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对话: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焦点问题   》 第36节:教育之城市择校(4)      佚名 Yi Ming

  ◆校与校之间差别有多大?
  陈伟鸿:孙衡的爸爸妈妈,我们在现场可以感觉到,就不管自己吃多少苦,不管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一定要筹集到这笔学费,让孩子进入他理想当中的学校。其实我觉得从他们的谈话当中可以感觉到,他们把不同学校之间的这种差距,估计得是非常大,非常大的,但是是不是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这种差距真的像我们想象的,或者说是我们家长判断的那样,现实情况和我们的判断之间究竟有没有距离?今天我们有很多从事教育方面的专家,我们来听听专家的高见。
  王晋堂:学校和学校之间是有差别的,所以造成我们的家长择校,造成我们家长的恐慌。但是这个差距并不那么大。
  陈伟鸿:我们来问问身旁的李校长,您觉得大家对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这种想象是合理的吗?这种判断是真实的吗?
  王晋堂:不是那么可怕的,老师和老师之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不是那么大,现在人为地夸大了这个差距,好像那个是优质资源,你进去以后就是清华北大了,那个进去就是工读学校了,没那么严重。
  王小丫:您这太形象了。
  李江洲:我和王校长的看法是相似的,学校的差距应该说不是这么大,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各级政府,包括我们北京重点治理的是改造困难校,应该说改观很大。但是有一个问题,今天谈的这个例子,是一个很典型的择校的例子,他们的家长被迫交赞助费上一所好的学校,这个不是他的家庭,成为一种社会的风气,我们把学校人为地分了重点和不重点,有等级就有特权,人们讲的、相信、追求的是平等,但是现在呢,实际上家长趋向的是追这个特权,宁可花钱也要成才。
  陈伟鸿:花钱成才的现象确实很多,刚才虽然孙衡的父母亲很辛苦筹到了钱,但是相对而言我觉得你们还是幸运的。小丫咱们俩共同认识的那个朋友,每次一约他他都说:不行,我带孩子上奥数班呢;又再约他,他又说:不行,我带他上这个班,他孩子是准备要上初中的呀!
  王小丫:对,然后那个孩子特别可怜,每天周转于各种班,奥数、英语,还有英语的口语,那个分得特别细。然后还有一个是叫做写作,完全就照着怎么培养一个作家来培养的。写作,看见一片树叶你得写三页纸,我觉得对一个小孩来说太难了,真的!
  陈伟鸿:总而言之,他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未来在初中能有一个理想的学校,就是反反复复、不断地在上各种各样的班。孙衡之前上过这些班吗?
  孙爸爸:没上过。
  王小丫:一个都没上,孙衡真厉害。
  陈伟鸿:一个走没上?
  孙爸爸:一个都没上。
  陈伟鸿:但没上会不会有影响?咱们也问问孙衡,你觉得上跟不上有什么不同?
  王小丫:对啊。
  陈伟鸿:不上不是你也照样可以考得上吗?
  孙 衡:要是上的话有个人辅导,有不会的地方可以随时问,其实我觉得要是在家里自学也没什么。
  陈伟鸿:你的同学当中肯定有很多,是去有上过这个班那个班,是不是?他们有没有告诉你说上这个班的确有好处,最实在的好处是什么?
  孙 衡:最实在的好处,没准就是上完这个班之后参加什么比赛,比赛完之后能够得奖。得奖完了就可以加分呗。
  陈伟鸿:一堆证书就可以加分。
  王小丫:这就是荣誉。
  孙 衡:对。
  王小丫: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去参加一个什么比赛?
  孙 衡:我觉得因为不是没上过什么班嘛,所以知道这些参赛这些途径非常少,家里像样的证书都特别少,除了几个学校的。
  陈伟鸿:就听你这么一说爸爸会不会觉得还真的是挺内疚的,孩子平时很少跟你提及他心底的这种愿望,实际上你看他也很想说能够多上几个班,多拿几个证书,未来上理想学校的时候,又多了一个敲门砖。
  孙爸爸:是,是想起来挺愧对孩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第1节:序第2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1)第3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2)
第4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3)第5节:1医疗改革之看病难(4)第6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5)
第7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6)第8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7)第9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8)
第10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9)第11节:医疗改革之看病难(10)第12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1)
第13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2)第14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3)第15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4)
第16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5)第17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6)第18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7)
第19节:医疗改革之关注药价(8)第20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1)第21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2)
第22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3)第23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4)第24节:教育之九年制义务教育(5)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