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全本新註聊齋志異 》
小梅
蒲鬆齡 Pu Songling
蒙陰王慕貞[1],世傢於也。偶遊江浙,見媼哭於途,詰之。言:“先夫止遺一子,今犯死刑,誰有能出之者?”王素慷慨,志其姓名,出橐中金為之斡旋[2],竟釋其罪。其人出,聞王之救己也,茫然不解其故;訪詣旅邱,感位謝問。王曰:“無他,憐汝母老耳。”其人大駭曰:“母故已久。”王亦異之。抵暮,溫來申謝,王咎其謬誣。媼曰:“實相告:我東山老狐也。
二十年前,曾與兒父有一夕之好,放不忍其鬼之餒也[3].“王驚然起敬,再欲詰之,已杳。
先是,王妻賢而好佛,不茹葷酒;治潔室,懸觀音像,以無子,日日焚禱其中。而神又最靈,輒示夢,教人趨避[4],以故傢中事皆取决焉。後有疾,綦篤,移榻其中;又別設錦裀於內室而扃其戶,若有所伺。王以為惑,而以其疾勢昏瞀[5],不忍傷之。臥病二年,惡囂[6],常屏人獨寢。潛聽之,似與人語;啓門視之,又寂然。病中他無所慮,有女十四歲,惟日催治裝遣嫁。
既醮,呼王至榻前,執手曰:“今訣矣[7]!初病時,菩薩告我命當速死:念不了者,動女未嫁,因賜少藥,伸延息以待。去歲,菩薩將回南海,留案前侍女小梅,為妾服役。今將死,薄命人又無所出[8].保兒,妾所憐愛,恐娶悍怒之婦,今其子母失所。小梅姿容秀美,又溫淑,即以為繼室可也。”蓋王有妾,生一子,名保兒。王以其言荒唐,曰:“卿素敬者神,今出此言,不已褻乎[9]?”答雲:“小梅事我年餘[10],相忘形骸[11],我已婉求之矣。”
問:“小梅何處?”曰:“室中非耶?”方欲再詰,閉目已逝。
王夜守靈幃[12],聞室中隱隱啜泣[13],大駭,疑為鬼。喚諸婢妾啓鑰視之,則二八麗者,絞服在室[14].衆以為神,共羅拜之。女斂涕扶掖[15].王凝註之,俯首而已。王曰:“如果亡空之言非妄[16],請即上堂,受兒女朝謁[17];如其不可,僕亦不敢妄想,以取罪過。”女艦然出[18],竟登北堂[19].王使婢為設坐南嚮,王先拜,女亦答拜;下而長幼卑賤,以次伏叩,女莊容坐受;惟妾至,則輓之。自夫人臥病,婢情奴偷[20],傢久替。衆參已[21],肅肅列恃[22].女曰:“我感夫人盛意,羈留人間,又以大事相委,汝輩宜各洗心[23],為主效力,從前愆尤[24],悉不計校;不然,莫謂室無人也!”共視座上,真如懸觀音圖像,時被微風吹動。聞言驚惕[25],哄然並諾。女乃排撥喪務[26],一切井井[27].由是大小無敢懈者。女終日經紀內外[28],王將有作,亦稟白而行;然雖一夕數見,並不交一私語。既殯,王欲申前約,不敢徑告,囑妾微示意。女曰:“妾受夫人諄囑[29],義不容辭;但匹配大禮,不得草草。年伯黃先生[30],位尊德重,求使主秦晉之盟[31],則惟命是聽。”時沂水黃太僕[32],致仕閑居,於王為父執[33],往來最善。王即親詣,以實告。黃奇之,即與同來。女聞,即出展拜。黃一見,驚為天人,遜謝不敢當禮[34];既而助妝優厚[35],成禮乃去。女饋遺枕履,若奉舅姑,由此交益親,合卺後,王終以神故,褻中帶肅,時研詰菩薩起居[36].女笑曰:“君亦太愚,焉有正直之神[37],而下婚塵世者?”主力審所自[38].女曰:“不必研窮[39],既以為神,朝夕供養,自無殃咎[40].”
