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親歷的巴金往事 》
親臨現代文學館(1)
吳泰昌 Wu Taichang
1985年3月,巴金來京出席五屆全國政協會議期間,他特意安排時間,3月26日親臨中國現代文學館。
當我提前到達北京飯店巴老的住房時,他衣着整齊地靠在沙發上,情緒格外好,他是否在想這個日子終於來到了。
1981年他寫過這樣的話:“倘若我能夠在北京看到這樣一所資料館,這將是我晚年的莫大的幸福,我願意盡最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現,這個工作比寫五本、十本《創作回憶錄》更有意義。”經過4年多的籌備,中國現代文學館終於開館了,並且在這麽一個又大又靜的院子裏。
當時文學館的臨時館址坐落在北京西郊古剎萬壽寺西院。萬壽寺,清朝的時候曾是皇帝的行宮,慈禧太後到頤和園去時,要半路上到這裏歇腳,休息足了再登上竜舟順長河而上,所以,這裏有她的寢室、禦廚房、禦茶房。昔日帝王傢,今日成了作傢文物的安放地。
上午9時,巴老乘車出發,李小棠和我陪同前往。當巴老抵達文學館大門,楊犁等已在迎候,巴老下車後,衆人先後攙扶他跨門檻、下臺階。
出席開館典禮的有鬍喬木、鄧力群和著名作傢夏衍、林默涵、沙汀、鬍風、臧剋傢、林林、陳白塵、姚雪垠、駱賓基、周而復、唐蘱、盛成、王蒙、唐達成等20餘人。
中國作協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名譽館長巴金主持了開館典禮。在熱烈的掌聲中他講了話,他激動地說:
“中國文學隊伍是一支強大的力量,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成立將會證明這一點。”“我相信中國現代文學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文學館的存在和發展就將證明這個事實。我又病又老,可以工作的日子也不多了,但是衹要我一息尚存,我願意為文學館的發展出力。我想,這個文學館是整個集體的事業,所以是人人都有份的,也希望大傢出力,把這個文學館辦得更好。”
鬍喬木同志代表黨中央嚮巴金表示感謝,並祝願中國現代文學館越辦越好。王蒙在緻詞中希望現代文學館能被更多的人瞭解、支持和利用。巴金已有三年未到北京,這次見到許多朋友很高興。因巴老行動不便,他們一個接一個過來看望巴金,巴金與他們一一握手。鬍風夫人梅志陪鬍風過來看巴金。梅志指着鬍風問巴金:“你還認得他嗎?”這是1955年以後兩人第一次見面。次年巴金在《懷念鬍風》文章中寫道:“他完全變了,一看就清楚他是個病人,沒有什麽表情,也不講話。”
在開幕典禮上展出的陳品中,巴老見到他這次開會帶來的趙樹理書贈蕭珊的一條橫幅。趙樹理和蕭珊在十年浩劫中先後含冤而去,巴老在觀看這件展品時,停了下來。
開館儀式結束後,巴老直接去了冰心傢。
4月4日上午,巴老由李小林陪同又一次親臨文學館,巴老這次來主要是看望館裏全體工作人員,並參觀了部分陳列室。楊犁一直陪着巴老,當天中午,楊犁同我詳細地談起巴老今天在文學館的活動情況,他說這是我們全體人員感到最高興的一天。
巴老進館在會議室一坐下來,就從懷中掏出錢來,說:“這是我最近收到的一筆稿費,一百二十元,交給你們吧。”
自從1982年他嚮文學館捐贈十五萬元稿費作為建館基金以來,每發表一篇文章,每重印一册舊作,所得的稿費,不論十元或千元,他全部寄給了文學館,真可謂“點滴歸館”了。他曾在一篇談版權的文章中說:“我决定:在所有的舊作上面,不再收取稿費,我要把它們贈給新成立的中國現代文學館。”“我願意把我最後的精力貢獻給中國現代文學館。”他是在默默地樸實地實行自己的心願。
巴老是個謙虛的人,一再說自己不懂文學館的工作,主要靠大傢。談話的大部分時間在聽匯報工作情況,談未來的計劃。他有時也插幾句話,但沒有一個字是慷慨激昂的宏論。他衹說要大量占據資料;先做資料的工作,以後再做研究工作。要為中外研究工作者服務,用我們的工作建立信用,取得人們的信任。他喜歡“信用”二字,重複了幾次“建立信用”的話。他希望有一個合適的新館址,能夠安裝比較先進的設備,利於保存資料,便於利用資料,因此要設法趕緊抓一塊地皮。他贊成組織文學館基金會的計劃,他說有一次鬍耀邦同志在宴請他時,席上也主動提到文學館要成立基金會的事,這件事要着手辦理,在海內外作傢和其他各界人士中廣泛募集文學館基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文匯出版社 |
|
|
初看巴金 | 四次文代會期間(1) | 四次文代會期間(2) | 四次文代會期間(3) | 懷念老捨(1) | 懷念老捨(2) | 懷念老捨(3) | 在寓所驚悉茅盾逝世 |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1) |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2) | “我一生的責任編輯”(3) | 冰心:巴金這個人……(1) | 冰心:巴金這個人……(2) | 冰心:巴金這個人……(3) | 冰心:巴金這個人……(4) | 與瀋從文最後晤面(1) | 與瀋從文最後晤面(2) | 與瀋從文最後晤面(3) | 巴金與《文藝報》(1) | 巴金與《文藝報》(2) | 巴金與《文藝報》(3) | 巴金與《文藝報》(4) | 巴金與《文藝報》(5) | 《收穫》在京座談會(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