹麥(2)第16節:丹麥(3)
第17節:法國(1)第18節:法國(2)第19節:法國(3)第20節:法國(4)
第21節:法國(5)第22節:法國(6)第23節:法國(7)第24節:法國(8)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