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西漢演義   》 第三十六回 蕭相國深奇韓信      甄偉 Zhen Wei

  卻說次日滕公差人於店中請韓信,往見蕭何。何所住居丞相府,門禁嚴肅,堂階深遠,先有伺候官報入府,然後一門吏出來,問了姓名,達知丞相。衹見一椽吏出來,請賢士進府相見。韓信入到堂下,即見蕭何出檐下,拉信入於堂,裏不設坐,相與立談。何曰:“滕公深稱大學,幸今相見。”信曰:“信在楚聞漢王聖明,丞相賢達,求士如渴,卑禮折節,不辭千裏而來。到此數日,始見滕公,昨與相見,尚未傾倒;今見丞相後,即欲仍歸故裏,寧甘心泉石,不屈志人下也。”何曰:“賢士未見囊錐脫穎,何乃見貌變色耶?”信曰:“不遇錯節,未嘗歃血,豈可囊錐脫穎,以自薦耶?”何曰:“願聞賢士高談,何當拱聽。”信曰:“昔齊王好鼓瑟,晉有一賢士善鼓,王再三延訪。一日,賢士至齊國,王坐於堂下,欲賢士鼓瑟。賢士不悅曰:‘王如不悅瑟,臣豈敢登王之堂,而見王於咫尺乎?王如好瑟而樂聞之,當焚香賜坐,聽臣鼓瑟,臣必盡心為王鼓。今王坐,臣立,如待僕隸,臣問自賤,而為王樂乎?’鼓瑟者,尚羞立於王之側,況丞相當吐哺握發之時,為國求賢之日,欲聞治國之要,而反倨傲以接賢士,此信所必欲去,而不願留於其國也!”蕭何聞信語,即延之上坐而拜之曰:“何無知,有失待客之禮,幸望恕罪恕罪。”信曰:“丞相求士,實為國傢,某相見,意欲傾心,以圖補報,非一人之私也。”蕭何乃拱手問信曰:“願賢士論天下之形勢,决天下之安危,明天下之治亂,審天下之強弱,然後天下可圖也。”信曰:“關中百二山河,天府之國,自古帝王為建都之地。項王捨此不居,而乃遷都於彭城,此失天下之形勢也!漢王雖左遷於褒中,然養成蓄銳,為虎豹在山之勢,使智者無以用其謀也,不亦為得乎?項王所嚮無敵,天下諸侯畏其強而已,然背叛之心,藏於不測,外若為安,內有隱禍,反不若漢之遠處偏方,而得以收拾人心,養賢及民,諸侯不得侵擾之也。項王弒義帝於江中,大肆不道,而荊襄湖南之民,欲糾合討罪,不日大亂作矣!彼尚茫然不知,而自以為強,此匹夫之勇耳,何足以望天下之人心乎?漢王約法三章,除秦苛法,雖左遷南鄭,而天下屬望,若舉兵面東,百姓莫不引領來歸。天下未有一人不願漢王為秦王。章邯等三人,秦民恨入骨髓,而項王乃封為三秦王,以阻扼漢兵,實為資敵國以利也。我苟東嚮,百姓皆為我戰矣,三秦可傳檄定也。此天下之形勢,安、危、治、亂、強、弱,不待智者推論而可知也。丞相又何憂焉?”何曰:“據賢士所言,楚可伐乎?”信曰:“當此之時,項王東遷,諸侯離叛,百姓嗷嗷,急欲思主,三秦不為嚴備,漢兵正當可舉之日也。失此機會而不東徵,使齊、魏、趙、燕,或有智者一言,舉兵而西,先取鹹陽,次取三秦,阻其要害,漢兵雖老死,不得出褒中矣!”蕭何見韓信說到此處,乃近前附耳曰:“前日棧道已燒絶,漢兵急難舉行,奈何奈何!”信笑曰:“丞相何乃欺人若是耶?前日燒絶棧道,必是智者與丞相計議,定當另有別路可通漢兵,然後燒絶耳。此不過使楚無西嚮之意,漢王絶東歸之心,此計可以瞞項王耳,若智者看破,不可欺也!”蕭何聞韓信此言,實切心肺,不覺笑容滿面,離席下拜曰:“蕭何自入褒中來,未同人論至此,今日賢士之言,如醉方醒,使我胸中痛快,不能捨也!”連叫左右備馬,與賢士回私宅少坐,先差人預備酒席。
