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亂彈水滸 》
第36節:我為降將鳴不平:梁山降將係列(3)
填下烏賊 Tian Xiawuzei
中國的傳統小說中有一幕很有意思:兩軍陣前相見,雙方主將出馬,其中一人必然橫刀躍馬,大聲喝道:“呔!來將通名,寶刀不斬無名之鬼!”而對方竟然也十分配合,有板有眼地回答我是某某某,你就大膽放馬過來!
呵呵,你能想象九尾龜陶宗旺揮着大鐵鍬喝道:“呔!來將通名,鐵鍬不拍無名之鬼”麽?你能想象主管酒筵排位的鐵扇子宋清,合作造假文憑的蕭讓金大堅出馬邀戰麽?別告訴我他們都是技術人才!
我相信,正是由於宋江的誠懇態度、梁山的名聲加上大宋政府軍的腐敗,導致了這些將軍的投誠,因為這畢竟是中國人自傢的傢務事。相反如果是金國侵略者遼國侵略者,作為正氣猶存的他們,是必然不會背國叛變的!
退一步講,即便是對於方臘偽政權,梁山好漢也沒有一個是臨敵變節的,所以我們看見被生擒後凌遲而死的郝思文,雖然不能保證方臘是否派人招降,但是郝將軍犧牲得這麽慘烈,恐怕臨死前必然千賊萬賊地駡個不停,而其餘的戰死降將,也沒有一個說有過再次投降的念頭。
宋江徵方臘回來後,衹剩下四員降將生還:關勝、呼延灼升官了,一個愛兵如子,一個八十高齡捐軀沙場;黃信、凌振卻毫無舉薦,一個依舊返青州當兵馬都監(從此“鎮三山”名副其實!可嘆可嘆!),一個仍然回東京當倉庫保管員(搖頭嘆息!),對於這樣的大宋政府,昏庸至極!北宋不亡國,實在是沒有天理!
金聖嘆腰斬《水滸》,71回盧俊義做了一個惡夢,108名兄弟被全部砍頭。民國的張恨水先生曾接着續寫了一部《水滸新傳》,從71回開始,重新架構,利用當時的抗日時代背景,隱諱地寫了一部梁山好漢和金國侵略者誓死抗爭的英雄之旅!在小說中,不僅是全體梁山兄弟,乃至於包括魯智深的潑皮徒弟張三李四之流,全部投入到抗擊金兵的可歌可泣的鬥爭中。梁山上至金枝玉葉,下至雞鳴狗盜,沒有一個投降的。即便是人品略有缺陷的董平,也是以一己之力對抗十倍於己的金兵,最終中箭墜墻,蹈火而死。死前他的標志性旗幟“英勇雙槍將,風流萬戶侯”,就換成了“河北雙槍將,雄州掃賊軍”。而相貌醜陋的宣贊,被漢姦王開人設計擒拿,面對誘降,破口大駡,最終撞柱殉國。這些表現,為梁山降將增添了絢爛光芒!
我承認梁山降將中難免有些人品卑劣之徒,譬如有新歡忘舊愛的秦明,貪圖美色的董平,但是人無完人,一點缺點不能掩飾所有的優點,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在國傢民族大義面前,還是瑕不掩瑜的!更不能因為個別人的不足而否定整個團體的成績。
又說到呼延灼,《水滸傳》結尾說他的最終結局是“領大軍破大金兀術四太子,出軍殺至淮西陣亡”,於是後來的《說嶽全傳》,也說呼延灼以八十高齡與金兀術力戰而死。當呼延灼以老邁身軀躍馬出戰金兀術的時候,口稱:“金賊聽過梁山好漢呼延灼否?”我眼睛再一次濕潤了,在老將軍最後鏗鏹遺言裏,宣佈自己的身份是“梁山好漢”而不是“大宋將軍”!可見對於被梁山好漢設計活捉並且坐了一把交椅的歷史,老將軍是當成一個光榮的回憶,而不是一個恥辱的記錄!對於這件事情,他永遠不後悔!呼延灼是降將中最傑出的好漢!
歷史長河浩浩蕩蕩,去蕪存菁,所有為了祖國、人民而犧牲的戰士,不管他是屬於哪個黨派哪個團體,他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中國人!都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和緬懷,他們都是我們的英雄,我們永遠不能忘卻的對象!
博得山河同不朽,此身衹合戰場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梁山好漢 |
|
|
第1節:最傳統的演義小說類人物:九紋竜史進(1) | 第2節:最傳統的演義小說類人物:九紋竜史進(2) | 第3節:最傳統的演義小說類人物:九紋竜史進(3) | 第4節:心中理想永不熄滅的青面獸楊志(1) | 第5節:心中理想永不熄滅的青面獸楊志(2) | 第6節:有心復興、無力回天的小旋風柴進(1) | 第7節:有心復興、無力回天的小旋風柴進(2) | 第8節:忠心耿耿、壯志未酬的鼓上蚤時遷(1) | 第9節:忠心耿耿、壯志未酬的鼓上蚤時遷(2) | 第10節: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花和尚魯智深(1) | 第11節: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花和尚魯智深(2) | 第12節: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花和尚魯智深(3) | 第13節:梁山好漢中唯一的悲劇英雄:豹子頭林衝(1) | 第14節:梁山好漢中唯一的悲劇英雄:豹子頭林衝(2) | 第15節:一技之長難以傍身的沒羽箭張清(1) | 第16節:一技之長難以傍身的沒羽箭張清(2) | 第17節:一技之長難以傍身的沒羽箭張清(3) | 第18節:一生籠罩在吳用陰影下的神機軍師朱武 | 第19節:糊塗透頂的倒黴蛋:金槍手徐寧(1) | 第20節:糊塗透頂的倒黴蛋:金槍手徐寧(2) | 第21節:路見不平的偏執帥哥:拼命三郎石秀(1) | 第22節:路見不平的偏執帥哥:拼命三郎石秀(2) | 第23節:路見不平的偏執帥哥:拼命三郎石秀(3) | 第24節:大宋政府的優秀幹部:高俅(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