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36节:老北京评书、京戏(6)
Feng Dabiao
长安戏院
地址在西单牌楼以东。戏院坐南朝北, 面临西长安街, 市面繁华。
初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 是当时北京"道德学会"坛主段某出资兴建的,经理是段某的亲戚杨守一。它的修建形式是仿照天津大光明电影院, 两层楼, 舞台是长圆形, 楼上三面围绕戏台, 前排是包厢, 后边是散座, 观众座位全是活屉椅子, 全场能容纳1200 人, 算是西城一座新式戏院。北京名角如杨小楼、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高庆奎、郝寿臣、金少山、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侯喜瑞、奚啸伯、陆素娟、章遏云、徐东明以及富连成社科班、中华戏校, 都在这里演过日戏和夜戏, 营业很兴旺。解放后, 北京市各剧团在这里轮流演唱, 至今仍叫长安戏院。新新大戏院 地址在西长安街六部口以西路南。它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著名京剧老生马连良、华乐戏园
经理万子和与肖振川等集资建筑的。它的造型完全仿照天津中国大戏院, 只是限于地势, 比天津中国大戏院小得多, 一进大门不到五米就是观众席。楼是两层,楼上前排也是包厢, 后面是散座。楼下池座能容纳1000 人, 楼上能容400 人,全是活屉椅子。戏院设有暗光灯、隔音设备, 台前有黑绒大幕。最醒目的是台后大帐子, 系马连良设计的黄缎子大幕,上绣蓝色古代的车、马、人, 在那个时候这里算是最新型的戏院了。戏院的开幕式由马连良、张君秋等的扶风社演出,哄动一时, 以后又遍约北京各大名角如杨小楼、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言菊朋、高庆奎、杨宝森、孟小冬、金少山、郝寿臣、侯喜奎、裘盛戎、小翠花、李万春、叶盛章、奚啸伯、章遏云、陆素娟、魏连芳、刘过杨等, 还有富连成社
科班李世芳、毛世来、沙世鑫、哈元章、谭元寿等, 每天日夜两场演唱, 场场满座, 在北京所有戏院中算是最兴旺的了。日本投降后, 马连良、张君秋同时去港,市面又不安静, 新新大戏院营业渐衰,股东易人, 后来改演电影。解放后新新大戏院改名首都影院。
城南游艺园
地址在北京宣武门外旧先农坛北部。民国初年, 由私人投资,用人工挖了个大水池潭, 池潭周围设有茶座, 专供游人夏季喝茶乘凉。池内种植莲花, 景色幽雅。最北部建有剧场,每晚北京各班名演员在此演夜戏, 还有许多坤角在这里演出京戏, 也可以说是著名坤角发祥地, 如福芝芳、雪艳琴、金少梅、碧云霞、琴雪梅、琴雪芳、孟小冬等, 都是在这里演唱出名的。到了民国八年(1919 年)前后, 由于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和以后的中南海公园相继开放, 都是有山有水、景色宜人的处所, 因此城南游艺园渐渐无人问津, 以后就自行消灭了。劝业场新罗天剧场 地址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东口内路南, 后门在前门外廊房头条路北。劝业场是民国初年建造的。它是一个北京较新式的百货商场,共有三层楼, 里面分为前后楼六部分。另有四楼建小型剧场一座, 名为新罗天剧场, 以前只演杂耍、梆子、评戏等。民国二十年(1931 年)由郝锦川、万子和等租赁接办, 改演京戏, 有些名角被约去演唱。但是这个剧场较小, 后来只演评戏。新罗天剧场一直保留到解放以后, 不久停业。
天桥各茶园戏园
前门大街以南、永定门大街以北, 大约二里多地, 原是个大空场, 场的周围盖有几处茶馆、戏园。它们大都是清朝末年建立的。最早的茶园有天泰轩茶馆、万胜轩茶楼、天乐茶馆等, 都是专卖清茶附带说评书。清末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 连续两次"断国服"( 就是皇帝去世后, 全国举哀, 停止民间一切歌舞、彩唱, 禁止一切锣鼓喧哗,表示哀痛的意思)。每次举哀百天, 两次就连续了半年多。这样一来, 真苦了唱戏的人, 不唱戏就没有收入。指身为业的艺人, 为了设法糊口, 有的改行做小买卖, 有的就来到天桥地方, 落地清唱为生。等到期满解禁, 有的重返原来戏园再演,有的干脆就呆在天桥。民国初年, 天桥的茶园、戏园重新修建和改建的, 有万胜轩戏园、天乐戏园、小桃园、小小戏园、丹桂戏园、小吉祥戏园等, 约七八个。有的演什样杂耍, 有的演京韵大鼓、奉调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相声、皮影戏、杂技、河北梆子、评戏等。后来只有天乐戏园演唱京剧, 是由天桥艺人梁益鸣等组织的京剧班, 专演马派京剧和武戏, 所以人们都称呼梁益鸣是"天桥马连良", 上座盛极一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上海三联书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