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新月派诗人与美国女记者跨国恋:项美丽在上海   》 第十章 绿银色的小屋(5)      王璞 Wang Pu

  “我不在时,我的朋友林先生会打电话给你。”莎士比亚先生亲切地说,“他要跟你讨论《圣经》,这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精通圣经。”  “真的?”我很热情地说,“他最喜欢圣经的哪一部分?”  林先生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说了英语:  “颂歌。”林先生清晰地说。门在他们身后关上了。  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项美丽当年抒写纽约都市生活的那种轻松调侃的文风,也得以见识她那种一针见血地抓住人物事件要领的敏感,以及用三言两语将事物深刻的意义勾划来的才能。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灵气,我想当年一再打动了凯瑟琳和罗斯的,就是这种灵气。《潘先生》就由这样二十八篇小故事组成,项美丽在这本书中,不仅寄托了她对邵洵美的一往情深,也刻划了一组他周围那些中国人的群像,其中包括他的家人、朋友、仆人、甚至敌人。它们不仅真实记叙了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文学精品。我从这些文章所得到的愉悦,不下于我读赛珍珠、伊迪丝·华顿夫人、甚至简·奥斯汀小说所感到的快乐。同样的真诚,同样的优雅,机智而不刻薄,细腻而不琐碎。最可贵的是,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从中可以透见一颗悲天悯人的平常心。  这些日子是项美丽在上海生活的黄金岁月,她不仅把她的家俨然搞成一个文化沙龙,而且还不时在邵洵美的陪伴下出外旅行。苏浙一带自是他们的常游之地。他们还去游了一次黄山,同行者有十二个人,个个都是“上海重要的中文杂志编辑和记者”。大家都一身旅行打扮,就连永远着唐装的邵洵美,也“脱下他那身灰大褂,换上了一套短衫”。  这次旅行给了项美丽很多惊奇。她惊奇地发现,这班平时文质彬彬的书生,在黄山都变成了好像受过奥林匹克爬山训练的运动员。他们不知疲倦地跑遍了黄山的大小山峰,“我们整天爬山,每天都爬。追踪着数之不尽的神话传说,我们沿着那些修建于明代的石阶上上下下。”十天时间里,他们浸了温泉,拜了庙宇。走访了云雾山中的村落。周游过世界、有过非洲探险经历的项美丽,在这些不知疲倦的书生们面前也要甘拜下风。爬山需要灵巧,这位身材高大的美国女子,在这方面就敌不过短小精悍的中国人了。特别令她惊奇的是,有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身材瘦小,可在那古老的石阶上,她的动作比年轻人还要灵活,我气喘嘘嘘地跟在他们后面。喘着粗气,狼狈不堪。”项美丽回忆道。上海周围都是一坦平原,从那里来到黄山的树林之间,特别让她感到新鲜兴奋。虽然  我滑倒在泥泞中,擦伤了手,扭伤了腰,但仍然乐在其中。晚上,我们吃过了一顿斋饭后,围坐在那种直背的中国椅子上,听和尚们讲鬼故事和其它朝香客的故事。一天,我们碰到了一位朋友,他姓张,以尽虎而著称。他的游法很单纯,他像一般香客那样头戴一顶大草帽,身着一身农民蓝土布衣,他比照着他手中那张地图巡游古老的山峰。那是一幅黄山实地卷轴图,画于三百年前。我从没见过一幅现代地图能画得像它一样精确,我们对张先生和他这张图推崇备至。与真实地貌相比,它只有很少的地方因风化侵蚀而改变。  著名的摄影师郎静山也在他们这个团队中,一路上他“依循他自己那一套摄影理念”,为大家拍了不少照片,然后他们去了杭州,像古代诗人一样在西湖上泛舟,吟诗作对。  这次旅行是项美丽上海岁月中历时最久、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旅行。在那前后,她还去过北京、芜湖、扬州、苏州,大都是跟邵洵美及他的朋友们一起去的。其中令她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镇江,一场大风雨让他们一行人滞留在这里,让他们望河兴叹了三天之久。那时日本人正在向华北进军,举国上下一片抗日的怒潮。项美丽走在街上,遭到市民不友好对待,他们对着她指指点点也道:“日本人!日本人!”原来扬州人那时还从来没见过日本人,以为他们既然是外国人,就跟西方人长相一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书披露新月派名诗人邵洵美与项美丽跨国恋情第一章 开场白: 项美丽是谁(1)第一章 开场白: 项美丽是谁(2)
第一章 开场白: 项美丽是谁(3)第一章 开场白: 项美丽是谁(4)第二章 不想回家的女孩(1)
第二章 不想回家的女孩(2)第二章 不想回家的女孩(3)第三章 《纽约客》美丽的客人(1)
第三章 《纽约客》美丽的客人(2)第四章 开往中国的慢船(1)第四章 开往中国的慢船(2)
第四章 开往中国的慢船(3)项美丽:一生钟情 此情追忆邵洵美第五章 大班(1)
第五章 大班(2)第五章 大班(3)第六章 一见钟情(1)
第六章 一见钟情(2)第六章 一见钟情(3)第六章 一见钟情(4)
第七章 洵美 海文 云龙(1)第七章 洵美 海文 云龙(2)第七章 洵美 海文 云龙(3)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