女禦下常寬[41],非笑不語;然婢賤戲押時,遙見之,則默默無聲。女笑諭曰:“豈爾輩尚以我為神耶?我何神哉!實為夫人姨妹,少相交好;姊病見思,陰使南村王姥招我來。第以日近姊夫,有男女之嫌,故托為神道[42],閉內室中,其實何神。”衆猶不信。而日侍邊傍,見其舉動,不少異於常人,
浮言慚息。然即頑奴鈍婢,王素撻楚所不能化者,女一言無為樂於奉命。皆云:“並不自知。實非畏之;但睹其貌,則心自柔,故不忍拂其意耳。”以此百廢具舉。數年中,田地連阡[43],倉庫萬石矣。
又數年,妾産一女。女生一子——子生,左臂有朱點,因字小紅,彌月[44]女使王盛筵招黃,黃賀儀豐握,但辭以耄[45],不能遠涉;女遣兩溫強邀之,黃始至。抱兒出,襢其左臂,以示命名之意。又再三問其吉兇。黃笑日,“此喜紅也,可增一字,名喜紅。,,女大悅,更出展叩[46],是日,鼓樂充庭,貴戚如市。黃留三日始去。忽門外有輿馬來,逆女歸寧。嚮十餘年,井無瓜葛,共議之,而女若不聞。理妝竟,抱子於懷,要王相送,王從之。至二三十裏許,寂無行人,女停輿,呼王下騎,屏人與語,曰:”王郎王郎,會短離長,謂可悲否?“王驚問故,女曰:”君謂妾何人也?“答曰:”不知。“女曰,”江南拯一死罪,有之乎?“曰:”有。“曰:”哭於路者吾母也;感義而思所報,乃因夫人好佛,附為神道,實將以妾報君也,今幸生此褪褓物,此願已慰。妾視君晦運將來[47],此兒在傢,恐不能育,故藉歸寧,解兒危難,君記取:傢有死口時,當於晨雞初唱,詣西河柳堤上,見有挑葵花燈來者,遮道苦求,可免災難。“王曰:”諾。“因訊歸期。女雲:”不可預定。要當牢記吾言[48],後會亦不遠也。“臨別執手,愴然交涕。俄登輿,疾若風;王望之不見,始返。
經六七年,絶無音問。忽四鄉瘟疫流行,死者甚衆,一婢病三日死。王念曩囑,頗以關心。是日與客飲,大醉而睡。既醒,聞雞鳴,急起至堤頭,見燈光閃爍,適已過去。急追之,止隔百步許,愈追愈遠,漸不可見,懊恨而返。數日暴病,尋卒。王族多無賴,共憑凌其孤寡[49],田禾樹木,公然伐取,傢日凌替[50].逾歲,保兒又殤,一傢更無所主。族人益橫,割裂田産,廄中牛馬俱空;又欲瓜分第宅,以妾居故,遂將數人來,強奪鬻之。妾戀幼女,母子環泣,慘動鄰里。方危難間,俄聞門外有肩輿人,共覘,則女引小郎自車中出。四顧人紛如市,問:“此何人?”妾哭訴其由。女顔色慘變,便喚從來僕役,關門下鑰。衆欲抗拒,而手足若痿[51],女令一一收縛,係諸廊柱,日與薄粥三匝。即遣老僕奔告黃公,然後入室哀位。泣已,謂妾曰:“此天數也。已期前月來,適以母病耽延,遂至於今。不謂轉盼間已成丘墟[52]!”問舊時婢媼,則皆被族人掠去,又益欷歔.越日,婢僕聞女至,皆自遁歸,相見無不流涕。所摯族人,共噪兒非慕貞體胤[53],女亦不置辨。
既而黃公至,女引兒出迎。黃握兒臂,便捋左袂,見朱記宛然,因襢示衆人,以證其確。乃細審失物,登簿記名,親詣邑令。令拘無賴輩,各答四十,械禁嚴追[54];不數日,田地馬牛,悉歸故上。黃將歸,女引兒位拜日:“妾非世間人,叔父所知也。令以此子委叔父矣[55].”黃曰:“老夫一息尚在,無不為區處[56].”黃去,女盤查就緒,托兒於妾,乃具饌為夫祭掃[57],半日不返。視之,則杯誤猶陳,而人杳矣。異史氏曰:“不絶人嗣者,人亦不絶其嗣,此人也而實夭也[58].至座有良朋,車裘可共;迨宿莽既滋,妻子陵夷,則車中人望望然去之矣[59].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思所報,獨何人哉!狐乎!倘爾多財,吾為爾宰[60].”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註釋”
[1]蒙陰:縣名,明清屬山東省青州府。王慕貞,未詳。
[2]斡(Wō握)旋:扭轉;調解。
[3]鬼之餒:此從青柯享刻本,底本作“兒之餒”。鬼魂挨餓。指無後嗣,祭享無人。《左傳·宣公四年》:“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4]趨避:指趨吉避兇。
[5]昏督(mào冒):昏亂;神智不清。瞀,紊亂,錯亂。
[6]惡囂:厭惡喧鬧。
[7]今訣矣:此從二十四捲抄本,底本作“今决矣”。訣,訣別。
