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 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位商人:国商   》 第36节:卢作孚:越成功越悲凉的航运巨子(5)      言夏 Yan Xia

  1927年卢作孚被刘湘任命为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训练士兵,维持航道安全。过了两年,刘湘又请卢作孚担任新成立的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当时川江航运几乎都操纵在外国公司手中,中国人所组建的大都是只有一两艘轮船的小公司,不仅谈不上竞争,甚至连生存都有问题。刘湘希望通过扶植一家中国航业公司,逐渐壮大力量,最后以这家公司为中心统一川江航运。
  卢作孚对从政并没有兴趣,但是这个职务关系到民生公司的前途,也关系到川江航运大局,于是答应任职半年。卢作孚担任了这个职务,也就意味着民生公司将成为川江航运的统一者,并拥有官方的支持。民生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了,旗下的轮船迅速改造和更新,增加了川江上中国轮船从未有过的救险设备、生活设施和娱乐空间。1931年民生公司总公司迁到重庆,接连收购了多家华商轮船公司。1932年又开始经营长江中下游航运业务。到1937年,民生公司已有轮船46艘,总吨位达19182吨,成为川江上最有实力的轮船公司。在此情况下,许多惨淡经营的小型本土轮船公司相继主动或被动地并入民生公司,化整为零。
  在实力扩充之后,民生公司与外商开始了激烈竞争。其时日资公司是最主要的对手。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民族感情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界对抗日货的重要诉求。"九一八"事变后,卢作孚的社会活动非常活跃,他是救国会重庆分会的核心成员之一。民生公司轮船的卧铺床单和职工宿舍的床单上都印有"梦寐毋忘国家大难"的字样,以此激励国人的爱国之心。另外,卢作孚还特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日资轮船的服务标准--"招待乘客和蔼周到的精神要超过日船;保护客货的办法要超过日船;保护船身,节省费用的精神要超过日船;清洁整饬调理秩序的精神要超过日船;对于乘客要随时提起其抗日救国的精神"。靠这样的精神和服务质量,民生公司的轮船大受欢迎,一度出现许多人宁愿多等几日也要搭乘民生轮船的局面。
  民生既有民族情感上的感召力,又有过硬的设施和服务,很快被挤出川江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日本船只。1934年进出川江的旅客将近一半搭乘的是民生公司的客轮,民生公司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该年度民生公司赢利16万多元,而英商怡和洋行却亏损4.5万英镑。外商轮船公司不得不承认竞争失败,他们向卢作孚提议以"大打关"方式统一经营,结束竞争,为期半年。卢作孚接受了这一方案,乘机继续稳固实力。6个月期限满后,民生公司宣布不再续约,竞争再起。在这种压力下,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宣布破产,民生公司买下了它的4艘轮船。从此,民生公司不仅可以在川江上与各外商轮船公司分庭抗礼,而且渐渐在川江上游握有霸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第2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2)
第3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3)第4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4)
第5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5)第6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6)
第7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7)第8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8)
第9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9)第10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0)
第11节:张謇:注定失败的理想主义者(11)第12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1)
第13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2)第14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3)
第15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4)第16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5)
第17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6)第18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7)
第19节:唐廷枢:从最早的"外企高管"到"国企经理人"(8)第20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1)
第21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2)第22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3)
第23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4)第24节:范旭东:耿介书生的事业(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