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盛世之毀——甲午戰爭110年祭 》
人怨天譴——慈禧太後的難言之隱(1)
許華 Xu Hua
始尚小心匡弼,繼則委蛇保榮,近年爵祿日崇,因循日甚,每於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謬執成見,不肯實力奉行。
———奕 因反對慈禧太後大興土木而獲得的評語
圓明園修葺之舉,衆論嘩然,近親涕泣諫阻,皆不得允,國事可知!然外面撐持,一日
是一日,鴻章無可去可退之義,且思同志相助,或及吾身不致顛蹶耳。
———李鴻章給丁日昌的信
昆明(湖)習水戰,賦絶好題目。藉款得所藉手,揮灑較易。
———袁保齡
甲午戰爭前的“洋務中興”,深深留着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的烙印,但是,這些腳印全都留在一個女人的身後,她就是慈禧太後。
實際上,不論是曾國藩時代,還是左宗棠時代,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晚清帝國的最高决策者都是慈禧太後,李鴻章時代同樣如此。不論同光興盛,還是甲午戰爭,以至於戊戌變法直到新政立憲,實際上都衹是慈禧戲園子裏面的折子戲。
由於歷史氛圍、才智底藴、性別局限等諸多原因,這個心計機敏、貪婪權利、胸襟有限、酷愛虛榮、才幹偏邪的女強人,雖然通過垂簾聽政和重用太監等手段牢牢控製住了中央政權,卻無力對宮廷政治之外更為廣阔、復雜、重要的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國防和外交大事,進行應有的瞭解、參與和管理。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李鴻章語)面前,諸多國計民生的緊要事務,時隱時現地在能力、職權和時代要求極不相稱的王公大臣之間晃悠、折騰——以至於誰也無力、也無心去把握國傢的命運,去矢志不渝地實現真正的民富國強,誰也無法應對正在撲嚮帝國頭上的國難。
但慈禧太後看不清這一些,她也不在乎這一切——能從太平軍和英法聯軍的槍炮下輓救大清帝國於危亡,並享受到同光興盛的榮光,對她本人乃至整個清王朝來說,都已經是夠幸運的了。【王朝——或者說是宮廷,是其神聖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産,國傢則衹不過是王朝的工具而已。】
慈禧整天盤算的是這樣一係列大事:緊緊抓住至高無上的宮廷政權,千方百計修建一個足以與大觀園媲美的園子,在裏面熱熱鬧鬧地舉行生辰大典——接受朝賀、得到各種各樣新奇的賀禮、大擺盛宴和聽戲三日,嚮萬國公使、百官兆民展示其英明領導下的“太平盛世”和“海宇升平”。
可是,更加至高無上的命運之神,似乎存心要撕破這個在俗世間享受了與其功德極不相稱的權利和名譽的皇太後所孜孜追求的虛榮,種種精誠所至到不厭其煩的吉祥祈求,都無法避免精心準備的萬壽慶典總與莫名其妙的劫難形影不離,並且禍不單行——%%%扶植、歸政、訓政、包辦婚姻——微妙的帝後關係
1861年,慈禧太後通過祺祥政變和對5歲的同治皇帝垂簾聽政,奪取到清王朝的宮廷政權。十多年後,同治長大成人,剛剛親政便暴斃身亡。慈禧太後又一手扶植了其兄醇親王奕寰之子、4歲的載 為光緒皇帝,再一次製造了長期垂簾聽政的機會。
這次扶植,遭到過強烈抨擊,但最終在同治皇帝的師傅翁同 等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勝利。為使第二次垂簾聽政穩固而合法,慈禧太後不僅沒有將垂簾聽政之權交給光緒的生父生母,反而不許他們入宮居住,甚至光緒皇帝自己也很難被允許回傢省親。此外,慈禧太後還千方百計對光緒皇帝“洗腦”,要求其自稱“兒臣”,並稱自己為“親爸爸”。
光緒十三年(1886年),光緒皇帝年滿16歲,按清朝祖製,已經成年,其政治監護人必須讓其“親政”。當年正月十五,慈禧太後不得不宣佈“歸政”。迫於慈禧淫威,光緒父子不得不以皇帝尚幼,需要繼續接受教育,主動與被慈禧安排的光緒皇帝師傅翁同 、軍權實力人物李鴻章等一起,躬請慈禧太後繼續“訓政”。
慈禧太後“訓政”以來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逼迫光緒皇帝娶比他大三歲的一個慈禧侄女為裕隆皇后。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慈禧又為光緒皇帝安排了隆重的大婚典禮。這次包辦婚姻,使光緒皇帝深感壓抑,並一生都對皇后沒有好感,而“移情別戀”於珍妃——珍妃的性格很像慈禧太後:聰明、多才多藝、喜歡參與朝政。
直到次月初三,纔舉行“親政”典禮。“親政”之後,“訓政”依舊,“但朝中大事,帝與大臣皆知必須稟白而後行”。
【以上這一係列微妙的帝後關係,日後進而導致帝黨、後黨的出現及其衝突,深刻影響到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及其之後的清王朝命運。】%%%1874年的萬壽慶典——日本侵臺、沙俄侵伊、十臣抗議、同治駕崩
與一般人的想象大不相同,大清帝國的法製相當健全,是一個廣泛意義上的法製和法治國傢。在包羅萬象的“大清律”中,包括嚴格的《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之類規範宮廷行為的專門法規。《宮則》具體規範了皇太後、皇后、皇貴妃、太監、宮女等等的生活待遇。關於皇太後每年的開支、頭飾、四季服飾、衣着布料、飲食消耗、日用傢具、照明蠟燭、燒炭、貢品、生日用品等等,都有具體規定。皇太後每年生活開支的“法定”總額,在30萬兩左右。按乾隆年間的價值折算,相當於2700萬斤白麵。
