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11日軍繼續北犯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1894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海城之後,第一軍司令野津道貫大將在侍從衛護下到設在岫岩的大本營,伊藤博文連忙出營迎接。兩人寒暄畢,伊藤問道:“海城業已攻下,今後閣下將如何打算?”
  野津答道:“乘勢繼續進一步擴大作戰。”伊藤擺手說:“不行。”野津問:“為什麽?”伊藤答:“我們已經冒險攻下了海城,再也不能冒險了。”野津說:“我認為山縣大將的
  直隸作戰不是沒有道理的。目前最要緊的是以第五、第三師團進攻遼陽,另派一軍自大連灣航至直隸平原,與敵人一决雌雄”。伊藤說:“山縣大將的直隸作戰計劃已被否决,不能重提。我認為直隸作戰必須待陽春冰解,集兵旅順半島,便路出直隸野,速攻北京方可,目前不行。”野津不悅地說:“我是建議,上級準不準我管不着。”說罷從皮包中取出直隸作戰方案。伊藤衹好收下,說:“明春再講吧,閣下先回去。”野津衹得告辭,馳回海城。
  野津對此大為不滿,有一次在軍事會議上對部下說:“大本營不聽我的話,我要先取鞍山站,以此為根據地,驅逐牛莊、營口、田莊臺的清兵。”
  隨着時間的推移,春季即將來臨,氣候趨暖。日本第二軍在榮成灣登陸,在山東開闢了第二戰場,清軍四次反攻海城遭到失敗。因此,日本大本營批準了被擱置的直隸作戰方案。前述第一、第二兩軍在湯池舉行的軍事會議,就是討論兩軍協同作戰問題。
  1895年2月22日桂太郎從湯池回到海城,當晚召集將領討論作戰方案,並訓令:“神機將動,我師團務必同心協力,直搗北京,以報皇恩。”
  次日桂太郎親赴岫岩,謁見第一軍司令野津道貫。野津見桂太郎來了很高興,連忙與他握手,請他坐下來喝杯清酒,開始正式談話。
  “許久以來,你受委屈了,現在我嚮你道歉。”野津說:“不必,這是時勢所致,我很諒解。”桂太郎說:“彼此彼此,我們都受委屈了。”“對!現在大張志氣的時候到了,任你馳騁沙場吧。”野津笑着說:“我已令第五師團與你配合作戰,以補償過去的不是。”
  桂太郎心想,奧保鞏是一員猛將,與他合作定能成功,連聲道謝,然後告辭回海城。次日,野津即率軍本部抵達海城,親自指揮作戰。
  原來由奧保鞏少將率領的第一軍第五師團,入鼕以來一直駐守九連城、鳳凰城一帶。2月23日奧保鞏從鳳凰城率師團本部到黃花甸,部隊在此集結完畢,準備經三傢子、吉洞峪嚮鞍山站進犯。
  2月24日上午9時,奧保鞏下令,以第二十一聯隊和炮兵第一大隊為前衛,由武田秀山大佐指揮嚮三傢子進軍。駐守三傢子的清軍衹有四營,由徐慶璋統領,根本無法抵禦敵人大軍,衹得且戰且退,日軍很容易地占領了三傢子。
  25日,奧保鞏命步兵一個大隊從三傢子北進作為疑兵,以牽製摩天嶺的清軍。次日奧保鞏親率第五師團主力由三傢子西進,越人面山,登潘傢堡子北山,攻打興隆溝。駐守興隆溝的清軍不滿1000人,雖在山腰狙擊,但無法抵禦,邊打邊退,當夜日軍占領了興隆溝。
  27日,日軍從興隆溝出發,當天占領了吉洞峪。接着日軍從吉洞峪北犯,到達金廠,再從金廠進犯鞍山站。及至3月2日,奧保鞏抵鞍山站一看,清軍早已逃走,日軍不發一槍就占領了鞍山站。
  第五師團嚮鞍山站進犯時,駐海城的第三師團也做好出擊的準備。2月24日,第二軍司令大山岩派第一師團步兵第三聯隊1000餘人從大石橋趕來,接替第一軍第三師團駐守海城。這樣,海城日軍出擊準備就緒,衹等命令了。此時清軍見日軍增兵,决定主動出擊,於2月27日第五次反攻海城。依剋唐阿、長順兩軍自北路,李光久和記名提督劉樹元率湘軍出南路,南北合擊;宋慶則攻打大平山,以相呼應。但此時清軍銳氣已挫,不能有所作為。及至湘軍副將劉桂雲中炮陣亡後,各軍無心戀戰,紛紛收隊罷兵。
  野津司令見清軍第五次反攻一觸即潰,深知清軍已是強弩之末,不可能對海城構成威脅,便按計劃出擊。是日半夜,野津對第三師團下達命令:“28日凌晨出擊,步兵第五、第六旅團之大部為師團主力;第五旅團第六聯隊的第一大隊為支隊,掩護師團主力前進。大迫尚敏少將率步兵第五旅團之大部從海城西門出發,大島久直少將率步兵第六旅團之大部從北門出發,兩旅團一齊沿遼陽大道前進。第二軍第一師團之援海部隊守衛海城,於唐王山、晾甲山對營口大道和牛莊大道實行戒嚴。”
  2月28日凌晨3時,日軍萬餘人在海城西、北兩門列隊,作最後的部署。4時,大迫、大島兩旅團分路進犯。日軍從正西進犯大費屯,清軍由德英阿應戰;正東是犯眼架山,清軍由壽山應戰;西北偏右是犯團瓢子,清軍由烏勒興額、貴權應戰;西北偏左是犯小王屯,清軍由札剋丹布應戰。日軍和清軍依剋唐阿所部在夜色茫茫中混戰,到黎明時分,日本第三師團主力的山炮隊嚮依軍開炮。依軍還擊,但兵勇傷亡甚衆,依剋唐阿便下令收隊。這樣,大迫旅團占領了大富屯,大島旅團占領了沙河沿、長虎臺和東西煙臺。此日戰鬥,日軍傷之95人,清軍傷亡600多人。
  3月1日,日軍7000多人攻打甘泉堡。清軍長順所部接仗不久即行北撤,因各營已力戰兩天一夜,士兵疲勞不堪,而且劉坤一、徐慶璋(遼寧知州)等迭次來電,催促回顧遼陽。原來日軍此次北犯,清廷及清軍統帥都以為是進犯遼陽。3月1日軍機處電諭長順說:“先固遼陽之防,就近移紮要隘,助寧遼陽,以保瀋陽門戶。”依、長兩軍不得不於3月2日同抵遼陽。他們途徑鞍山站,深知該地為牛莊至遼陽之孔道,本欲留兵把守,為遵行命令,衹得放棄不顧。如前所述,3月2日鞍山站為日本奧保鞏的第五師團占領。接着第三師團也進入鞍山站,兩個師團在鞍山站會師。當天,日本第一軍司令部和第五師團在鞍山站以南的湯崗子安營,第三師團則在通嚮牛莊大道上的將軍屯下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1野心初露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4火燒日本公使館5《濟物浦條約》簽訂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7開化黨發動政變8甲申政變失敗
9再燒日本使館與1金玉均之死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3中日出兵朝鮮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7演出“逼宮”醜劇8李鴻章的幻想
1豐島海戰2屈辱與光榮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5平壤大會戰6黃海海戰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