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名 大院子女   》 第36節:中醫學院(2)      石鐘山 Shi Zhongshan

  發生變化最大的是大學校園裏的李亞玲。接受信息最快的歷來是大學校園,李亞玲所處的中醫學院也不例外。他們除了拼命地學習之外,不斷地參加這樣那樣的活動,他們經常走出校園。短短的一年時間裏,讓李亞玲從內到外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從外表上看,她已經脫掉了當赤腳醫生的花格子衣服,而變成了緊身裝,直筒褲變成了喇叭褲,以前的平底鞋變成了半高跟鞋。白地紅字的大學校徽別在胸前,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校園裏,都會成為衆人矚目的對象。那時的大學生被稱為時代的驕子。
  她本打算放寒假回傢的,她在信裏已經和章衛平說好了,章衛平也來信說要去縣城火車站接她。那年的寒假,最後李亞玲沒能成行,原因是許多學生都報名參加了中醫的實習,學習的生活是火熱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李亞玲最後也改變了最初回傢的打算,她毅然决然地報名參加了實習小組。
  李亞玲從心裏不願意回到傢裏,一年多的大學生活,差不多讓她變成了城裏人,她已經習慣了城裏人的一切,農村有什麽好的呢,單調的景色,單調的人,遠沒有城市這麽文明這麽熱鬧。她回去唯一的理由就是見一見久未謀面的章衛平。此時,她的思念已經不像當初那麽強烈了,寫在信上思念的話語也變成了千篇一律。最後的結果是,這封信和上封信沒有太大的變化。於是由原來的幾頁紙變成了現在的一兩頁紙。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李亞玲還發現她和章衛平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了。當初章衛平吸引她的是城裏人身上的獨特氣質。現在她的身邊生活的都是城裏人,包括她自己,身上也已經具有很多城市人的氣質了。她對章衛平的思念便停滯不前了,也有些麻木了。她發現自己和許多女生一樣,開始愛議論他們的班主任老師"四眼"了。"四眼"是外號,原名叫張頌。張頌老師是前幾屆留校的學生,年齡並不比這屆學生大多少。張頌生得很文氣,臉很白,又架着一副眼鏡,穿着打扮很有"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的派頭。鼕天時,他的脖子上經常圍一條白圍巾,一半在前一半在後,讀過鬱達夫文章的人都說,張頌很像鬱達夫,包括他身上的氣質,很有知識,也很有文人模樣。仿佛張頌從一生下來就是做學問的料,因為他弱不禁風的樣子,很難讓人想出除了教書之外,還可以幹點別的什麽。
  張頌似乎成了女生心目中知識的化身,人前人後,宿舍裏,校園外,張頌成了她們議論最多的話題。
  在宿舍裏,她們有時躺在床上,黑了燈,在睡眠前,有人就說:"四眼"一定讀過很多書,要不然他怎麽是近視呢?
  有人說:那當然,要不然怎麽能給咱們當老師?他講課真有風度,那麽厚一本《中醫理論》,他幾乎全都背出來了。
  又有人說:那當然,聽說他傢是中醫世傢,他父親就是老中醫,老有名了,許多看病的人都去找他。
  話說到這兒沉默了一會兒,半晌又有一個女生側過身來,衝下鋪的女伴說:小燕你說"四眼"是戴眼鏡好看,還是不戴眼鏡好看?
  下鋪的小燕就說:當然戴眼鏡有風度。
  一個宿舍的幾個女學生偶爾在私下裏議論幾句某個異性老師或同學純屬一種正常現象,可長時間大傢把話題都集中在一個男老師的身上,這裏面就出現了問題。她們集體進入了一種單相思,她們一起戀愛了。
  起初的時候,李亞玲並沒有加入到這種議論當中,別人議論張頌老師的時候,她都在默默地想着章衛平,甚至暗自用章衛平和張頌進行着比較。比較來比較去,她還是認為章衛平更優秀,也更可愛,所以她沒有加入到這種集體戀愛中去。
  前一陣子,她的心裏開始發生了外人不易察覺的變化。張頌給他們上中醫理論課的時候,站在講臺上經常用目光望着她,也許那目光是有意的,也許是無意的。剛開始的時候,她並沒在意,以為張頌這是一種習慣。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上課的時候,她有意和別人調換了一次座位,結果她仍吸引着他的目光。不僅這些,張頌老師還經常提問她,提問的時候,語調是輕柔的,表情是微笑的。那時她的心裏曾怦怦亂跳過,就像她第一次和章衛平站在橋洞下約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出版社
第1節:1975年的秋天(1)第2節:1975年的秋天(2)第3節:防空洞裏的初戀(1)第4節:防空洞裏的初戀(2)
第5節:參軍(1)第6節:參軍(2)第7節:參軍(3)第8節:參軍(4)
第9節:放馬溝大隊(1)第10節:放馬溝大隊(2)第11節:放馬溝的初戀(1)第12節:放馬溝的初戀(2)
第13節:睏惑(1)第14節:睏惑(2)第15節:睏惑(3)第16節:睏惑(4)
第17節:意外(1)第18節:意外(2)第19節:李亞玲的意外(1)第20節:李亞玲的意外(2)
第21節:劉雙林的"新大陸"(1)第22節:劉雙林的"新大陸"(2)第23節:如金歲月(1)第24節:如金歲月(2)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