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散文集 》  歐陽修集     》
捲三十六 居士集捲三十六
    
歐陽修 Ouyang Xiu
  
  ◎墓志七首碣一首
   【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
   慶歷四年秋,予友宛陵梅聖俞來自吳興,出其哭內之詩而悲曰:“吾妻謝氏
   亡矣。”丐我以銘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歲中,書七八至,未嘗不以謝氏銘為
   言,且曰:“吾妻故太子賓客諱濤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為時聞人,而世
   顯榮。謝氏生於盛族,年二十以歸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斂以嫁時之衣,
   甚矣,吾貧可知也!然謝氏怡然處之,治其傢,有常法。其飲食器皿雖不及豐侈,
   而必精以旨;其衣無故新,而浣濯縫紉必潔以完;所至官捨雖庳陋,而庭宇灑掃
   必肅以嚴;其平居語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窮於世久矣,其出而幸與賢士大夫遊
   而樂,入則見吾妻之怡怡而忘其憂,使吾不以富貴貧賤纍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嘗與士大夫語,謝氏多從戶屏竊聽之,間則盡能商榷其人才能賢否及時事之得
   失,皆有條理。吾官吳興,或自外醉而歸,必問曰:‘今日孰與飲而樂乎?’聞
   其賢者也則悅,否則嘆曰:‘君所交,皆一時賢雋,豈其屈己下之邪?惟以道德
   焉,故合者尤寡。今與是人飲而歡邪?’是歲南方旱,仰見飛蝗而嘆曰:‘今西
   兵未解,天下重睏,盜賊暴起於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為婦人,死而得君葬
   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貧而不睏者,其性識明而知道理多此類。嗚呼!其生
   也迫吾之貧,而歿也又無以厚焉,謂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為
   可貴,歿而得此,庶幾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請銘於子之勤也。”若此,
   予忍不銘?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陽縣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於高
   郵。梅氏世葬宛陵,以貧不能歸也,某年某月某日,葬於潤州之某鄉某原。銘曰:
   高崖斷𠔌兮,京口之原。山蒼水深兮,土厚而堅。居之可樂兮,卜者曰然。
   骨肉雖土兮,魂氣則天。何必故鄉兮,然後為安。
   【萬壽縣君徐氏墓志銘〈慶歷五年〉】
   河東都轉運使、天章閣待製施君,卜以慶歷五年三月某日,葬其夫人萬壽縣
   君於蘇州吳縣三讓鄉之陸公原,以來請銘。
   夫人姓徐氏,世傢通州之靜海。七歲喪其母,哀不自勝,泣曰:“母,女所
   恃以生者也。無母,其復能生?”因欲投水火,其父兄力止之。既長,事其繼母,
   則以孝聞。年若幹,歸於施氏,逮事其姑,紉縫烹飪必以身,早暮寒暑飲食必以
   時。姑亡,哀毀得疾,逾年而後能起。生五男一女。男曰邈,舉進士,某官,知
   開封府太康縣;曰述、曰造,皆將作監主簿;曰迥、曰遜,尚幼。女曰錦娘。慶
   歷三年十一月甲子,以疾卒於河東之官捨,享年四十有三。
   夫人之生也,事其繼母及姑,皆稱曰孝。及其歿也,其夫之稱曰“吾妻助我
