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
“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赵嘉麟 Zhao Jialin
葛万青 Ge Moqing
数小时后,飞机到达迪化。众人下飞机后,别洛夫和四个孩子坐上前来接他们的小轿车,开往位于市中心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从没来过迪化的孩子们对于这里的异域风情大为好奇。小家伙们偷偷拉开窗帘,透过车窗看去。一位头戴皮帽留着花白胡须的老汉赶着驴车,车上坐着裹着花头巾的妇女。路边一个个地摊上,烤羊肉串的小贩招手叫卖,一旁的烤囊堆得老高;隔壁摊子上则悬挂着五颜六色的毛毯和不知名的乐器,还有的摊子上,一些手艺人正在精雕细刻着铜器。
“孩子们,小心!快把窗帘拉上!这里可不安全!”前来接孩子们的办事处工作人员提醒道。孩子们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照做了。
的确,当时的情况已大不同于刘允斌、陈祖涛他们几个来的时候。新疆的“土皇帝”盛世才逐渐撕去自己“革命”的伪装,将毒手伸向了进步人士。去年5月,赵丹、徐韬等赴新疆开拓新剧工作的10名文艺界先锋,就被盛世才投入监狱,关押至今。
在迪化,孩子们停留了五、六天。白天,他们呆在八路军办事处里不能出屋,就连吃饭都是由专人送进去。晚上,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则用汽车将他们拉到偏僻的地方活动活动。
在去苏联之前,别洛夫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御寒,用中方在延安临行前交给他的钱,为每个孩子买了一件皮夹克。
几个小伙伴听说马上就要去苏联了,激动地围拢在一起畅想着今后的生活。
“你们说,到苏联后我们吃、穿一定都很高级吧?”
“那还用说,肯定天天有白面馒头吃!”
“苏联人不吃馒头,他们吃面包,喝牛奶!”
“我们还能见到很多小伙伴吧?我们可以在一起念书,在一起玩。”
“我们的教室肯定又宽敞又明亮,每个人还有自己的课桌和椅子,真好啊!”
“你说,我们能见到斯大林同志吗?见到他,说些什么好呢?”……
孩子们的出国手续办完后,别洛夫和翻译带着他们坐飞机进入苏联国境,来到阿拉木图。从那里,他们将转乘火车前往莫斯科。
去火车站的路上,孩子们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包饼干边吃边走。娇娇一不小心,一块饼干掉在了地上。这时,路边突然蹿出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立刻抓起娇娇掉在地上的饼干,直接塞到了嘴里。小男孩吃完后,眼睛还直勾勾地盯着中国孩子们的手,仿佛等着他们再次把饼干掉在地上。
罗西北在一旁看到了这个情景,脑子里顿时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不是说苏联已经十分富裕了吗?真没想到,这里原来也有穷人。”但他并没有向别洛夫询问这个问题的答案。
从阿拉木图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后,孩子们于2月22日——苏联建军节前一天,到达此行终点站——莫斯科。他们终于再也不需要东躲西藏了,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呼吸了。
四个孩子一下火车,远远地,一位30多岁的女子朝他们的方向径直飞奔过来——她正是娇娇的生母贺子珍。
“娇娇,娇娇!”贺子珍一把搂住娇娇,生怕松开手女儿就会飞走似的,接着在娇娇额头、脸颊上不停亲吻、抚摸。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娇娇一开始显得怯生生的。但母女之间毕竟有着血缘的纽带,没多久后,娇娇就不那么紧张了。
贺子珍故意逗起女儿:“你是谁呀?来干什么呀?”
“我是娇娇,来找妈妈呀。”娇娇奶声奶气说道。
“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呢?”
“妈妈叫贺子珍。”
“那你给妈妈带来了什么礼物呀?”
“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天真可爱的女儿犹如一阵春风,将长期笼罩在贺子珍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她顾不上与其他人细说,一把抱起女儿,快步离开火车站。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刘少奇挥别子女(1) | 刘少奇挥别子女(2) |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1) |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2) | 与周恩来夫妇同行(1) | 与周恩来夫妇同行(2) | 迪化巧遇小伙伴(1) | 迪化巧遇小伙伴(2) | 任弼时“赔不是” | 贺子珍的遭遇(1) | 贺子珍的遭遇(2) | 毛氏兄弟(1) | 毛氏兄弟(2) | “沉睡”的列宁(1) | “沉睡”的列宁(2) |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1) |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2) |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1) |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2) | 天堂般的生活(1) | 天堂般的生活(2) | 难学的俄语 | 毛岸英的疑惑 | 邓颖超“打前站”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