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林語堂次女自傳:女王與我 》
尋根之旅(4)
林太乙 Lin Taiyi
我從小就聽說鼓浪嶼沙灘的沙有多細多白,山上的洋房多麽漂亮,街道多麽清潔。島上居民衹有幾千,沒有車馬,走在山上小道,可以聽到從洋房裏傳來貝多芬或蕭邦的鋼琴麯,或從教堂裏傳來的《聖母頌》。我迫不及待要去看看。
當晚,寶泉嫂一傢人在廈門湖濱中路的好清香大酒樓為我們洗塵。八十八歲的寶泉嫂真好福氣,左右邊各坐一個孫子為她撿菜。他們是以撒的雙胞胎兒子。大傢都認為麗珍運氣好,朋友的子女要結婚,都喜歡請她去鋪床。主人點了滿桌道地家乡菜餚,有的吃過,有的沒有。菜單是:
風味九拼盤
(土筍凍、章魚、五香、捆蹄、海蜇皮、鹹水肫、芋棗、鹹水鴨、沙茶腸)竹筒蝦/炒目魚面/粥,韭菜盒/鬆子鱸魚/海蠣煎/自包薄餅/海鮮豆腐煲/芋包/肉粽/菜膽扒素鮑/肉燕魚丸湯
最特別的是土筍凍,土筍原來即土蚯,是廈門特産。此菜色澤灰白,沒什麽味道,吃時加芥末、烏醋、辣椒醬等。奇怪,我沒聽父母親提過土蚯凍。
我們大快朵頤,回賓館,我又站在陽臺上,空氣帶着淡淡的海的氣息。對面鼓浪嶼山上發出彩色轉動的燈光。最高處是日光岩嗎?小時常聽母親說過,肯定那時沒有裝上吸引遊客的燈光。我願衹見明月照在鷺江上。我在那裏站了好久,等到風拂臉上有點涼意,纔回房間。
明天要去五裏沙了。
漳州薌城林語堂學術研究會會長陳力水先生親自來賓館接我們。夢海、夢如、以撒夫婦和我們同去。我們和夢海很熟,她是廈大化學係教授,六年前,來華府的美國天主教大學做研究工作,我們常在一起吃飯聊天。
車子嚮海滄大橋駛去,那是亞洲第一座三跨連續,全漂浮鋼筋梁懸索橋,把湖裏、集美、杏林、海滄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車子沿着高速公路駛去,漳州離廈門六十六公裏。
從閩西南大山涓涓細流匯成漳州九竜江的支流,有一條叫西溪,途經山城。父親最疼的二姐美宮姑就嫁到山城蔣傢,父親在《四十自述》中說:
我每由坂仔到廈門讀書,必須乘船到漳州,沿途風景如畫,滿具詩意,令我神往。有一次我們全家到山城,因為二姐要到山城結婚,而我將由此到廈門,再到上海就讀聖約翰大學。二姐在出嫁那天給我四毛錢,含淚而微笑對我說,“我們窮,姐姐不能多給你了。你要好好的用功讀書,因為你必要成名。我是女的,沒有福氣上大學。你從學校回傢時,來看我。”不幸她結婚後約十個月便因患鼠疫去世。
西溪、山城這些地名一直在我的記憶、想象中,父親童年少年那些快樂和深憂的時光,永遠鏤刻在他的寫作裏。現在我到了他少年成長的地方!
車子沿着九竜江嚮漳州駛去,一路交通繁忙,司機按喇叭,大車逼小車讓路,從左右邊都可以超車。我不覺捏一把汗。
漳州現在是熙熙攘攘的城市,人口四百四十萬,原以農業和輕工業生産為主,改革開放以後,引來許多臺、港、澳地區的投資者,尤其是臺灣來投資的人士,因為語言相通,而許多人祖籍是漳州。這裏有工業新區,高科技園。城市中心有高樓大廈也有矮房子,還有三輪車,鬧區有點像五十年代的臺北。
車子嚮西郊駛去,離漳州城六公裏,突然轉入一條狹路,左右是緑葉繁茂的香蕉林。這是十裏蕉林五裏沙了!和剛纔公路上的風景判若兩個世界。我睜大眼睛觀看那些從根莖伸出的粗闊緑葉,尚未定下神來,車子已經停了,周圍涌來許多人,有的是手握照像機、攝影機的記者,還有頸上圍着紅圍巾的男童嚮我們獻花。
嚮上一望,在左右皆是蕉林的石階上,矗立一座建築物,巍峨壯觀,那便是林語堂紀念館了!
我們爬着石階,共八十一階,紀念父親在世八十一年,不覺感慨萬端。走到平臺,看見一座二層樓環型房屋,最觸目的是一道米色磚墻,高及屋頂,墻面上嵌有金光耀眼的“林語堂紀念館”館名,是中國書法傢協會主席瀋鵬先生的法書。館前站着數百人,許多是五裏沙村民,種香蕉的農民,相信他們沒有幾人看過父親的書,卻聽說過“我們這裏出了個世界名人。”啊呀!父親如果能親自回來,看見他們,不知道要多麽高興!你們好嗎?他會問,生活過得怎樣?香蕉收成好嗎?收入夠用嗎?拿條香蕉來給我吃吃看,甜不甜。
五裏沙是個自然村,隸屬珠裏行政村,衹有一千三百村民,大傢都姓林,全都是農民,六十歲以上的原來大多是文盲,經多年的掃盲,據說已經脫盲,中輕年人都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現在已有八十個人高中畢業,十個人大學畢業。那是好的,父親會說。要上學校用功讀書纔有前途。
館前有一座父親的塑像,由華城區區長朱璋琪與相如和我舉行揭幕儀式,我們並嚮塑像獻花。塑像是由著名雕塑傢廈門大學李維祖教授設計製作。塑像坐着,栩栩如生,中式長袍、皮鞋、手持煙斗、眼眺故鄉,懷抱蕉林。
紀念館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樓房屋,屋頂有褐色琉璃瓦,入口是西式拱門,西班牙蠃旋圓柱回廊,屋中有個小庭院。這是根據臺北故居設計的,體現了父親“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的構想。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如今仍是小學生 | 天真無邪(1) | 天真無邪(2) | 買票 | 橡皮擦(1) | 橡皮擦(2) | 遠遊(1) | 遠遊(2) | 琦君與我 | 都怪徐志摩不好(1) | 都怪徐志摩不好(2) | 都怪徐志摩不好(3) | 回顧在《讀者文摘》工作的日子 | 戴眼鏡秘辛(1) | 戴眼鏡秘辛(2) | 蒼蠅與狗狗 | 胖與瘦 | 動與靜 | 何謂美術 | 老雞老排骨 | 上海湯包和醋 | 泡面頌(1) | 泡面頌(2) | 土蚯凍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