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蕭乾夫人文潔若深情回憶:倆老頭兒——巴金與蕭乾   》 三 被文藝女神拋棄(2)      文潔若 Wen Jiere

  跟着對人性的“客觀”,他驅逐起我的虛無了。這個他不算成功,為了他自己的理想主義的支架也不甚牢固,他可以看得很遠,很遠。我可以說他在每一封信裏皆提過人類,提過民族。對於這些,凡能盡力的地方,他什麽也不辭。因而在人間他至少是個熱心的人。然而時常對於近在目前的自己,卻焦灼煩悶得了無辦法。他時常提到工作,甚而革命,然而他也從不忘記死,這個躲閃不開的阱!
  好像合作着一件得意的或者必需的圈套,我接受了他的一切解說。我開始仰起頭來。我有了更濃的熱望。在工作上,我增大了野心。這趨勢,在《籬下集》裏還不大看出,因為我是在濡着一管想戰鬥而是柔嫩害羞的筆。在《慄子》裏,我是學習往大圈子裏跳了。我忽略了瑣細麯折,(也許我也走開了美的河流!)照他的話,我投進廣大的人生裏了。……⑧
  福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辜也平認為:“巴金那種把個人融入於群體,為人類、為民族而執筆的感世憂國的責任感也明顯地影響了蕭乾。”⑨
  1936年9月是新記公司接辦《大公報》十周年,蕭乾嚮鬍老闆建議,設立“大公報文藝奬金”。另外,為了紀念,出版一部《大公報小說選》。
  1937年5月,公佈了獲奬者:小說:《𠔌》(蘆焚)、戲劇:《日出》(曹禺)、散文:《畫夢錄》(何其芳)
  評判委員散出各地,意見全由蕭乾溝通協調。他們是楊振聲、朱自清、朱光潛、葉聖陶、巴金、靳以、李健吾、瀋從文、林徽因、凌叔華。
  林徽因編的《大公報小說選》也於當年秋天出版。
  毫無疑問,魯迅先生逝世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壇的一件大事。“六十七年前(1936年)的十月十九日凌晨五時許,中國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病逝。《大公報》上海版文教記者張蓬舟、文藝編輯蕭乾在七時得到消息後,馬上趕到魯迅寓所吊唁、瞻仰先生遺容。他們噙着眼淚在剛裝殮起來的先生的身邊默默地站了好半天,拍攝了遺物,嚮許廣平女士瞭解了先生彌留及病逝的經過、治喪委員會的組成後,趕回報館撰寫新聞稿、編寫先生事略和編輯先生著譯目錄,一直忙到深夜。
  “十月二十日,在《大公報》上海版的第四版上,用大半個版的篇幅,刊登了魯迅逝世的消息……還登有魯迅親屬許廣平、周海嬰和周建人的合影(張蓬舟攝)。這樣的報道力度,應該說是重視的。”⑩
  然而,就在這一版的左下角的“短評”欄目中,登載了兩篇“短評”,其中《悼魯迅先生》一文有這麽幾句攻擊魯迅的話:
  “他那尖酸刻薄的筆調……給青年不少不良影響。
  “……可惜在他晚年,把許多力量浪費了,而沒有用到中國文壇的建設上。與他接近的人們,不知應該怎樣愛護這樣一個人,給他許多不必要的刺激和興奮,慫恿一個需要休息的人,用很大的精神,打無謂的筆墨官司,把一個稀有的作傢的生命消耗了。這是我們所萬分悼惜的。”
  那天的《大公報》出版後,蕭乾“除了憤怒之外,還感到背後被人捅了一刀”。他放下報紙就去找鬍政之質問,並要求辭職。老闆經過一番調查,下午找蕭乾談話。他“承認短評寫得不對,但不肯透露是誰執筆的,衹說短評總是由凌晨看大樣的人根據當日的新聞臨時湊的,並不像社論那樣事先經過周密的討論研究;說追究既往於事無補,你辭職也不是辦法,事情既然不幸發生了,還是先考慮一個補救的辦法。我遂即提出由報館在顯著位置刊登啓事道歉,他表示很為難,而且也不好措辭。最後我提出在《文藝》版上刊登一篇不署名的——即是也帶有社論性質的——悼念文章,他同意了。
  “於是,我就在1936年10月26日的《大公報·文藝》版正中央闢了個四欄寬長方形的專欄,上頭是司徒喬畫的先生遺容,悼文用大號楷體(專欄以外是新五號鉛字)登了一篇不署名的悼文:
  “五四以來,萬衆青年心靈所依歸的魯迅先生,竟於10月19日的黎明,永遠地擱下了他那管勁健的戰鬥的筆,棄我們而溘然長逝了。自有革新運動以來,我們沒有過更巨重的損失,更深沉的悲哀。文字表達不出我們的慘痛!五十六年的苦鬥生涯,如今他是躺在黃土坯下,寧謐地安息了。但我們堅信他仍以一種更活生更普遍的姿態永恆地存在這世界上的,衹要還有不甘心做奴隸的人,追隨他那堅實榜樣,為着貧弱的中華民族搏戰下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
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1)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2)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3)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4)
一 昨日當我年少時(5)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1)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2)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3)
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4)二 赴巴黎·闖入文壇(5)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1)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2)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3)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4)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5)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6)
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7)三 小三子和小葉子(8)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1)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2)
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3)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4)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5)四 代表作《寒夜》問世(6)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