  蕭何同信到宅,分賓主而坐,設酒相款。因論為將之道:“夫將者,三軍之司命,國傢之安危所恃,其道可得而聞乎?”信曰:“將有五才十過。所謂五才:智、仁、信、勇、忠也。智則不可欺,仁則能愛人,信則不失期,勇則不可犯,忠則不二心也。為將而有此五才者,然後可以為將矣。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殺者,有智而不心快者,有信而妄信者,有廉潔而不愛惜人者,有謀而心緩者,有則別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將有此十過,則不足以為將矣。故善將兵者,具五才,失十過,攻無不破,戰無不勝,謀無不成,可以無敵於天下矣。”何曰:“今之為將者何如?”信曰:“今之為將者,或有勇而無謀,或有謀而無勇,或恃己之能而不能容衆,或外溫恭而內慢易,或矜貴位而惡卑賤,或性驕虞而恥下問,或揚己之長掩人之善,或藏己之過彰人之非,此皆為將之弊,而今皆蹈之,所以不善為將矣。”何曰:“若賢士為將則何如?”信曰:“若信為將,非敢自為誇張,實出古兵法,但人不能知耳!用之以文,齊之以武,守之以靜,發之以動,兵之未出也如山嶽,兵之既出也如江河,變化如天地,號令如雷霆,賞罰如四時;運籌鬼神,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強,柔而能剛,危而能安,禍而能福,機變不測,决勝於千裏;自天之上,由地之下, 無所不知;自內而外,自外而內,無有或違;十高之鼓,百萬之多,無有不辨;或晝而夜,或夜而晝,無有不兼;範圍麯成,各極其妙;然猶洞達古今,精明易學定安險之理,决勝負之機,神運用之權,藏不窮之智,奇正相錯,陰陽始終,然後仁以容之,禮以立之,勇以敖之,信以成之;如此則成湯之伊尹,武丁之傅說,渭水之子牙,燕山之樂毅,皆我之師也。此乃信為將之道,養之素日,不敢不實告也。”何見信議論如長江大河,一瀉萬裏,心甚奇之。因思漢王有福,感此豪傑來投,破楚元帥,捨韓信再無有過此人者也,稱贊不已,遂留信私宅安歇,分付傢僮二人朝夕伺候答應。韓信從此在蕭何傢往居,卻將張良角書藏在身邊,不肯取出,衹欲憑自己學問,在蕭何、滕公處施展,其心衹要待臨時舉用之際,方將角書獻出。
  蕭何自得韓信,喜而不寐,又思:“張良曾有角書合同,心須尋一個破楚大元帥,連角書一同薦來。今放着這個韓信,正是破楚元帥,卻錯過不薦,想是張良未曾得遇。我明日早朝,同滕公極力薦舉。”更不知漢王用否?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勝秦師異人被虜第二回 不韋風鑒識異人
第三回 安國君剖符立嗣第四回 智異人竊通朱氏
第五回 不韋竊異人還國第六回 呂政立暗絶秦嗣
第七回 始皇命徐福求仙第八回 張良使力士擊車
第九回 趙高矯詔立鬍亥第十回 芒碭山劉季斬蛇
第十一回 會稽城項梁起義第十二回 範增獻策立楚後
第十三回 章邯劫寨破項梁第十四回 項羽殺宋義救趙
第十五回 楚項羽九敗章邯第十六回 秦趙高權傾中外
第十七回 項羽聽諫伏章邯第十八回 收酈生智藉張良
第十九回 望夷宮二世被害第二十回 劉沛公還軍灞上
第二十一回 範增觀象識興衰第二十二回 項伯夜走救張良
第二十三回 賀亡秦鴻門設宴第二十四回 項羽殺嬰屠鹹陽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