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一代才子錢鍾書   》 出國訪問(1978-1980)(4)      湯晏 Tang Yan

  在講演完後,他在對各國學者提問的答話中,把英、法、德國文學掌故、民間諺語,信手拈來,道來如數傢珍。有一位法國學者用中文問錢鍾書。但他用法語引錄法文典籍加以作答,使這位法國學者聽了,即大聲叫嚷:“他知道法國的東西,比我還多!”丁偉志說,這句話“引起了全場一片贊嘆的轟動。”丁又說,那時他在場“真是感動萬分,我真正感受到,錢先生確實是中國文化的光榮,或者說,現代的中國文化由於錢先生這樣傑出的代表而倍生榮光。我多麽由衷地慶幸我們國傢,在大劫之後,居然還保存下來了這樣出類拔萃的大學問傢。”[15]巴黎的《世界報》(LeMonde)在報導這次會議時,講到錢鍾書有下面這樣的表述:“聽着這位才氣橫溢、充滿感情的人講話,人們有這樣的感覺,在整個文化被剝奪了近十年後,思想的世界又開始復蘇了。”[16]在中國,“思想的世界”是否真正又“開始復蘇”是另一回事,但錢鍾書在會場上很出風頭則是事實,在演講完後,他成為歐洲學者包圍的對象。他在歐洲同行面前,表現得從容大度,坦誠、幽默而自尊,恰到好處,頗有大學者毋固毋必、不詭不隨之風。
  ……
  2
  錢鍾書自參加歐洲漢學家會議返國後不久,中美建交,自1949年後,30年來兩國第一次和好。翌年(1979年)4月錢鍾書隨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訪問美國。這個代表團一行10人於4月16日從巴黎飛抵美國首都華盛頓,展開為時一月的訪問。他們在華盛頓時訪問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及在巴爾的摩的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全體團員於4月22日抵達紐約,翌日訪問哥倫比亞大學。那天節目排得很緊湊,早上9時參加哥大校長WilliamMcGill在勞氏紀念圖書館(LowLibrary)即行政大樓會議室請喝咖啡。12時教務長招待代表團在哥大教授俱樂部午餐,4時開始在國際研究所大樓哈瑪紹大廳有酒會招待,其餘時間則各團員由哥大相關科係接待,並與學生晤談。在代表團裏有兩位團員,是蜚聲中外的國際著名學者,此即錢鍾書與費孝通。費孝通由人類學係教授MyronCohen陪伴參觀哥大。錢鍾書則由東亞語文係夏志清教授接待[19]。夏志清與錢鍾書係舊識,他們兩人於1943年初晤於上海宋淇傢,見過一次面,以後即各分西東,1948年夏志清考取李氏奬學金留美。1951年在耶魯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後就留在美國教書,一帆風順。當錢鍾書於1979年遊美時,夏志清在學術界(漢學界)正如錢鍾書所說的已是“一邦重望”。他們36年後在紐約重逢,在夏志清堆滿了書的大辦公室裏,兩人開懷暢談,大有天寶話玄宗的況味。這一談給夏志清兩個驚人的發現:一是他一直認為中國科學院均備有歐美新著,在這一假定之下,他認為錢鍾書早已讀過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了。其實不然,這顯示出大陸關閉多年,不僅科技落後,樣樣落後,即使學術也跟不上時代。錢鍾書在意大利漢學會議上很沉痛地說,中國對外界幾乎一無所知。第二,錢鍾書英文很好為衆所周知,而他的法文之佳,令夏志清大為驚奇。錢與夏交談時,有時中文,有時英語,但不時夾一些法文成語或詩句。夏志清很佩服錢鍾書的法文咬音準,味道十足,他認為中國人能講到像錢鍾書那樣的法文則戛戛乎其難哉[20]!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人民出版社
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1)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2)鐘情於書不問功名的一生(3)楊絳先生函
引言(1)引言(2)傢世(1849-1910)(1)傢世(1849-1910)(2)
幼年(1910-1929)(1)幼年(1910-1929)(2)幼年(1910-1929)(3)父親錢基博(1887-1957)(1)
父親錢基博(1887-1957)(2)父親錢基博(1887-1957)(3)清華才子(1929-1933)(1)清華才子(1929-1933)(2)
清華才子(1929-1933)(3)清華才子(1929-1933)(4)清華才子(1929-1933)(5)青年講師(1933-1935)(1)
青年講師(1933-1935)(2)青年講師(1933-1935)(3)青年講師(1933-1935)(4)牛津(1935—1937)(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