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世說心語   》 第36節:第十五章 禮多人不怪(2)      劉墉 Liu Yong

  所以我說,臺北人不是不懂禮貌,那次調查的得分低,主要是因為民族性不同、習慣不一樣。
  禮貌絶對是一種習慣,可能有不少讀者讀過我在《 超越自己 》那本書裏寫的故事:
  有一陣子我常帶着兒子去店裏打電動遊戲,店裏總擠滿看來像太保、太妹的青少年。妙的是,每次我和兒子進門,他們如果在前面進出,會主動為我們拉着門。當我和兒子在玩的時候,他們會先把硬幣排在機器上,再乖乖地站在旁邊等,當我和兒子打完,讓出位子,他們一定會說謝謝。
  但是,我們可能纔出店門,就看見幾個青少年在吵架打架。
  再說個笑話給你聽,證明美國人的禮貌非但是習慣,而且已經成為反射動作。有一年春天,我參加紐約植物園的街坊日,就是賣各種小吃和手工藝品的節日。那天人很多,突然聽見一聲噴嚏,四周的老美立刻異口同聲地說God bless you,意思是上帝保佑你。接着註意看,纔發現剛纔打噴嚏的是一隻狗。
  還有,早年我在傢教美國學生畫國畫,我的教室在樓下,樓上是我母親的臥室。老人傢八十多了,常咳嗽。幾乎每次咳嗽,洋學生們都會立刻問:老人傢好嗎?
  因為關心別人,或是作出對別人關心的樣子,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問、不在別人打噴嚏的時候說一句God bless you,不合他們的習慣,也會顯示他沒有教養。
  相對的,因為自己的每個行為,就算打個哈欠、打個飽嗝、打個噴嚏,都會被人註意,在西方社會,大傢也就變得更自製。而在我們這兒,打哈欠、伸個懶腰,是個人自由。打個嗝,表示我吃飽了,多麽滿足。打個噴嚏,衹要我捂着嘴,幹別人什麽事?那動不動就問你有什麽不舒服的人,反而會讓被問的人不安了。
  但是今天,當中國的許多城市已經成為國際大都會,當奧運、世博,涌來數以千萬的觀光客,我們似乎不能不知道西方的禮俗。最起碼,我們可以表現出歡迎的意思,在街上對他們笑笑、打個招呼。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進出公共場所的時候,千萬註意,後面有沒有別人,而且無論中國人外國人,我們都該學着為他們拉着門,既表示了禮貌、表示了同情友好,也避免撞到後面人的鼻子。
  請不要覺得我太誇張,要知道,我有不少美國朋友都說過,他們剛到中國的時候,好幾次被前面人冷不防鬆手的門,差點撞到臉。
  那是因為他們在國外已經習慣前面的人拉着門,一下子不會想到換了地方,生活的習慣不一樣。
  還有一點,是在不分男女的厠所,男生上厠所,千萬掀起座墊,因為如果你不這麽做,外國人看了,不但會說你不夠禮貌,而且可能因此推論:這是個不尊重女性的社會。
  抱歉!連這上厠所的事都說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接力出版社
第1節:前言 格物緻知(1)第2節:前言 格物緻知(2)
第3節:第一章 禍從口出(1)第4節:第一章 禍從口出(2)
第5節:第二章 少說廢話(1)第6節:第二章 少說廢話(2)
第7節:第三章 沉默是金(1)第8節:第三章 沉默是金(2)
第9節:第三章 沉默是金(3)第10節:第四章 識破障眼法(1)
第11節:第四章 識破障眼法(2)第12節:第五章 把光芒讓給別人(1)
第13節:第五章 把光芒讓給別人(2)第14節:第六章 不要喧賓奪主(1)
第15節:第六章 不要喧賓奪主(2)第16節:第七章 實話實說--幫老闆當電話的技巧(1)
第17節:第七章 實話實說--幫老闆當電話的技巧(2)第18節:第八章 實話實說--誰要你多那一句嘴(1)
第19節:第八章 實話實說--誰要你多那一句嘴(2)第20節:第八章 實話實說--誰要你多那一句嘴(3)
第21節:第九章 實話虛說(1)第22節:第九章 實話虛說(2)
第23節:第十章說話的順序(1)第24節:第十章說話的順序(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