[8]薄命人:王妻自稱,意謂自己福運單薄。無所出:謂未曾生育。
[9]不已褻乎:豈不太褻讀神明麽。已,太,過分。
[10]小梅事我年餘:此從二十四捲抄本,底本無“小梅”二字。
[11]相忘形骸:此從青柯亭本,底本作“相忘形體”。謂二人相得,不分彼此。形骸,軀體。
[12]靈幃:靈樟。遮隔靈床的帳慢。
[13]啜泣:飲位,抽泣。
[14]縗(cuī崔)服:服喪三年者之服:白衣,胸前披麻。
[15]扶掖:自肋下攙抉。
[16]亡室:亡妻。
[17]朝謁,拜見。
[18]靦(miǎn免)然:羞慚貌。
[19]北堂:堂屋;正房。
[20]婢惰奴偷:奴婢們懈怠苟且。偷,苟且,偷懶。《大戴禮·盛德》:“無度量則小者偷墮,大者復靡,而不知足。”
[21]參:參拜。
[22]肅肅:恭敬貌。又嚴整貌。
[23]洗心,洗滌邪惡之心;猶言改過自新。
[24]愆(qiān千)尤:過失,罪過。
[25]悚(sǒng聳)惕:惶恐戒懼。
[26]排撥,安排指揮。
[27]井井:有條不紊的樣子。
[28]經紀:經管。
[29]諄囑:懇切囑托。
[30]年伯,對於與父同年登科者的尊稱。明清泛稱父輩友人。
[31]秦晉之盟,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後因以“秦晉”稱兩姓聯姻之好。
[32]沂水黃太僕:未詳,疑出虛構。
[33]父執:父親的摯友。泛指父輩至交。
[34]遜謝:謙遜推辭。
[35]助妝:贈助妝奩之費;指贈送婚禮賀儀。
[36]起居:日常生活。
[37]正直之神:古人認為神有聰明正直而始終如一的品格。《左傳·莊公三十一年》:“史囂曰: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
[38]所自:來歷。
[39]研窮:猶言追根究底。
[40]殃咎:災患。
[41]禦下常寬對待下人常很寬容。禦,駕馭,對待。
[42]神道:神術或神意。
[43]連籲:阡陌相連;謂地産增多。
[44]彌月:指嬰兒出生滿月之慶。
[45]窒(mào冒):年高。《禮記·麯禮》:“八十、九十曰耄。”
[46]展叩:相見叩謝。
[47]晦運:不吉利的命運。
[48]要當:一定要。
[49]憑凌:侵奪。
[50]凌替:衰落。
[51]倭(wěi委):筋肉痿縮,偏枯之疾。此謂癱軟無力。
[52]轉盼間:猶轉眼間。形容短暫。
[53]體胤:親生骨肉。胤,嗣。
[54]械禁:桎梏手足而禁閉之。
[55]委:委托。遺纍。
[56]區處:安排料理。
[57]祭掃:致祭,掃墓。
[58]“此人”句:意謂上述情況雖屬人事,實由天意。
[59]“至座有良朋”五句:分別刻畫主人盛時和衰後朋友的不同態度。
座有良朋,即李邕所謂“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車裘可共,即子路所謂“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二句寫主人傢勢盛時,有美酒車裘供客,朋友亦樂與共享富貴。“迨宿莽既滋”以下三句,則寫主人死後,傢勢衰落,昔日朋友不僅莫肯顧恤遺屬,抑且去之惟恐不遠、不速。
宿莽既滋,墓草萌出新芽,指主人死後經年。《禮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車中人,乘高車的人,指有地位的朋友。望望然去之,不高興地離開,惟恐遺屬有所告求。《孟子·公孫醜》上:“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此用其意。陵夷,此從青柯亭本,底本作“凌夷”。
[60]宰:管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
|
|
捲一: 考城隍 | 耳中人 | 屍變 | 噴水 | 瞳人語 | 畫壁 | 山魈[1] | 咬鬼 | 捉狐 | 荍中怪 | 宅妖 | 王六郎 | 偷桃 | 種梨 | 勞山道士 | 長清僧 | 蛇人 | 斫蟒 | 犬姦 | 雹神 | 狐嫁女 | 嬌娜 | 僧孽 | 妖術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