   而賢”,其子之幼者曰“吾母慈我”,其長者之稱曰“吾母不以愛怠我,而以成
   人勖我,使我至於有立”,凡施氏外內婚姻宗族之稱者曰“夫人遇我有禮而仁”,
   至於妾媵左右之稱者亦曰“夫人於我仁而均”。嗚呼,夫人之行至矣!其勤而有
   法,其施之各有宜,可謂賢也已。若夫男子見於外,其善惡功過,可舉而書。至
   於婦德主內,自非死節徇難非常之事,則其幽閑淑女之行,孰得顯然列而志之以
   示後?惟視其所稱與其所思,則其賢可知矣。施君,名昌言。夫人曾祖諱某。祖
   諱某。父諱某,以尚書都官員外郎致仕。夫生而其善可稱,未若歿而遺思之深也。
   悲夫!銘曰:
   於惟夫人,東海之華。始來施氏,有此室傢。為婦為母,勤孝勞劬。有女昔
   褓,今婉其裾。子綬煌煌,弟長相趨。夫爵之高,榮及親疏。厥傢已成,而獨不
   居。千裏之遠,歸魂東吳。銘以哀之,已矣嗚呼。
   【長沙縣君鬍氏墓志銘】
   故太子中捨張君諱某之夫人,曰長沙縣鬍氏。鬍氏世為某人。父諱震,官至
   刺史。夫人年二十七,以歸中捨君。君時為融州司理參軍,歷潭州寧鄉縣尉、鳳
   州兩當、福州寧德二縣令以卒。夫人之為婦也,以勤儉恭肅主張氏之祭饋,而睦
   其內外之宗姻。生子男二人,女一人。男曰大年、大有,皆舉進士。大年今為鄭
   州原武縣令,大有秘書丞。女適邵陽縣令錢奕。夫人之為也,以禮義慈嚴教育其
   子,故其男也有立而剋嗣其世,女也適於人而宜人之傢。為婦為母之道無不備,
   而成其夫之傢,享其子之祿。以某年某月某日以疾卒,享年七十有五。又用其子
   之恩,追封長沙縣君。嗚呼!可謂榮矣。中捨君先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以葬於某
   州某縣某鄉。夫人以某年某月某日,合葬於中捨君之墓。銘曰:
   婦德之備,功施也內。銘昭其幽,以法後世。
   【長壽縣太君李氏墓志銘〈慶歷八年〉】
   太中大夫、尚書屯田郎中、上柱國王公諱利之夫人,曰李氏。李氏世傢湖南,
   其父諱昭文,官至國子博士,贈工部侍郎。夫人年二十二歸於王氏,用夫封隆平
   縣君,後以其子徙封長壽縣太君。夫人為李氏女,事後母,以孝聞。及為王氏婦,
   逮事其舅姑,其舅姑嘗稱夫人以戒諸婦曰:“事我者當如此。”又以誡其諸女曰:
   “為人婦者當如此。”其為母也,有三男三女。及其老也,鼎為職方員外郎,震
   太子中捨,復太常博士,三子者皆有纔行,而復尤好古有文,聞於當世。女皆有
   歸。孫男六人:曰夷仲、曰虞仲、曰於仲、曰南仲、曰武仲、曰延仲。女五人,
   一亦歸人矣,餘尚幼。夫人享年八十有六,以慶歷七年七月十日,終於京兆子復
   之官捨。用明年二月十七日,合葬於河南洛陽大樊原王公之墓。
   夫人於王氏,積行纍功,其德備矣,不可以遍書。書其舅姑之所嘗稱者,以
   見其為婦之道;書其子之賢而有立,以見其為母之方;書其子孫之衆,壽考之隆,
   以見其勤於其傢至於有成,而終享其福之厚。嗚呼!於夫人無不足矣,而其子若
   孫皆曰未也,謂必有以示永久而不歿,庶幾以慰無窮之哀,乃來請銘以葬。其子
   之友廬陵歐陽修為之銘曰:
   傢成於勤,德隆以壽。歸安其藏,以昌厥後。
   【廣平郡太君張氏墓志銘〈嘉祐元年〉】
   故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贈禮部尚書虢略楊公之夫人,曰廣平郡太君張
   氏。其先青州人,後徙為開封人也。楊公諱大雅,以文行知名於時,號有清節。
   夫人佐公以勤儉治其傢,教子弟,和宗族,皆有法。公以明道元年四月某日薨。
   後二十有四年,至和二年六月某日,夫人以疾卒於高郵。以嘉祐元年十二月某日,
   葬於杭州錢塘縣履泰鄉湖西村靈隱山祖塋之西。
   夫人曾祖嗣,當五代之亂,不顯。祖平,舉三禮。太宗皇帝為晉王,署平押
   衙,為人剛果有智謀,以此尤見親信,官至三司????鐵使。父從古,莊宅副使。景
