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36節:第四本 草橋店夢鶯鶯雜劇(4)      侯虹斌 Hou Hongbin

  "碧雲天,黃花地"一句,其實化用北宋大文人范仲淹的名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後面一句則化用"董西廂"的"君不見滿川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不過,在王季思的校註中,又指出,蘇東坡詞中有"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也是化用唐人詩"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可想而知,不管是王實甫還是董解元,都有大量的唐詩宋詞及前人之麯爛熟於心的。而這句之渾然天成,稱之為元麯第一句亦無不可。
  《送別》一折,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絶唱,其情、其景,融合無間。面對離別,崔鶯鶯滿心悲傷,柳絲雖長,卻係不住遠行的玉驄馬,恨不得讓小樹林挂住斜陽,讓時間停留。衹願啊,"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金聖嘆把"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改為"馬兒慢慢行,車兒快快隨"。"迍迍"是指行動遲緩,今溫州方言仍有慢迍迍,為行動遲緩之意,與"慢慢"意思是相仿的,金改這二字,大概是為了更通俗。他贊這兩句是真正妙文,分析道:
  若又馬兒快快行,車兒慢慢隨,則中間乃自隔絶,不得多作相守也。即馬兒慢慢行,車兒慢慢隨,或馬兒快快行,車兒快快隨,亦不成其為相守也。必也,馬兒則慢慢行,車兒則快快隨,車兒既快快隨,馬兒仍慢慢行,於是車在馬右,馬在車左,男左女右,比肩並坐,疏林挂日,更不復夜,千秋萬歲,永在長亭。此真小兒女又稚小,又苦惱,又聰明,又憨癡。一片的微細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寫出來也。
  剖析得細緻入微。毛西河用了一句話來囊括這個意思:"馬在前,故行慢;車在後,故隨快;不欲離也。"
  紅娘問鶯鶯今日怎麽不打扮?這一問,又勾起了她的心事。她哪有什麽心情打扮呢?
  見安排着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麽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着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搵做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麽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麽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
  老夫人在旁敬酒送別,衹催張生:到京師休辱沒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張生怎麽答?"小生托夫人餘蔭,憑着胸中之才,視官如拾芥耳。"後文亦有崔鶯鶯對張生叮囑道:"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張生衹信誓旦旦地說:"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種種回答,足讓證明他對胸中之才極為自信。好個"金榜無名誓不歸"!
  崔鶯鶯抱怨張生,你年少輕遠別,情薄易棄擲,衹顧那些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裏,全然不想腿兒相挨,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不知,他對這一次趕考自信得有如囊中取物;她更不知,張生本就"不是落後的人",對於進取功名嚮來就很熱衷:看他在開篇時對着黃河說"投至得雲路鵬程九萬裏",就可以得知他的內心世界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