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新月派詩人與美國女記者跨國戀:項美麗在上海 》
第十章 緑銀色的小屋(5)
王璞 Wang Pu
“我不在時,我的朋友林先生會打電話給你。”莎士比亞先生親切地說,“他要跟你討論《聖經》,這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他精通聖經。” “真的?”我很熱情地說,“他最喜歡聖經的哪一部分?” 林先生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說了英語: “頌歌。”林先生清晰地說。門在他們身後關上了。 我們在這裏不僅看到了項美麗當年抒寫紐約都市生活的那種輕鬆調侃的文風,也得以見識她那種一針見血地抓住人物事件要領的敏感,以及用三言兩語將事物深刻的意義勾劃來的才能。也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靈氣,我想當年一再打動了凱瑟琳和羅斯的,就是這種靈氣。《潘先生》就由這樣二十八篇小故事組成,項美麗在這本書中,不僅寄托了她對邵洵美的一往情深,也刻劃了一組他周圍那些中國人的群像,其中包括他的傢人、朋友、僕人、甚至敵人。它們不僅真實記敘了一個動蕩的時代,也是文學精品。我從這些文章所得到的愉悅,不下於我讀賽珍珠、伊迪絲·華頓夫人、甚至簡·奧斯汀小說所感到的快樂。同樣的真誠,同樣的優雅,機智而不刻薄,細膩而不瑣碎。最可貴的是,毫無矯揉造作之態,從中可以透見一顆悲天憫人的平常心。 這些日子是項美麗在上海生活的黃金歲月,她不僅把她的傢儼然搞成一個文化沙竜,而且還不時在邵洵美的陪伴下出外旅行。蘇浙一帶自是他們的常遊之地。他們還去遊了一次黃山,同行者有十二個人,個個都是“上海重要的中文雜志編輯和記者”。大傢都一身旅行打扮,就連永遠着唐裝的邵洵美,也“脫下他那身灰大褂,換上了一套短衫”。 這次旅行給了項美麗很多驚奇。她驚奇地發現,這班平時文質彬彬的書生,在黃山都變成了好像受過奧林匹剋爬山訓練的運動員。他們不知疲倦地跑遍了黃山的大小山峰,“我們整天爬山,每天都爬。追蹤着數之不盡的神話傳說,我們沿着那些修建於明代的石階上上下下。”十天時間裏,他們浸了溫泉,拜了廟宇。走訪了雲霧山中的村落。周遊過世界、有過非洲探險經歷的項美麗,在這些不知疲倦的書生們面前也要甘拜下風。爬山需要靈巧,這位身材高大的美國女子,在這方面就敵不過短小精悍的中國人了。特別令她驚奇的是,有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身材瘦小,可在那古老的石階上,她的動作比年輕人還要靈活,我氣喘噓噓地跟在他們後面。喘着粗氣,狼狽不堪。”項美麗回憶道。上海周圍都是一坦平原,從那裏來到黃山的樹林之間,特別讓她感到新鮮興奮。雖然 我滑倒在泥濘中,擦傷了手,扭傷了腰,但仍然樂在其中。晚上,我們吃過了一頓齋飯後,圍坐在那種直背的中國椅子上,聽和尚們講鬼故事和其它朝香客的故事。一天,我們碰到了一位朋友,他姓張,以盡虎而著稱。他的遊法很單純,他像一般香客那樣頭戴一頂大草帽,身着一身農民藍土布衣,他比照着他手中那張地圖巡遊古老的山峰。那是一幅黃山實地捲軸圖,畫於三百年前。我從沒見過一幅現代地圖能畫得像它一樣精確,我們對張先生和他這張圖推崇備至。與真實地貌相比,它衹有很少的地方因風化侵蝕而改變。 著名的攝影師郎靜山也在他們這個團隊中,一路上他“依循他自己那一套攝影理念”,為大傢拍了不少照片,然後他們去了杭州,像古代詩人一樣在西湖上泛舟,吟詩作對。 這次旅行是項美麗上海歲月中歷時最久、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旅行。在那前後,她還去過北京、蕪湖、揚州、蘇州,大都是跟邵洵美及他的朋友們一起去的。其中令她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在鎮江,一場大風雨讓他們一行人滯留在這裏,讓他們望河興嘆了三天之久。那時日本人正在嚮華北進軍,舉國上下一片抗日的怒潮。項美麗走在街上,遭到市民不友好對待,他們對着她指指點點也道:“日本人!日本人!”原來揚州人那時還從來沒見過日本人,以為他們既然是外國人,就跟西方人長相一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
|
|
新書披露新月派名詩人邵洵美與項美麗跨國戀情 | 第一章 開場白: 項美麗是誰(1) | 第一章 開場白: 項美麗是誰(2) | 第一章 開場白: 項美麗是誰(3) | 第一章 開場白: 項美麗是誰(4) | 第二章 不想回傢的女孩(1) | 第二章 不想回傢的女孩(2) | 第二章 不想回傢的女孩(3) | 第三章 《紐約客》美麗的客人(1) | 第三章 《紐約客》美麗的客人(2) | 第四章 開往中國的慢船(1) | 第四章 開往中國的慢船(2) | 第四章 開往中國的慢船(3) | 項美麗:一生鐘情 此情追憶邵洵美 | 第五章 大班(1) | 第五章 大班(2) | 第五章 大班(3) | 第六章 一見鐘情(1) | 第六章 一見鐘情(2) | 第六章 一見鐘情(3) | 第六章 一見鐘情(4) | 第七章 洵美 海文 雲竜(1) | 第七章 洵美 海文 雲竜(2) | 第七章 洵美 海文 雲竜(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