   德中,以殿直從李繼隆軍擊契丹,繼隆戰敗,從古入見,陳繼隆所以敗之狀,其
   言甚辯,稱旨。會宜州蠻叛,乃以從古為供奉官,守宜州。從古招降叛蠻,秩滿
   罷去,以內殿崇班馮勵代之。蠻復叛,攻宜州,斬勵而去,告邊吏曰:“得張侯
   守宜州,我則聽命。”即復遣從古守宜州,凡七年,蠻無事,徙知澧州。而宜州
   人陳進反攻嶺南,驛召從古,以為巡撫副使,與賊戰象州,斬首萬餘級。已破進,
   留宜州,以疾卒,宜人為立廟於州北韓婆嶺。慶歷中,蠻賊區希範攻宜、桂,轉
   運使杜杞禱兵於廟下,更其名曰製勝嶺,至今宜人祠之。
   蓋楊氏自漢以來,世有令譽,迨公千餘歲,常有顯人。而張氏威烈,信於一
   方。楊氏以德,張氏以功,合二族之美,而夫人為淑女,為賢婦母,享年六十,
   以壽終。公先娶漳南縣君張氏,生子二人:曰洎,虞部員外郎;曰瀎,殿中丞。
   女三人,長適國子博士袁成師,次大理寺丞李嚴,次殿中丞溫嗣良。夫人生子男
   四人:曰泳,大理寺丞;曰漸,奉禮郎;曰沆,太子中捨;曰渢,衛尉寺丞。
   有女一人,歸於修。女之適李氏者,今封武原縣太君。餘女及瀎、泳、漸,皆先
   夫人而亡。孫男十四人。嗚呼!惟德與功與賢,法皆宜銘。銘曰:
   有邑清河,遂開其邦。又徙南陽,皆以夫榮。後用子封,京兆廣平。宜其夫
   子,有淑其聲。子孫之思,考德有銘。
   【渤海縣太君高氏墓碣〈嘉祐元年〉】
   故尚書兵部員外郎、知製誥、知鄧州軍州事陽夏公之夫人,姓高氏,宣州宣
   城人也。父諱惠連,官至兵部郎中。母曰廣陵縣君句氏。陽夏公諱絳,姓謝氏。
   夫人有子曰景初、景溫、景平、景回。女一早卒,次適上虞縣令王存,次適大理
   寺丞李處厚,次若幹人,未嫁。寶元二年,陽夏公卒於鄧州,以某年八月某日,
   葬於某所。後若幹年,夫人隨其子某官於某州,以某年某月某日卒於官捨,遂以
   某年某月某日合葬於公之墓。夫人初以夫封文安縣君,後以其子封渤海縣太君。
   謝氏世為名族,而陽夏公尤顯聞於時。初,公與予俱官於洛陽,而公之父太
   子賓客諱濤尚無恙。其子景初、景溫方為童兒,景平始生,二三女子皆幼。予日
   至其傢,進拜賓客,見其鬢發垂白,衣冠肅潔,貌厚而氣清,壽考君子也。退而
   與陽夏公遊,見其年壯志盛,偉然方為一時名臣。而諸兒女子戲嬉尊席之間者,
   皆穎發而秀好。於是時,夫人以孝力事其舅為賢婦,以柔順事其夫為賢妻,以恭
   儉均一教育其子為賢母。後二三年,賓客薨於京師。又五六年,陽夏公卒於鄧。
   又十餘年,景初、景溫、景平皆以進士及第,景初為某官,景溫某官,景平某官。
   夫人於其舅與夫,為婦之禮備;於其子,立傢之道成。享年若幹以卒。嗚呼!予
   始銘賓客,又銘陽夏公,今又書夫人之事於碣,殆見謝氏更一世矣。其為之書也,
   宜得其詳。
   【北海郡君王氏墓志銘〈嘉祐五年〉】
   太常丞致仕吳君之夫人,曰北海郡君王氏,濰州北海人也。皇考諱汀,舉明
   經不中,後為本州助教。夫人二十三,歸於吳氏。天聖元年六月二日以疾卒,享
   年三十有七。
   夫人為人,孝順勤儉。自其幼時,凡於女事,其保傅皆曰“教而不勞”;組
   紃織糹任,其諸女皆曰“巧莫可及”。其歸於吳氏也,其母曰“自吾女適人,
   吾之內事無所助”;而吳氏之姑曰“自吾得此婦,吾之內事不失時”。及其卒也,
   太常君曰“舉吾裏中有賢女者,莫如王氏”,於是娶其女弟以為繼室。而今夫人
   戒其傢曰“凡吾吳氏之內事,惟吾女兄之法是守”,至今而不敢失。
   夫人有賢子曰奎,字長文,初舉明經,為殿中丞,後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
   今為翰林學士、尚書兵部員外郎、知製誥。失人初用子恩,追封福壽縣君。其後
   長文貴顯,以夫人為請,天子曰:“近臣,吾所寵也,有請其可不從?”乃特追
   封夫人為北海郡君。長文號泣頓首曰:“臣奎不幸,竊享厚祿,不得及其母,而