慈禧太後常常拿“祖製”約束、懲罰別人,自己卻不受其約束。
1874年農歷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後的40大壽。同年正月,17歲的同治皇帝親政,垂簾12年的兩宮太後撤簾歸政。為滿足慈禧太後,剛剛親政的同治皇帝决心修建圓明園,作為孝敬慈禧太後40歲萬壽慶典的大禮。興高采烈的慈禧太後,還親自繪製了一些圓明園修建圖樣。
在此之前,1873年,繼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20多年內戰平息不久,左宗棠在西北荒漠鏖戰,平定了陝甘回民起義,準備深入新疆收復阿古柏侵占地區。1874年5月,日本在美國等的慫恿和支持下,出兵侵占臺灣。當年7月,沙俄出兵侵占伊犁。連年內戰的中國,面臨東西兩面同時爆發國際大戰的危險。當左宗棠、李鴻章等在為國傢財政極度空虛的情況下是否應耗費巨資奪回伊犁而激烈爭辯的時候,8月份,同治皇帝宣佈圓明園修建工程開工。
恭親王奕 、 親王、醇親王、御前大臣博彥吶謨詁、景壽、貝勒奕匡、軍機大臣文祥、寶均、瀋桂芬、李鴻藻等十重臣,深知此時國傢財政空虛而百廢待興,對大興園子很不以為然,便聯名上書反對,提出停園工、戒微行、遠宦寺、絶小人、警宴朝、開言路、懲夷患、去玩好等八大諫議。
此舉被定性為“恭親王無人臣禮,當重處”,革去一切差使,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交宗人府嚴議。幾乎與此同時,由於接到臺灣軍務急報,對十大臣的處治被迫暫緩執行。
第二天(9月10日),同治皇帝將奕 的處分定為革去親王世襲罔替,降為郡王,並打算以“朋比為姦,圖謀不軌”的罪名革去十大臣職務。
李鴻章在給丁日昌的信中說道:“圓明園修葺之舉,衆論嘩然,近親涕泣諫阻,皆不得允,國事可知!然外面撐持,一日是一日,鴻章無可去可退之義,且思同志相助,或及吾身不致顛蹶耳。”【這就是一代中興名臣李鴻章在甲午戰爭前20年的一場大是大非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慈禧太後和李鴻章的這種權力和性格組合,最終釀成了甲午慘敗。】
在給恭親王定罪的當天,日本大久保利通到北京,與總理衙門談判臺灣戰事。迫於談判需要,11日,慈禧太後聯絡慈安太後出面調停:“十年以來,無恭邸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諭着已撤銷”,賞還奕 爵位。
經過50天的談判,清方趕在慈禧太後生日慶典之前與日方簽訂了《北京專條》。其中稱日軍侵臺行為是出自“保民義舉”,並支付日方各種費用50萬兩。
李鴻章在給其兄李瀚章的信中評價說:“甘允日本‘保民義舉’,不指以為不是,尤要出五十萬,猶以為了結便宜,庸懦之甚,足見中國無人,能勿浩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 西學東漸(1) | 西學東漸(2) | 內外交睏(1) | 內外交睏(2) | 內外交睏(3) | 藉師助剿 | 師夷長技——同光興盛之“求強”的洋務運動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1)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2) |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3) | “求富”的洋務運動——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一)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1)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2)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3)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4)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5) |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6)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1)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2) |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3)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1) |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2)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