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歷史的壞脾氣 》
尊嚴與權力
張鳴 Zhang Ming
在中國,一個人但凡有點權力,總是喜歡將權力延伸到原本不該進去的地方,損傷甚至幹脆打掉被管者的尊嚴,據說衹有這樣,纔算嘗到了權力的滋味。小時候,每當犯了錯誤又不肯輕易認賬時,老師往往會冷不防地在同班同學面前,將平時偵查到的你所有的隱私,一股腦公佈出來,讓你感覺被猛然剝成了一絲不挂似的示衆,恨無地縫可鑽。大了以後,發現當衆剝人衣服的事情仍然在繼續,衹不過變成了“鬥私批修”和批判會,不僅領導剝群衆剝,還要你自己剝。
進入新時代,政治運動風光不再,可是權力依然威風八面,衹要人傢管着你,總是有辦法讓你時不時地嘗一嘗屈辱的滋味。公司發給員工薪水,本是勞動合同中的應有之意,但有些老闆就是喜歡把這個過程變成吃嗟來之食;上下級之間,本是一種工作關係,但在有些地方往往變成了主奴搭配。過去奴隸製的時候,主人衹要求奴才服從,並不一定要求奴才用諛詞歌頌他們,可現在,下級不僅需要無條件地服從上級,而且還時常要忍受上級劈頭蓋臉的責駡,和嚮上級奉獻阿諛之詞。儘管多數領導未必不知道人傢的好話不一定是真的,但多數人都愛這口,而且利用權力去要這口。從前,如果一個人不善逢迎,也許衹是難以升遷而已,現在如果拒絶逢迎上級,就有受到懲罰甚至丟掉飯碗的威脅。不過,事情總是平衡的。被下級馬屁拍足了的人,見到他的上級,也就是這麽拍,辱駡下級的主兒,碰見自己上級不順氣,同樣要被駡得一佛出世,二佛涅,回傢找不着北。權力肆虐的地方,沒有人可以有尊嚴。
無原則的吹捧和沒有道理的責駡,是一對伴生物,有權力的肆虐就有這種東西孳生。因為人們喜歡奴才,這種喜歡,有時候說起來好像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雖然人們大抵都知道奴才在使用效率上有點問題,除了拍馬沒有什麽本事,但在上面的人卻都以為奴才比較忠誠,用起來順手。北洋軍閥自袁世凱以下,對下屬都有一種不打不駡不升遷的慣例,想要提拔某人,就無緣無故地賞之一通耳光外加辱及先人的臭駡,如果對方貼然接受,則視為“效忠檢驗”合格,不日即可加官了。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這種效忠檢驗是根本靠不住的,恰是那些任打任駡、無條件服從的人,在關鍵時刻都變成了倒戈將軍。
可是,如果我們把北洋軍閥的故事,再搭配上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統統講給現在正在選擇接班人的當權者聽,有用嗎?沒有。他們依然會按照慣例和自己的感覺,在針對自己的拍馬比賽中選擇接班人。歷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裏,人們往往不是一代一代地演着新鮮的故事,而是偏要把那些老掉牙的舊事,演了一遍又一遍。否則,司馬光老先生就用不着勞神費力去編《資治通鑒》給皇帝看了(其實編了也沒用,舊戲還是照樣演)。
其實,權力的産生,是跟暴力和徵服分不開的,而所謂的徵服,當然不僅意味着肉體的控製,也意味着對被徵服者精神的摧折。從某種意義上說,被徵服者靈與肉的服從,意味着權力施用産生的效果。其屈服程度越高,權力的效果就越佳,從權力所有者的角度來說,其心理的滿足感也就越強。正因為如此,中國儘管有儒傢學說“仁政”的影響,暴力的底色依然難以消褪,一不留神,暴君就冒出來了。在暴君的心理中,折辱人,打掉人的尊嚴,無疑是一種非常快意的事情。
現在的世界,雖然君主製基本上消亡了,皇帝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暴君的心理卻依然在我們的文化基因中,一代代遺傳着。就像我們把某些具有專製作風的人說成是土皇帝一樣,程度不等的“暴君”實際上並沒有消失。更可怕的是,大量並沒有政治權力的普通人,也可能具有暴君的心理,他們對子女(可能以愛的名義)和對比他們更弱的人,也一樣折辱;他們痛恨甚至私下痛駡暴君,衹是因為眼下沒有機會做暴君。所以,任何單位都會出現這樣的循環,當年被折辱的人,有朝一日上了臺,不僅照抄他當年所痛恨的一切,而且還推陳出新,以青藍之姿,展現在昔日的同事面前。
權力摧折人的尊嚴,最終傷害的是人的羞惡之心,人衹有沒有了羞惡之心,才能做到對任何羞辱都貼然接受,到達“厚黑”的境地。歷史證明,這樣的人,混得好,但破壞性也是最大,什麽壞事惡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如果人人都沒有了尊嚴,那麽世界也就不像個人的世界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五四”傳統與軍閥餘蔭 | 北京兵變與袁世凱 | 袁世凱的“選舉” | 買個總統當當 | 軍漢“韓青天” | “臭棋簍子”段祺瑞 | “三不知將軍”和他的詩 | 孫殿英和他的“麻將相術” | “馬桶將軍”的用人術 | 藉佛法鬥架的武夫 | 各大馬路巡閱使 | 神仙治軍 | 昔日南天王 | 別個世界裏的第一夫人 | 總理縣長唐紹儀 | 順人章士釗 | 簧聲戲影裏的西太後 | 西太後、義和團和公使夫人 | “官屠”刀鈍 | 康熙的才學 | 雍正的天真 | 《三國演義》與隆科多的晦氣 | 道光皇帝的考試規則 | 關於三個“猛人”的神話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