   天子寵臣以此,俾以報其親,臣奎其何以報!”當是時,朝廷之士大夫,吳氏之
   鄉黨鄰里,皆咨嗟嘆息曰:“吳氏有子矣。”嘉祐四年鼕,長文請告於朝,將以
   明年正月丁酉,葬夫人於鄆州之魚山。夫人生三男,曰奎、奄、胃。今夫人生一
   男,曰參。女三人。孫男女九人。曾孫女二人。銘曰:
   奎顯矣,奄早亡,胃與參,仕方強。以一子,榮一鄉。生雖不及歿有光,孫
   曾多有後愈昌。
   【長安郡太君盧氏墓志銘〈治平四年〉】
   長安郡太君盧氏,尚書刑部侍郎蔡公諱琇之夫人,端明殿學士、尚書禮部侍
   郎襄之母也。以治平三年十月某日,卒於杭州之官捨,享年九十有二。嗚呼!可
   以為壽矣。夫壽者,《洪範》所謂五福也。福者,百順之名也。故離之雖為五,
   必合而不闕其一,然後為福之備也。蓋五者,其一在人曰德,而其四在天,必有
   其一於己,然後能緻其四。而有諸己者,或厚或薄,故其所致,亦有備有不備焉。
   夫老而貧且病者,是人之所哀,非福也。壽且富康,而無德以將之,謂之賊與不
   仁,非福也。三者具而又有德,而死非其命者,謂之不幸,非福也。故曰必不闕
   其一,然後為福之備者,惟夫人有之。
   夫人在父母傢,奉其親以孝。其歸於蔡氏也,其舅姑老,事之如其親,其歸
   寧於父母也,能使其舅姑不見三日必涕泣而思。其事長慈幼,既儉且勤,久而宗
   族和,鄉黨化。其亡也,柩自余杭至,裏閭、親戚哭之,往往有過乎哀者,問之,
   皆曰夫人於我有德,而人人各有述焉。嗚呼,可謂賢也已!
   夫人生四子,其三皆早卒。而端明君,第二子也,獨顯赫為時名臣,自為諫
   官、知製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三司使,間出知泉、福二州,福建路轉運使,
   出入清要,光華寵榮,以為其親之養。而夫人享此者,蓋三十有六年。端明君已
   顯貴,天子嘉之,曰:“有子如此,其母之賢可知。”於是有冠帔之錫。
   夫人平生少疾病,雖老而耳目聰明,食生飲寒如壯者。晚從端明君於杭州,
   極東南富麗海陸之珍奇以為娛樂之奉,而奄然以其壽終。其於五福,可謂不闕一
   矣。
   方夫人之盛時,凡為人子者舉觴壽其親,莫不以夫人為祝;而不幸榮不及養
   者,必仰天怨籲,謂薄厚不均,以不得如夫人為恨。蓋不知夫有諸己者厚,故能
   緻其福之備也。
   夫人,泉州惠安人也。曾祖諱某,祖諱某,父諱某,皆不仕。其三子:早卒
   者曰丕,不及仕;曰高,太康縣主簿;曰奭,福州司戶參軍。女二人,皆適士族。
   孫六人。曾孫三十餘人。嗚呼,盛矣!蔡氏之後,其又將大興乎!銘者,所以昭
   德而示後也。於是端明君之友人廬陵歐陽修為之銘曰:
   維治平四年十有一月某日,孤子襄礻付其母夫人盧氏於先君之墓。其縣仙遊,
   其裏慈孝,其岡半井。其固其安,其千萬年之永。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捲一 居士集捲一 | 捲二 居士集捲二 | 捲三 居士集捲三 |  | 捲四 居士集捲四 | 捲五 居士集捲五 | 捲六 居士集捲六 |  | 捲七 居士集捲七 | 捲八 居士集捲八 | 捲九 居士集捲九 |  | 捲十 居士集捲十 | 捲十一 居士集捲十一 | 捲十二 居士集捲十二 |  | 捲十三 居士集捲十三 | 捲十四 居士集捲十四 | 捲十五 居士集捲十五 |  | 捲十六 居士集捲十六 | 捲十七 居士集捲十七 | 捲十八 居士集捲十八 |  | 捲十九 居士集捲十九 | 捲二十 居士集捲二十 | 捲二十一 居士集捲二十一 |  | 捲二十二 居士集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居士集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居士集捲二十四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