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35節:第四本 草橋店夢鶯鶯雜劇(3)
侯虹斌 Hou Hongbin
那棍子滴溜溜地在紅娘身上轉了一圈,直讓紅娘說走了。紅娘去叫鶯鶯,鶯鶯還說:"羞人答答的,怎麽見夫人?"紅娘笑了。"娘跟前有甚麽羞?月明纔上柳梢頭,你們卻早已人約黃昏後。羞得我轉過臉將牙兒襯着衫兒袖。你們呢,一個恣情的不休,一個啞聲兒廝耨。呸!那其間可怎生不害半星兒羞?"
紅娘再奉老夫人之命,將張生那"禽獸"喚來。張生也惶恐不安,不知如何去見老夫人。紅娘又譏笑他:是我投夫人自首來着的。"我棄了部署不收,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鑞槍頭。"部署,原是軍營中將卒之擅長技擊者,後來成為江湖拳棒老師之稱,當時又有指主持擂傢相搏者。紅娘用在這裏自比,而把張生比喻為無用的徒弟。鑞,本是鉛錫之合金,古時用來充銀,所以有中看不中用之意。一席當時通行的俗語,把張生挖苦得無地自容。不過,張生大喜當前,也顧不得了。
老夫人答應將鶯鶯嫁給張生為妻,但卻要求張生明日便上朝趕考:"我與你養着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理由是崔傢三代不招白衣秀纔。而且,敦促收拾行裝,明天就請長老一同送張生到十裏長亭去。
她也不想想,那她的女兒到底算是嫁了出去呢,還是沒有?
"王西廂"裏,老夫人充當惡人,非要把張生趕去應考,看來大有嫌貧愛富之嫌疑。但"董西廂"中,卻非如此。張生與鶯鶯私自結合東窗事發,老夫人認可"俾結良姻",衹是言及鶯鶯喪服未滿,"未可成禮",張生順水推舟曰:"今蒙文調,將赴選闈,姑待來年,不為晚矣",自請離別鶯鶯赴考。當鶯鶯因此而愁怨的時候,張生說:"功名,世所甚重,背而棄之,賤丈夫也。我當發策决科,策名仕版……無惜一時孤悶,有妨萬裏前程。"
這位張生仍舊十分熱衷功名利祿,而且,視不重功名之人是"賤丈夫"也。功名利祿也不是一件壞事,不過,熱戀當前、新婚在即,當着情侶的面宣稱功名比感情重要得多,似乎太不顧及對方感受了。比起"董西廂","王西廂"對人物的塑造考究多了,把罪過都讓老夫人一個人擔了,讓張生做個有始有終的多情郎。
崔張之愛情跌宕多姿,既有兩人感情之疾速發展,有紅娘之推波助瀾;亦有兩人猜疑和迷惑,有老夫人之橫加阻攔,戲劇衝突十分鮮明。金聖嘆十分贊賞故事情節的麯折多變,他在第三本中評說道:"文章之妙,無過麯折。誠得百麯千麯萬麯,百折千折萬折之文,我縱心尋其起盡,以自容與其間,斯天下之至樂也。"
4、張生金榜無名誓不歸,鶯鶯乞意憐取眼前人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被戲麯專傢蔣星煜許為古代戲麯中的經典名句。這一句,暮秋的蕭條景色和崔鶯鶯、張君瑞兩人的離愁別恨,天衣無縫地交織在一起,一直被認為是王實甫的絶唱。甚至被後人臆想出了不少離奇古怪的傳說,像清代學者梁廷枏的《麯話》中,就說:"世傳實甫作《西廂》至'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構想甚苦,思竭,撲地遂死。"謂王實甫寫到此處時,由於嘔盡心血而死,所以後續部分是由關漢卿完成的。持這種說法的並非他一人,另一大學者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說:"《西廂》久傳為關漢卿撰,邇來乃有以為王實甫者,謂郵亭夢而止;又云:至'碧雲天,黃花地'而止,此後乃關漢卿所補也。"這可比金聖嘆的第五本方纔截斷,要更離奇了。主此說最明確的是徐復祚,他在《三傢村老委談》裏說:"《西廂》後四出,定為關漢卿所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 | 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 | 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 | 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 | 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 | 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 | 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 | 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 | 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 | 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 | 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 | 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