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荀子今注今译   》 荀卿书考略(2)      Wang Yunwu    Xiong Gongzhe

  宋台州本
  淳熙间,唐仲友与政,据吕本重刊于台州,亦别有影本,清季遵义黎庶昌莼齐《古逸丛书》所据,盖即得自东倭岛田篁村之影摹本,据陈振声《书录题解》,又有元丰监本,乃钱佃所据本也。
  宋钱佃江西漕司本
  淳熙八年六月,吴郡钱佃得元丰国子监本,并二浙西蜀诸本参校,刊于江西计台。
  龚士■荀子句解本
  元纂图互注本
  《天禄琳琅书目》,宋版,子部:称其书于倞注外,又加重言重意互注诸例,与经部宋本《毛诗》、《周礼》、《春秋经传集解》三书正同。盖皆所谓帖括之学。又元版子部,别有分门类题注荀子事实品题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又宋陈良傅辑荀子门类题目一卷,门类题目皆择书中之可作题目者分类摘句,取便检览,要亦帖括之学也。
  明世德堂本
  据顾千里跋,实从纂图互注本出。重意重言之删而未尽者,犹见于杨注中。一在《修身篇》“丘山成崇”句下,一在《王制篇》“何独后我”句下,凡二条。
  明虞氏王氏合刊本
  为虞九章王震亨校。
  明钟人杰本
  以上各本并就谢东墅校本所采据,略加疏说。语其精则吕钱二本,号为双璧。钱氏参校诸本同异,著之篇末,凡二百二十六条。陈振孙直斋书录,尤有取焉。纂图互注,虽帖括陋籍,犹存宋椠规模,世德堂本故亦因焉。
  二、唐杨倞以后诸家订注
  丙部之书,往昔学者多不甚措意,故绝少爬梳。逮及有清,鸿博之士竞尚考证,治经之余旁及子史。于是墨翟荀卿厘然可诵。其■补剩义别自为书,则有若高邮王氏之《读书杂志》(杂志八八卷又补《荀子考遗》一卷),德清俞氏之《诸子评议》(十二之十五,凡四卷)甄采众说,汇列入注,则有若谢氏卢氏之笺释。(东墅序,谓援引校譬,悉出抱经,参互考证,遂得蒇事,故兰皋称谢本,王怀祖称卢本,以其本出同校也)郝氏之补注。而王益吾之《荀子集解》与孙诒让之《墨子闲话》,尤号精洽。其他如汪容甫、顾千里及刘台拱、胡元仪、仪征刘申叔先生诸家亦多所发明。而汪氏(有《荀子通论》及年谱)、胡氏(有《荀子别传》及考异)考按荀子行事,用心盖尤勤矣。
  又东倭物茂卿有《读荀子》四卷,冢田虎有《荀子断》四卷,久保爱有《荀子增注》二十卷,猪饲彦博有《荀子补遗》一卷,悉见宜都杨守敬《古逸丛书荀子跋》。近新会梁启雄《荀子柬释》所引,又有王懋竑、王绍兰、陶鸿庆诸家,皆有诠释,可备参订。
  至杨倞事迹,无可考。《新唐书·艺文志》以倞为杨汝士子,而宰相世系表载汝氏三子,无名倞者。(一名知温,一名知远,一名知志)汪容甫据《古刻丛钞》,行蔚州刺史事御史中丞马公墓志,其文题云,朝请大夫使持节汾州诸军事守汾州刺史杨倞撰。其书马公,系会昌四年三月十日卒,以其年七月十日葬。因定倞为武宗时人。然倞《荀子注序》末署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则宪宗徂落之前二年。(宪宗在位凡十五年)历穆(四年)宁(二年)文(十三年)下逮武宗会昌四年,盖二十有五年矣。结衔与荀子注题曰大理评事者,亦不合。郝兰皋疑非一人,不为无见矣。且《性恶篇》注,引昌黎原性全文,称韩侍郎,《劝学》、《非相》各篇,间引韩说,亦称官不名,殆同时流辈相尊而然。昌黎读荀子一文,谓欲削其不合者以附于圣人之经,实无成书,倞所引似亦出于口耳相征。以此言之,倞为宪宗时人,殆无疑义。兹其差可据者,余则不必强为之说,可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Source】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荀子今注今译》自序凡例(1)凡例(2)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1)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2)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3)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4)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5)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6)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7)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1)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2)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3)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4)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5)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6)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1)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2)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3)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4)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5)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6)第二卷 荣辱篇第四(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