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流動的光影聲色:羅展鳳映畫音樂隨筆   》 第36節:以音樂裝飾長鏡頭的夢:安哲羅普洛斯映畫音樂史詩(14)      羅展鳳 Luo Zhanfeng

第36节:以音乐装饰长镜头的梦:安哲罗普洛斯映画音乐史诗(14)
  除了完整性外,我以為,卡蘭德卓在這裏更隱含着一種價值觀,憂鬱、抒情卻又帶着冷峻疏離的《Refugee's Theme》,從主旋律的多次變奏及至《Finale》的版本,已經歷多番演變,前者氛圍多縹緲沉鬱,隨着不同處境有着不一樣的變化,共通點是麯子尾聲多是莫名消逝,落得無影無蹤,寓意人生路嚮,無所適從,衹得交付命運擺布。我認為,及至《Finale》一麯出場,麯子纔得以完整抒懷,麯首的弦樂器泛音跟連續震音,宛若迷陣的濃霧,如步入迷惘,來到中段,清澈響亮的弦樂團拉奏再度註入絲絲光芒,像宿命的底藴裏呈現希冀,及至麯子中尾段,雙簧管與法國號的豐富音色再把麯子層層推展,雄壯、充實、圓潤,一股新的希望力量再度涌現,樂聲是上揚的、進取的,說來,正好呼應着電影的最終題旨。
  電影中無論是政客的個人悲劇還是難民的群體悲劇,仿如宿命,重疊交錯,兩者為着不一樣的理由,落荒至另一個陌生的國度。前者感覺到政治圈與名利場離他愈來愈遠,聽不到自己的內心感受,快感到窒息;後者因政治歷史的演變,被迫進入一個不屬於他們的空間領域。都沒有未來,都衹能夠活在虛空中。及至《Finale》,卡蘭德卓配合安氏在電影中的故事發展,以音樂的象徵手法告訴我們:疆界限製了人們的命運,卻無法阻止人們的意志與期盼。可見卡蘭德卓這種宿命的變奏樂麯手法,別具深刻意義。
  黃愛玲在《戲緣》一書中,曾寫她讀到安哲羅普洛斯一篇有關《鸛鳥躑躅》創作的短文,她形容該文清逸雋永,一如安氏電影:"他說:'人的肉身永遠都在日常瑣事中糾纏不清,而沉默的心靈則無言地編織思緒,直到一天,機緣巧合,隱秘的圖像浮現出來,水到渠成地糅合到現實生活的千絲萬縷去。'學者們可以花上洋洋萬言,從希臘歷史、政治、文化、神話……去解讀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卻始終不若他寥寥數語來得精確清晰。"本文有關黃愛玲的文字引自黃愛玲,《戲緣》,香港:香港電影評論學會,2000。
  這令我想起費裏尼(Federico Fellini)的一番話:"最令人感到愉悅的評析文章是那種談論電影如同談論一個活的創作,談論一個人一般,而不是冷淡的診斷、推測、像化學、生物學家那種冷酷的消毒殺菌工作。"又或者如塔可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所說:"我寧可接觸那些被我的電影感動的人,我情願收到他們有如告解生命一般的來信。於是,我瞭解我的目的何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反思》,陳麗貴、李泳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第三版)。
  中提琴的悲情與憂戚:《尤利西斯的凝視》
  要瞭解自己,就連靈魂也要看清楚。
  --普朗同
  "尋找"的命題一直在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中出現,及至《尤利西斯的凝視》(Ulysses' Gaze,1995)也不例外。電影從一個希臘裔美籍導演A(Harvey Keitel飾)的回鄉故事說起,開展一段藝術傢的悲情尋覓之旅,當中不時有安氏的夫子自道。
  A離開母土三十五年,這次重回舊地,除卻放映自傢新作(那不正是安氏的《鸛鳥躑躅》麽?衹是對白換上了英語,留意畫外音放着《鸛鳥躑躅》輕快的手風琴舞麯與主旋律),又决意開展個人旅程("尋找自己,足跡就來到這裏")--從巴爾幹半島北上,意欲尋找三捲下落不明、屬於1905 年馬那基斯(Manakis)兄弟的紀錄底片,好完成他的使命。A說,那個年代,人們拍電影衹為記錄生活、歌頌生命,通過最早的鏡頭、最原初的凝視來展現純真:一班婦女默默無聲的紡織片段……都隨黑白菲林呈現,寧靜安然,那時候--從不存有種族成見、分化,大前提,衹為關心人類。為此,A誓要尋回這段歷史的見證,將世紀初的凝視再次發掘、提煉,以藝術的方式,抗衡現世的戰火與種族分歧。
  A的信念,猶如一衆傳統知識分子,背負宏大使命,對民族傢國有所承擔,確信可以發一分光,燃一分熱,不惜跟主流背道而馳,於是,又如螳臂擋車,總是吃力不討好。深深記得薩拉熱窩電影料館館長S(Erland Josephson飾)跟A的一段對話,他跟A說:"據說,已經沒有人為了尋找夢想的東西會來這,你要麽是個有信念的人,或是絶望的人?"然後,鏡頭所見是二人站在寂靜橋上,大霧迷離,兩個同樣執著個人夢想信念的人,踏着靜寂的前路,茫然毫無頭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聲畫聯姻 文/周黎明第2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1)
第3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2)第4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3)
第5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4)第6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5)
第7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6)第8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7)
第9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8)第10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誡》及其音樂裏的終極關懷(9)
第11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第12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2)
第13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3)第14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4)
第15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5)第16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6)
第17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7)第18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8)
第19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9)第20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0)
第21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1)第22節:流動的光影聲色:塔可夫斯基的音樂色彩與本質(12)
第23節:以音樂裝飾長鏡頭的夢:安哲羅普洛斯映畫音樂史詩(1)第24節:以音樂裝飾長鏡頭的夢:安哲羅普洛斯映畫音樂史詩(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