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以海外視角探尋通嚮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策   》 第36節:中國崛起策八 從中西文化的認知差距談如何提升中國的軟實力(3)      劉濤 Liu Tao

  瞭解到這些,我國在進行國際文宣的時候一定要嚴格註意"內外有別"的原則,要盡量少用在西方是含有強烈負面含義但在中國卻是中性甚至褒義的詞語,具體地說,要盡量少用共産主義一詞來描述我們國傢,要更多強調我國是個致力於全方位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文明國傢。我國的主流論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可以用在國際文宣場合,但我們不妨更多強調我們也與世界上絶大多數國傢一樣采取的是市場經濟體製,並致力於與國際慣例和國際社會的基本準則接軌。一般來說,少用意識形態的詞語,多用國際社會慣用的術語和大多數國傢常常采用的詞語來描述我國會有助於拉近我國與許多國傢的距離,增強中國的親和力,減少許多國傢出於"恐共"傳統對我國的疑慮,以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
  以上是一個最常見的例子,事實上生活在西方,如果大量閱讀西方報紙雜志和觀看西方媒體,就能發現中西常用詞語的許多差距,有的是因為文化差距的原因産生的,有的是因為認知差距産生的,比如"宣傳"、"領袖"、"黨的領導"、"無産階級專政"、"民族主義"等詞在中國是中性或褒義詞語,在國內也常常被使用,直接翻譯成西方語言則會引起西方人的誤解、恐懼和反感,因為這些詞語在西方是帶有強烈負面含義的詞語。如果我們能做到認真分析中國與國際普遍慣用語言和用詞上的差距,並註意在國際場合多用國際慣用語言,少用容易引起恐慌和誤解的詞語,就能逐步樹立一個正面積極和負責的大國形象。
  (2)中國與西方國傢在行為模式上的差異容易導致西方對中國的誤解。
  一個民族的行為模式往往受到一個國傢的文化和現代政治制度的影響。由於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文化遺産和現代化道路與西方國傢大大不同,因此除了極為瞭解中國的漢學家外,許多西方人描述現代中國和中國發展時,看到的是一個充滿各種矛盾的中國,甚至是各種矛盾安然共存一體的國傢。西方的記者常常用他們的眼光和角度來描述中國的發展,常見的詞句有:"毛和市場、黨的官僚結構和活躍繁榮的經濟體、共産主義的政治和資本主義管理的模式令人不可思議地共存於一個國傢。"西方人一方面驚異中國飛躍發展,一方面又覺得中國繼續保持傳統的共産主義政治體製,這怎麽可能?中國是怎麽把這種他們看起來矛盾的東西搭配在一起的?大多數西方人是很難明白復雜的中國國情和中國自身發展道路的。
  這種不同的發展路徑和由此産生的不同行為模式往往會引起意想不到的誤解和誤差,有時候會在無形中影響到中國正面國際形象的建立。更為可惜的是,有時候中方人員出於對於外國人士的友善和好意所展示的行為模式被完全誤解和歪麯。比如當某西方國傢代表團饒有興趣地參觀一傢中國幼兒園時,中方代表介紹幼兒園周一到周五完全承擔了照顧和教育孩子的任務,周末父母接孩子回傢。由於文化習俗的差異,加上西方對中國固有的偏見,許多西方人會立即認為這是非常不人道的,因為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太短,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又比如某西方旅遊團參觀國內某體育訓練中心時,中方很想展示中國運動員刻苦勤奮的鍛煉以及中國人上進的民族精神,西方遊客卻特別關心體育訓練中心的年幼運動員,並認為他們長時間離開父母、小小年紀就來參加艱苦的體育訓練、過集體生活是違反基本人權的。
  又比如西方某電視臺製作一個關於現代中國的節目,整個節目中總體上比較正面真實地展示了中國社會經濟巨大的進步,也揭示了中國存在的大量社會問題。但在最後結尾一段,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場景出現了。記者來到中國北方某省區的一個縣城,那裏由於急速的現代化進程,也由於當地人亂砍濫伐樹木,沙漠吞噬了許多地區,人類生存環境嚴重受到威脅。記者采訪到當地一位著名的勞模,她數年前就决定帶領一傢人種樹抗沙。多年來,這位女勞模堅持不懈,每年都要種上百棵樹,她的精神和舉動奇跡般地感染了許多人,帶動當地民衆自發加入抗沙行列,許多年下來一片防護林産生了,沙漠的吞噬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製。這本是一件很正面、非常感人的事跡,但接下來的報道把整個事件的基調完全推嚮了相反的方向。這位普通的女市民被授予勞動模範的稱號,她所在的城市中某小學組織了一個活動,許多學生站成數排,面對這位勞模唱贊歌。可以想見,這些都是事先排練好的,一個偏遠地區的學校見到外國電視臺來采訪該是多麽的興奮,當然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把中國人的好客、友好和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展示出來,因此采用了中國人面對上級領導視察時常用的方式:學生們戴着紅領巾,穿着校服,整齊劃一地站成數排,面對着的勞模也戴着紅領巾,表情激動地接受少先隊員的獻歌。少先隊員齊聲唱道:"我們唱着東方紅,當傢做主站起來;我們講着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繼往開來的領路人,帶領我們走進那新時代,高舉旗幟,開創未來。"這樣的場景,在中國人眼裏,是非常正常、甚至是感人的,但是在西方記者的眼裏,他們卻看到他們希望看到和捕捉東西。也許該記者覺得該節目中對中國的正面報道太多了,應當是展示"政治正確"的時候了,這個場景極大地滿足了西方記者和部分西方人的陰暗心理,在他們眼裏,少先隊員的紅領巾、整齊劃一缺乏個性的學生、黨的勞模、對領袖的頌歌、莊嚴肅穆的學校領導被拼湊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中國依然是"共産國傢"、"極權國傢"和沒有個體性的國傢,從而到達醜化中國形象的客觀效果,進一步滿足某些西方人潛意識中的優越感。這樣,中方的好意和熱情反而被一些西方記者濫用來達到特定的刻意的宣傳目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1)
第3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2)第4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3)
第5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4)第6節:中國崛起策二 中國的地緣睏境和西部突圍(1)
第7節:中國崛起策二 中國的地緣睏境和西部突圍(2)第8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1)
第9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2)第10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3)
第11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4)第12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5)
第13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6)第14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7)
第15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8)第16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1)
第17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2)第18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3)
第19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4)第20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1)
第21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2)第22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3)
第23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4)第24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