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36節:談詩書畫的關係(4)
啓功 Qi Gong
其實所見宋人畫尤其許多紈扇小品,一入目來便使人發生某些情感的不一而足。有人形容美女常說"一雙能說話的眼睛",我想藉喻好畫說它們是一幅幅"能說話的景物,能做詩的畫圖"。
可以設想在明清畫傢高手中如唐六如、仇十洲、王石𠔌、惲南田諸公,如泬寥淡泊之景,也必然不外疏林黃葉、細雨輕煙的處理手法。更特殊的是那幅畫大船紈扇的畫傢,是處在"馬一角"的時代,卻不落"一角"的套子,豈能不算是豪傑之士!
四、詩畫結合的變體奇跡。元代已然是"文人畫"(藉用董其昌語)成為主流,在創作方法上已然從畫幀上貼絹立着畫而轉到案頭上鋪紙坐着畫了。無論所畫是山林丘壑還是枯木竹石,他們最先的前提,不是物象是否得真,而是點劃是否舒適。換句話說,即是志在筆墨,而不是志在物象。物象幾乎要成為舒適筆墨的載體,而這種舒適筆墨下的物象,又與他們的詩情相結合,成為一種新的東西。倪瓚那段有名的題語,說他畫竹衹是寫胸中的逸氣,任憑觀者看成是麻是蘆,他全不管。這並非信口鬍說,而確實代表了當時不僅止倪氏自己的一種創作思想。能夠理解這個思想,再看他們的作品,就會透過一層。在這種創作思想支配下,畫上的題詩,與物象是合是離,就更不在他們考慮之中了。
倪瓚畫兩棵樹一個草亭,硬說他是什麽山房,還振振有辭地題上有人有事有情感的詩。看畫面衹能說它是某某山房的"遺址",因為既無山又無房,一片空曠,豈非遺址?但收藏著錄或評論記載的書中,卻無一寫它是"遺址圖"的,也沒人懷疑詩是抄錯了的。
到了八大山人又進了一步,畫的物象,不但是"在似與不似之間",幾乎可以說他簡直是要以不似為主了。鹿啊、貓啊,翻着白眼,以至魚鳥也翻白眼。哪裏是所畫的動物翻白眼,可以說那些動物都是畫傢自己的化身,在那裏嚮世界翻着白眼。在這種畫上題的詩,也就不問可知了。具體說,八大題畫的詩,幾乎沒有一首可以講得清楚的,想他原來也沒希望讓觀者懂得。奇怪的是那些"天曉得"的詩,居然曾見有人為它詮釋。雅言之,可說是在猜謎;俗言之,好像巫師傳達惡語,永遠無法證實的。
但無論倪瓚或八大,他們的畫或詩以及詩畫合成的一幅幅作品,都是自標新義、自鑄偉辭,絶不同於欺世盜名、無理取鬧。所以說它們是瑰寶,是傑作,並不因為作者名高,而是因為這些詩人、畫傢所畫的畫,所寫的字、所題的詩,其中都具有作者的靈魂、人格、學養。紙上表現出的藝能,不過是他們的靈魂、人格、學養升華後的反映而已。如果探索前邊說過的"核",這恐怕應算核中一個部分吧!
五、詩畫結合也有庸俗的情況。南宋鄧椿《畫繼》記載過皇帝考畫院的畫手,以詩為題。什麽"亂山藏古寺",畫山中廟宇的都不及格,有人畫山中露出鴟尾、旗竿的纔及了格。"萬緑叢中紅一點",畫緑葉紅花的都不及格,有人畫竹林中美人有一點絳唇的乃得中選。"踏花歸去馬蹄香",畫傢無法措手,有人畫馬蹄後追隨飛舞着蜜蜂蝴蝶,便奪了魁。如此等等的故事,如果不是記錄者想象捏造的,那衹可以說這些畫是"畫謎",謎面是畫,謎底是詩,庸俗無聊,難稱大雅。如果是記錄者想象出來的,那麽那些位記錄者可以說"定知非詩人"(蘇軾詩句)了。
從探討詩書畫的關係,可以理解前人"詩禪"、"書禪"、"畫禪"的說法,"禪"字當然太抽象,但用它來說詩、書、畫本身許多不易說明的道理,反較繁徵博引來得概括。那麽我把三者關係說它具有"內核",可能辭不達義,但用意是不難理解的吧?我還覺得,探討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必須對三者各自具有深刻的、全面的瞭解。在瞭解的紮實基礎上再能居高臨下去探索,才能知唐宋人的詩畫是密合後的超脫,而倪瓚、八大的詩畫則是遊離中的整體。這並不矛盾,引申言之,詩書畫三者間,也有其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1) | 第2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2) | 第3節:代序 笑對風雨人生(3) | 第4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1) | 第5節:我心目中的鄭板橋(2) | 第6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1) | 第7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2) | 第8節:記齊白石先生軼事(3) | 第9節:記我的幾位恩師 | 第10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1) | 第11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2) | 第12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3) | 第13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4) | 第14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5) | 第15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6) | 第16節:夫子循循然善誘人(7) | 第17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1) | 第18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2) | 第19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3) | 第20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4) | 第21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5) | 第22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6) | 第23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7) | 第24節: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藝術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