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36節:佞人弄權,淫獵誰知一旦誅(9)
劉緒義 Liu Xuyi
莊公還有着引咎自責的品質。《禮記·檀弓》載,莊公及宋人戰於乘丘,縣賁父為魯莊公駕車,卜國在車右邊護駕。拉車的馬受驚,將車翻倒。莊公摔下車來。副車上的人遞下繩子,拉莊公上了副車。莊公受此一驚後說:"卜國啊,這是你沒有勇力呀!"縣賁父說:"以前沒有翻過車,今天卻車翻人墜,這確實是我們缺乏勇氣!"於是他和卜國兩人雙雙殉職而死。事後馬夫洗馬時,發現馬大腿內側中了流矢。莊公知道後說:"原來翻車不是他們的罪過。"於是莊公作誄來追述他們的功德。"士之有誄,自此始也。"士人死後,人們為他作祭文,就是從莊公開始的。
應該說,發生在莊公死後的慶父之難,莊公並沒有多大的責任。
莊公好色,建高臺,為的是可以看到党家,党家有個美女,叫孟任。莊公就可以站在高臺上看孟任。孟任衹好躲起來,閉門不出。後來,莊公派人告訴她,答應立她為夫人,孟任便同意嫁給莊公,二人破血盟誓。後來生了公子般。
莊公便打算立黨孟任為夫人,立公子般為太子,可是莊公母親文薑不同意,要他娶齊襄公之女。理由是齊是大國。一方面是自己有過誓言的孟任,不立她為夫人,則有負盟誓;一方面是自己的母親,雖然她是個禍水,但不聽她的,又有違孝道。兩害相權取其輕,最後莊公衹好聽從文薑的,娶齊襄公之女哀薑做夫人。正是這個齊國來的哀薑,和文薑一樣,給魯國帶來的是又一次災難。
首先就不合禮,因為娶哀薑之時,用了玉帛,《左傳》載,"大夫宗婦,行見小君之禮,一概用幣。"禦孫私嘆息:"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采,女贄不過榛慄棗修,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贄,是無別也。男女之別,國之大節,而由夫人亂之,其不終乎?"
莊公的另一個姨太太叫風氏,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叫公子申。她為了讓公子申做太子,就私下裏求季友,正直的季友拒絶了她。他說,公子般比公子申年長,要做太子也輪不到公子申,但我一定會盡力幫助公子申。風氏見話已至此也就衹好打消了這個念頭。
莊公娶哀薑後不久,黨孟任就病死了。莊公不敢得罪哀薑,不敢用夫人的禮節安葬孟任。可憐黨孟任到死都沒有做上夫人,當年的破血盟誓的血也衹能算是白流了。
莊薑也不喜歡哀薑,哀薑也沒有給他生下兒子,倒是跟着姐姐嫁過來的妹妹叔薑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叫公子開。
哀薑沒有得到莊公的愛,卻另有歡愛。她的情人便是莊公之哥公子慶父。兩人粘乎得不得了,甚至還拉上了叔牙,三人結成一黨。並陰謀莊公死後,由慶父做國君,哀薑為夫人,叔牙為相。
莊公的女兒(女公子)在一次觀看雩祭的演習時,被一個犖(luo)的圉人(馬夫)調戲。正好被公子般撞上,公子般非常生氣,就讓人鞭打他。莊公告訴子般,這個人是不能打的,不如殺掉他。他力氣大得嚇人,可以舉起稷門的城門。但公子般沒有殺他,這人後來便逃到了慶父那裏去了。成了後來慶父之難的幫兇,這件事也反映出莊公之遠見。
公元前662年,莊公得病,要選擇繼承人。他先是問叔牙,叔牙說:"慶父有能力";莊公又嚮季友徵求意見,季友說:"臣以死來事奉子般。"莊公便告訴季友,剛纔叔牙說慶父有才能。季友便派人以國君的名義責備叔牙,叫他等待在 巫傢裏,讓 季送去毒酒。說:喝了它,你的後代還可以在魯國享有祿位,不喝,你死了,後代也沒有祿位。叔牙衹好喝了毒酒,季友果然立他的兒子為叔孫氏。
不久,莊公死了,公子般即位,因為他的外祖父死了,為他辦喪事,就住在党氏傢裏。慶父便派圉人犖在党家刺殺了公子般,季友知道後便衹好逃到了陳國,哀薑打算立慶父為君,慶父不答應,因為他知道還有公子申和公子開在,但公子申成年了,他們不敢立他,便先立八歲的公子開,他就是魯閔公。
別看閔公小小年紀,也知道哀薑和慶父那檔子苟且事,便請齊桓公送季友回國為相。有了季友的幫助,加上公子申顧全大局,慶父和哀薑也不敢怎麽樣。
齊國的仲孫送季友回到魯國,返回齊國後對桓公說:"不除掉慶父,魯國的禍難還沒完"(慶父不死,魯難未了)。齊侯說,怎麽才能除掉他?仲孫說:禍難不完,會自取滅亡。等着瞧吧。
齊侯問他,現在是取魯國的時候嗎?
不行。因為他們還守着周禮。周禮是立國之本。我聽說,國傢將要滅亡,如同大樹必然是軀幹先行倒下,然後枝葉纔會落。魯國不棄周禮,不動不得的,你這個時候應當做一些安定魯國並讓它親近你的事,這是稱霸所必具有的器局。
閔公二年,閔公手下的保傅奪了卜齮的田地,閔公也不管,共仲便讓卜齮殺了閔公。
季友帶着公子申(僖公)逃到邾國,魯國人都恨慶父,見引起了公憤,慶父便衹好逃到莒國,哀薑也逃到邾國,季友和僖公回國,立僖公為君。送禮給莒國,要求換慶父。莒國人收了賄賂便把他送回魯國。慶父到密地,讓公子魚去求情,說願意做一個老百姓,但僖公沒有答應,慶父衹好上吊自殺。哀薑見事已至此,雞也飛了,蛋也打了,就自殺了。
慶父之難平息後,僖公便要封季友一座城,季友不答應。僖公便立公孫敖繼慶父之位,稱孟孫氏;立公孫茲繼承叔牙,稱叔孫氏;稱季友之子為季孫氏。他們全是魯桓公之子孫,所以後人稱"三桓"。正是"三桓"後來惹出了禍端,魯國日後的"三桓"三分公室,把魯國弄得一年不如一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 | 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 | 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 | 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 | 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 | 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 | 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 | 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 | 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 | 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 | 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 | 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 | 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