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36节:梅兰芳与卓别林的交往      Zhou Jianduan

  梅兰芳与卓别林的交往
  差利·卓别林是名震全球的美国影坛滑稽大师,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他主演的影片,早在一九一五年便开始在上海映,二十年代已风行全中国。卓别林与京剧名伶梅兰芳曾有交往,成为艺术史上的佳话。
  一九三○年初,梅兰芳率剧团到美国演出,五月的一天,到达电影名城洛杉矶。当晚,剧场经理举行欢迎酒会,宾主刚刚入座,一位神采奕奕的壮年人迎面走来。梅兰芳觉得似曾相识,正在思索之中,剧场经理站起来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卓别林紧紧握着梅兰芳的手,热情洋溢地说:"早就听到过你的名字,今日可算幸会。啊!你原来这么年轻就享有大名声,真称得上世界第一个可羡慕的人哪!"当年梅兰芳三十六岁,卓别林四十一岁。
  那时,卓别林正在紧张地拍电影《城市之光》,他抽出时间专门参加好莱坞为梅兰芳举行的盛大欢迎会。在梅兰芳参观好莱坞时,他又竭诚相待,介绍好莱坞电影的情况,二人亲切地合影留念。
  梅兰芳与卓别林再次相会是在一九三六年。是年三月,卓别林和宝莲高黛在拍完《摩登时代》后结婚,到亚洲蜜月旅行。他们在上海停留两天,卓别林再次与梅兰芳会晤。卓别林兴致勃勃地提出想看看京剧,不巧那天晚上没有演出。于是,梅兰芳亲自陪同卓别林去新光大戏院观看了马连良主演的《法门寺》。
  自此以后,虽然卓别林与梅兰芳没有机会再见面,但二人一直相互关心和支持。一九四一年春天,卓别林的影片《大独裁者》将到香港上映。"皇后"、"娱乐"、"利舞台"三家影院都在争夺首映权。因为三年前梅兰芳曾到"利舞台"演出过,该剧院经理就去找当时留居香港的梅兰芳想办法。梅兰芳答应拍个电报给卓别林试试看,不久便收到卓别林"同意"的复电。那时,美国影片在香港通常是在外国人办的"皇后"、"娱乐"影院首映,而这次《大独裁者》却在中国人办的"利舞台"剧场首映,在香港引起轰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卓别林在美国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受到迫害,不得不离开美国。梅兰芳对卓别林的境遇?愤愤不平,时时打听他的消息,对他十分怀念。一九五四年,梅兰芳听说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曾宴请卓别林,并邀请他观看了中国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感到非常高兴,认为卓别林可能会重访中国了,但最终还是未如愿。梅兰芳对此一直思念不已。
  直到五十年代末,梅兰芳还深情地对一位海外归来的朋友说:"我尤其盼望卓别林先生再到中国来,看看我们的建设,顺便也看一看我新编的《穆桂英挂帅》,比当年如何?"令人遗憾的是,梅兰芳不幸于一九六一年溘然长逝,两位艺术家一直没有机会再叙一叙友情。
  名伶争演三国戏
  京剧舞台,"三国戏"剧目很多,据说有五百多出,其他地方戏中的"三国戏",更是不胜枚举。
  "三国戏"中的人物,出场最多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吕布、貂蝉、周瑜、鲁肃、司马懿等,剧情大都出自《三国演义》。与史书《三国志》相比,《三国戏》乃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并非真史。
  早年观"三国戏",看得最多的是《桃园三结义》、《捉放曹》、《空城计》、《借东风》、《吕布戏貂婵》、《辕门射戟》、《白门楼》、《战宛城》、《古城会》、《长坂坡》、《单刀会》等等。各派名家争先演出,出现不同风格以演不同剧目见长的局面。
  马连良先生在《借东风》中扮诸葛亮,《甘露寺》中扮乔立,一段"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一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嗓音浑厚,唱腔潇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谭富英先生的代表剧目是《失·空·斩》、《定军山》、《捉放曹》,他扮演的诸葛亮、黄忠、陈宫等,演技相当绝妙。他的唱腔,如《空城计》中的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和二六板"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嗓音清亮,高亢纯正,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谭派"风格。他的后人谭元寿演《打渔杀家》和现代戏"沙家浜",依样是此风格。
  言菊朋代表的"言派",常演的"三国戏"如《让徐州》(饰陶谦)、《卧龙吊孝》(饰诸葛亮),他演唱的二黄原板"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天卸重任我就要你担承"和反二黄慢板"曹孟德领人马八十三万,擅敢夺东吴郡吞并江南",行腔委婉,花腔花调,听起来别有韵味。
  奚派奚啸伯老先生的唱腔,苍凄悲怨,如泣如诉,他在《哭祖庙》中扮演刘谌唱的那段二黄导板、回龙"进祖庙不由人心中悲惨,将人头供神案祭奠祖先",他在《白帝城》中扮刘备唱的那段二黄慢板"实指望下江东把吴狗扫尽,恨不得杀孙权方称我心",动人心弦,催人泪下。他的再传弟子张建国继承了"奚派"艺术,当今在京剧界很红。
  还有,高派传人李宗义、李和曾的《逍遥津》,声震四座。叶盛兰先生的《吕布与貂婵》、《辕门射戟》、《白门楼》,更是小生行的绝活儿,现今除叶少兰先生外,很少可与之比美。更有趣的是,有一些京剧名家为了展现自己的表演实力,在一出"三国戏"中往往连演三个角色,梨园界称之为"一赶三"。犹记李少春先生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中,前饰鲁肃,中饰孔明,后饰关羽,如没有相当深厚的功底,那是绝对演不来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