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感悟   》 第36节:学习之道(10)      于丹 Yu Dan

  老师说,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需不需要,愿不愿意,答案都是不相同的。
  所以,很多事情其实就是需要通过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来解决;换一个角度看,结果也许就会大不一样。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启发。
  有一位修禅访道的人去请示师傅,说,每一个人跟别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啊?他老师跟他说:"我讲四句话,看你能不能懂。"
  第一句话说,"把自己当别人"。学生想了想说,我明白,一个人有大欢喜的时候看淡一点,觉得这也无非是别人的一件事;有大悲伤的时候看轻一点,觉得这事别人也会赶上,"把自己当别人",那喜忧都能很快过去。
  老师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自己"。学生想了想说,这意思大概是说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老师说:"你很不错了。"他又说了第三句话,"把别人当别人"。学生说,这个话是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别人的立场出发?老师说:"你说到这些,说明你的悟性很好,很不错了。"
  接着,老师又说出第四句话,叫做"把自己当自己"。学生说,这句话太深了,我还需要好好地去悟。
  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悟不透的话,以为这不过就是文字游戏,这里面"自己"、"别人"换来换去,先说把自己当别人,再说把别人当自己,再说把别人当别人,再说把自己当自己,这样反反复复,有价值吗?
  其实,这些变换的价值就在于你每一次都换了一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一个矿泉水的瓶子,有人说它是长的,这是对的,因为你从纵向看;有人说它是圆的,也是对的,因为你从瓶底看。
  当你转换不同角度的时候,学习的境界就通达了,观察世界的维度就广阔了。
  孔子还提出一个特别有价值的观点,就是世界上一些好的品德也需要通过学习来进行提升,而且要进行制衡。
  我们想想,仁爱好吧?智慧好吧?信义好吧?正直好吧?勇敢好吧?刚强好吧?
  这六种道德都很好,那么拥有这六种品德的人,他还需要学习吗?
  《论语》中说:"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
  孔子曾经问子路:"仲由!你听说过有六种品德便会有六种弊病吗?"子路说,没有。孔子说:"那你坐下来,听我慢慢跟你说。"
  孔子就说,一个特别仁爱的人,他如果不学习,不思考,会有一种弊端,就是愚笨,也就是容易受人愚弄。比如说,总做以德报怨的事情,就会被人愚弄。你能说这个人不仁爱吗?但是他没分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孝敬之道(1)第2节:孝敬之道(2)第3节:孝敬之道(3)
第4节:孝敬之道(4)第5节:孝敬之道(5)第6节:孝敬之道(6)
第7节:孝敬之道(7)第8节:孝敬之道(8)第9节:孝敬之道(9)
第10节:孝敬之道(10)第11节:孝敬之道(11)第12节:孝敬之道(12)
第13节:孝敬之道(13)第14节:孝敬之道(14)第15节:智慧之道(1)
第16节:智慧之道(2)第17节:智慧之道(3)第18节:智慧之道(4)
第19节:智慧之道(5)第20节:智慧之道(6)第21节:智慧之道(7)
第22节:智慧之道(8)第23节:智慧之道(9)第24节:智慧之道(10)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