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媒體人許知遠的青春自述: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抒情的陷阱(2)
許知遠 Xu Zhiyuan
我並非否認情感的重要性。我想再次聲明的是,80年代與其一脈相傳的中國文人式情感與博大的情感之間的區別。前者是一種絶對的以個人喜好為中心的,它帶有強烈的偏狹色彩;而後者更多的是一種悲憫情懷,它覆蓋着更廣阔的範圍。
那麽,我用卡夫卡評價狄更斯的這句話來形容80年代是有其恰當之處了。而80年代青年在今天的表現又不斷做着驗證與補充。這是前所未有的號稱“懷舊”的一代人。在他們成長的歷程中,除了幾百年前的隻言片語外,他們對於現代西方世界缺乏基本的瞭解。而文人式的情懷,讓他們對於現代技術與商業規則心生厭惡。那麽,在這個全球化與互聯網成為主宰的時候,當他們真正與世界體係進行接軌時,他們表現出了強烈的不適應。所以,他們高舉着“懷舊”乃至“人文精神”這樣的旗幟。
顯然,首先他們誤讀了“人文精神”,他們將一種軟弱自憐與敢於哭泣叫喊的勇氣視作人文精神,將自己的無能視作一種不合時宜的高風亮節。在高曉鬆的紀念集的文案上,這位80年代末的代表人物不斷重複着“流淚”、“白衣飄飄”乃至鼓足最後的勇氣不過是將錄音機的聲音放得大一些……
高曉鬆有效地挑逗起兩代人最脆弱之處。80年代的年輕人在自己愈發蒼老時,而且在青年時的知識結構與個人情懷愈發被置於時代邊緣時,衹能通過懷舊來讓自己回到青春而強大的年代。而90年代的年輕人,他們的“強說愁”的年紀决定了他們對此不可抑製的親和力。在我們為高曉鬆及他所代表的80年代情結感動時,卻忘記了這種情感的幼稚與偏狹。
當然,你可以反駁說,衹要感動就足夠了,感動本身也是一種勇氣。如果你始終把自己看作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也始終拒絶體驗更深刻與廣阔的情感,你當然可以這樣說。無知的感動與有知的感動是有區別的,就像幼稚與單純有區別一樣。儘管有些殘忍,但我依然將80年代情結中充斥了相當的無知與幼稚。
我已經說了太多80年代的壞話。像每一個曾經深陷80年代情結人一樣,我與長大了的80年代青年一起誤讀了那個時代。我們用誇張的情感來掩飾其實枯燥而乾燥的內心世界。現在,是到了走出這個誤區的時候了。我們必須學會狹隘的自我情感,轉而來擁抱更廣阔的空間。我們需要瞭解更多,體驗更多,畢竟,我們無法永遠生活於無知而快樂之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海南出版社 |
|
|
目錄 | 自序:46年之後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1)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2)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二 | 一條人文主義狗(1) | 一條人文主義狗(2) | 沒有顔色的青春(1) | 沒有顔色的青春(2) | 荒原上的我們(1) | 荒原上的我們(2) | 男人快樂原則(1) | 男人快樂原則(2) | 生於70年代(1) | 生於70年代(2)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1)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2) | 曖昧的懷舊 | 砸爛背後的眼睛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1)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2) | 窺探者的狂歡節(1) | 窺探者的狂歡節(2) | 鏡 子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