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类 話春秋 品兵法:孫子   》 第36節:二十八、 重振旗鼓戰吳兵(1)      子金山 Zi Jinshan

  二十八、 重振旗鼓戰吳兵
  二十八、 重振旗鼓戰吳兵
  接連三戰,連吳軍的影子都沒摸到,自己損失卻一次大於一次,令囊瓦對勝利失去了信心。
  前文說過,囊瓦有一最明顯的特長:最擅長聽從他人意見。基本上就是這種情況吧:衹要你當場提出來,咱絶對納諫如流,不會不給你面子。
  但囊瓦還有一特徵:膽子屬於氣球性質,若大,能豪氣幹雲;若小,能羞死兔子。面對實踐中的不利,囊瓦偌大膽氣像是被戳了一個大頭針,“噗”的一聲成了一張薄皮,腦海裏就一個念頭:不玩了,遠走高飛,找個安全的地方安度晚年去!
  十萬大軍的主帥,怎麽會這個樣子?這事就是見於史載也實在難於讓人相信。但是,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在春秋末期那個離奇的年代,任何離奇的事情都不足為怪。
  前文也說過,諸侯各國的軍力構成是由各國君主的嫡係“衛隊”及大夫們的私傢兵組合而成,戰事由各方“集資”出兵,戰後由君主按功分紅,但哪傢蝕光了老本也不會樂意,折本求功也是有個限度的,超過了底綫,忠臣也會變成炒股高手,不會讓你給套牢,會忍痛割肉的。
  囊瓦的决策就是這種心理:三戰受損的都是自己的貼己部隊,照這樣下去,日後投奔他國,興許連個尊重都難得到,現在趁自己私兵實力尚存,走人肯定勝於在這兒跟吳軍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最擅長聽從他人意見的人氏還都有一共同特性:最愛好徵求別人的意見。囊瓦也不例外,就虛心請教了身邊的將軍——大夫史皇,史皇突然發覺主帥有這種想法,心中大急:你哥們兒一走了之,弟兄們呢?你是楚國王室,手下又私兵數萬,兵車千餘,走到哪兒都強於諸侯小國,我們這些人咋辦?
  實質為己,良言出口也要顯得一心為他人着想。史皇的苦口良言可謂苦口婆心:“令尹曾經與平王無故冤殺忠臣三人,國人怨氣現在都在先王身上,就算蒼天降禍於楚國,追根也要追到先王頭上,但假如你畏縮退軍,戰敗的責任就不好說了,到時前後賬一起算……”
  據載:囊瓦聽後默然不語。
  史皇繼續做工作:“和平時期求身任事,國傢有難畏避退縮,這算什麽?能逃到哪裏去呢?您必須奮不顧身,死戰求勝,初戰失利的責任才能說得過去,才能免罪,否則先生衹有死路一條!”
  《吳越春秋》原文:史皇曰:“今子常無故與王共殺忠臣三人,天禍來下,王之所致。”子常不應。
  《左傳·定公四年》原文:史皇曰:“安求其事,難而逃之,將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盡說。”
  還是囊瓦傳統:虛心接受意見。
  囊瓦重整旗鼓,收拾軍心,整頓士氣,重選戰場,大軍稍退,在他認為地勢有利於自己的柏舉地區擺開了戰場,這次堅决以逸待勞,全軍絶不分散,等待吳軍前來受死。
  假如吳軍徑直繞嚮楚都郢城呢?不會發生這種事情,楚軍主力尚在,吳軍怎敢不顧後路被斷,再嚮楚地縱深進兵?
  事實也是如此,不盡殲囊瓦部主力,吳軍確實難以繼續采取其他軍事行動。孫武根據戰局態勢,嚮吳王建議:全軍嚮柏舉隱蔽接近,盡量拖延决戰時刻,耐心等待楚軍雲集,那時吳軍的三萬精兵即成了三萬敢死隊,有了用武之地,更重要的:到時楚國腹地必然空虛,那時……
  自進入楚境以來,真正與敵接戰的,實際上不過前鋒三千五百人,吳軍主力一直在養精蓄銳,等待戰機,蔡、唐兩國部隊,也一直在待命參戰,現在總算到了三國聯軍戰楚兵的時候了。
  聯軍行軍隱蔽,不敢聲張,雖然有“兵貴神速”一說,但三國部隊編製不同,兵器有別,方言各異,統一指揮配合作戰自然有一定難度,所以真正接觸已經是當年十一月的事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孫子 序言第2節:一、 孫子出世話春秋第3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1)
第4節:二、 吳國機遇談伍員(2)第5節:三、 輾轉數國逢孫武第6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1)
第7節:四、 安居三載著兵書(2)第8節:五、 魚腸利刃刺王僚第9節:六、 闔閭治國氣象新
第10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1)第11節:七、 勇士風采皆鬥狠(2)第12節:八、 慶忌纔是真英雄
第13節:九、 孫子談兵論作戰第14節:十、 吳王面試考孫子第15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1)
第16節:十一、 孫子受命練女兵(2)第17節:十二、 春秋戰爭面面觀第18節:十三、 孫武率軍奪舒邑
第19節:十四、 戰事間隙話強楚第20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1)第21節:十五、 強楚也有難過時(2)
第22節:十六、 兵法未載持久戰第23節:十七、 闔閭背後造敵人第24節:十八、 孫子兵法初見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