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與文明   》 7.????路(下)(1)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井????越山,海????舶水。
  走過山山水水,那些山路與水路,都是曾經的????路。
  草堰:曾經的????城
  古代海????以淮????産銷最旺,淮????主要依賴水網船運,船衹將????運達各個水碼頭,然後再轉運到????號。
  古代的淮南和淮北????政機構是????運司,分設在揚州和淮安,而????城一帶是????的生産和集散地,因此當地的地名多與場、倉、團、????戶姓氏有關,明代嘉靖年間繪製的一張兩淮????場圖上,共有30處????場,其中13處在現在的????城境內。著名的????場有《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和????民起義領袖張士誠的故裏白駒場,《鏡花緣》作者李汝珍的撰書地草堰場。
  ????城古代又有許多運????的河道,將????由水路嚮南運往長江與大運河的交匯處,嚮北運往黃河與淮河的交匯處淮安,最重要的一條運????河叫串場河,它是清代開掘的人工運河,由南到北,穿流在黃海之濱的????城十多個????場之間,是????城運????的一條重要的大通道。
  草堰鎮位於大豐城西南40公裏處,是大豐成陸最早的地方,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草堰有古“????城”之稱,唐宋設竹溪場,元明清設小海場、草堰場,草堰場曾為兩場????課司署駐地。
  草堰古鎮風貌猶存,現在是江蘇省的一個古????運集散地保護區。
  草堰存有鴛鴦閘。鴛鴦閘是位於小海河頭與串場河相接處的小海正閘與小海越閘。正閘與越閘兩閘空地之間,四面環水,成為一個垛子,兩座石閘造型相同,儼然浮於水面之上的一對鴛鴦,故有鴛鴦閘之稱。小海正閘建於宋代,小海越閘建於清代,是蘇北裏下河地區泄洪排鹵、抵擋海潮、控製水位、調節水係的重要水利設施,也是草堰地????史的一個重要見證。
  草堰保存有“范公堤碑”、“草堰場告示碑”等珍貴石碑,記載着草堰的過去。范仲淹出任西溪????官時,傾私囊修建了捍海堰。
  早在唐代時,黜陟使李承憂慮海潮侵襲,從????城起到海陵止,築起一條50多公裏的海堰,農事????業兩受其利,被稱之為“常豐堤”。北宋時常豐堤因年久失修,范仲淹在東臺任西溪????監時,率領4萬民動工修堤。經七年之久終於修築完143裏長的捍海堰,堰底闊12米,堰面闊3米,高4.5米。堤成一月後,即有1600多戶農民和????民恢復生産。後人為紀念范仲淹的功績,又將捍海堰稱之為“范公堤”。
  范公堤在民國年間已擴建為公路,後又多次修築取直,大部公路已不是范公堤原基,唯有草堰一段老公路有兩公裏長,還保持着原來的面貌。在東臺富安鎮乘勝村,考古新發現一段長3公裏的古代海堤,堤岸共有3層堤,最南面是被潮水衝塌的磚坡,中間是修繕後留下的磚堤,南面是修繕堤倒塌後用黑黏土補起的堤岸。發掘時本以為是明代????池遺址,後來發現了排列整齊的磚砌坡面,纔確認這是古海堤所在。
  古海堤由隔水性能很好的黑色黏土所填充,磚坡在堤北,面對大海。從堤上密佈的樁眼可以看出,當年築堤時曾用直徑3~8釐米的木頭和竹子打過排樁。從土層的年代判斷,最北的磚堤正是北宋時所修建。
  草堰,這古老的????城,是一個不能忘卻的地方。
  官????浦與????船
  明清時期,????業購銷集散地的專用稱謂是“官????浦”,各場“竈戶”生産的????不得長途運輸,須就近由官????浦收購。查《兩淮????法志》和“泰壩過掣圖”,古泰州各地標有“浦”的地方均為官????收購的場所,遍布市內城南、城北,有馬浦、倉浦、板浦、棋桿浦、門樓浦、三房浦、霞浦、大浦、鬱浦、南浦、西浦、石浦等十多處。
  泰州古????浦之多,在全國所有城市中絶無僅有。
  清代泰州縣佐汪琴山一首竹枝詞說:“來往行船唱棹歌,淮南????舶北門多。不知清化橋頭水,近日平添幾尺波。”形象地描繪出當時以泰州為中心,????船如織的商業繁榮景象。
  淮南????古時又有吳????之稱,唐代詩人李白在《梁園吟》中贊美“吳????如花皎白雪”,杜甫也有“吳????擁荊門”的話。唐代初期淮南通、泰所産的食????,並無固定銷地,大抵沿長江西行,由淮水北上。銷路之遠者不僅北上京都,還西入川陝,與川????爭高下。
  上一頁
  [返回目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鹵(1)2.穿井取鹵(2)2.穿井取鹵(3)2.穿井取鹵(4)
2.穿井取鹵(5)2.穿井取鹵(6)2.穿井取鹵(7)2.穿井取鹵(8)
2.穿井取鹵(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陽光産品(1)4.陽光産品(2)4.陽光産品(3)5.造????者:????丁(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