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草根紅學雜俎   》 曹雪芹箱篋公案解密(7)      鄧遂夫 Deng Suifu

  二、對過去那場卒年問題大辯論的回顧
  為了吸取經驗教訓,少走彎路,不妨略微回顧一下過去那場曹雪芹卒年問題大辯論的情況。
  此前在我國一共舉辦過兩次紀念曹雪芹忌辰的活動。一次是1963年,由文化部牽頭在北
  京舉行的紀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大會;另一次是1983年,由中國紅學會牽頭在南京舉行的紀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其中引起較大爭議的是第一次。就在舉辦那次活動之前的一兩年間,學術界圍繞着到底應該在1963年還是1964年舉行該活動,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關於曹雪芹卒年問題的大辯論(當然同時也還涉及到因紀念會地址的選擇而引發的對大觀園原型到底在北京還是南京等問題的辯論)。
  在確認曹雪芹卒年的問題上,當時惟一確切的依據,便是鬍適1927年發現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殘抄本上的那句脂硯齋批語:“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裏面的“壬午”,是指乾隆二十七年;該年“除夕”,則是公歷1763年2月12日。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確切的記載,可是問題卻出在,另有兩項同樣可靠的材料,與脂批中的“壬午”紀年存在着整整一年的差異。
  第一個材料,是曹雪芹的摯友愛新覺羅·敦誠所作《輓曹雪芹》詩二首的現存手稿,以及後來正式編入其《四鬆堂詩抄》的其中一首詩的修訂稿。兩者的編年皆為“甲申”(即壬午後二年)。從詩中的“曉風昨日拂銘旌”、“鹿車荷鍤葬劉伶”、“絮酒生芻上舊坰”等語句來看,又分明是作者在雪芹死後及時埋葬其遺體而前往送葬的次日寫成的(所謂“及時埋葬”而非某些學者想象的“停靈一年再葬”,這在詩中所用“鹿車荷鍤”、“絮酒生芻”等典故上皆可得到證實)。而且,編入《四鬆堂詩抄》中的那一首,還是“甲申”年的第一首詩。緊接其後的另一首《遣小婢病歸永平山莊……》尚有“滿山風雪葬孤魂”句,似乎都表明這些詩衹可能是作於甲申年正月初的作品。這和脂硯齋所稱雪芹逝於“除夕”當然不矛盾,卻與所稱逝於“壬午”整整晚了一年。這就不能不讓人感到:敦誠在甲申年之初為其送葬並作輓詩的曹雪芹,是否應該卒於癸未年的除夕纔對呢?
  另一個材料,則出自同為雪芹摯友的敦誠之兄敦敏之手。在他的《懋齋詩抄》中,有一首編年為“癸未”(壬午後一年)的《小詩代簡寄曹雪芹》,內容是邀請雪芹在這一年的“上巳前三日”即農歷三月初一這一天,去他的懋齋小園賞花飲酒。說明至少在癸未即乾隆二十八年的春天,曹雪芹還依然健在。敦敏這個材料,與他的弟弟敦誠在甲申年初為雪芹送葬並作輓詩的情況是吻合的,表明在“除夕”之日“淚盡而逝”的雪芹確非死於“壬午”,而是次年的“癸未”。周汝昌先生是最早發現這個問題並力主“癸未說”的學者,其觀點獲得了包括鬍適在內的許多海內外學者的贊同。這就是說,用敦誠、敦敏的詩去印證脂硯齋涉及卒年問題的那條批語,似乎衹可能得出是脂硯齋在事後追記此事時不慎寫錯了一年幹支的結論。而且從情理上講,由於雪芹逝於“除夕”,轉眼就跨越到了第二年,脂硯齋後來無意間因發生混淆而記錯了幹支,也是不難理解的。
  然而,這個問題在1963年之前經過學術界激烈爭論,雙方的觀點卻並未得到真正的統一。紀念會的主辦方最終衹有權依脂硯齋較為確定的明文記載(“壬午除夕,……芹為淚盡而逝”),决定在1963年舉行這一活動。但我認為,不論是權依“壬午說”還是相信“癸未說”,對於我們現在探討和確認曹雪芹的誕辰,都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因為判斷曹雪芹的出生年月,衹要有了脂硯齋的“壬午除夕”和敦誠寫輓詩的“甲申”之初這兩個大致的時間坐標就可以了。餘下來則衹須求證:敦誠輓詩中明文所寫“四十蕭然太瘦生”、“四十年華付杳冥”這兩句足可確認曹雪芹實際享年之數的詩句,其準確程度到底如何。
  以前最早探索曹雪芹生年的鬍適先生,由於心裏存着一個對一般人來說頗具迷惑性的“顧慮”——“若雪芹生的太晚,就趕不上親見曹傢繁華的時代了”(見1948年2月20日《天津民國日報》副刊所載《與周汝昌書》)——所以他一開始就不主張把“四十年華”視為雪芹壽終年齡的確指,從而影響到後來的絶大多數學者都把這個“四十”之數看成是一個似乎可以無限延伸的“約數”。鬍適對這個約數的理解是:“也許他死時年四十五歲”。另有不少學者更是以雪芹的另一友人張宜泉所作《傷芹溪居士》詩註中有“年未五旬而卒”之語,將“四十年華”的約數延至“大約四十七八歲”。所以直到現在,在一般學者的心目中,對於曹雪芹去世時的真實年齡以及他的出生年月,大多認為不可知。
  可是近一二十年間,我和周汝昌先生曾多次著文並在一起相互切磋探討這一問題,均一致認為:曹雪芹的出生年月不僅是可考的,而且是可以得出確切可靠的結論來的。衹不過我與周先生在最後的結論上稍有一點出入。周先生的結論是,曹雪芹誕生於雍正二年閏四月二十六日,即1724年6月17日。我的結論則是,他應該誕生於雍正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即1723年5月30日。
  三、建立在兩個基本判斷上的考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自序:不妨樹一面旗幟(1)自序:不妨樹一面旗幟(2)
曹雪芹賦 並序如椽巨筆耀千秋
曹雪芹續妻考(1)曹雪芹續妻考(2)
曹雪芹續妻考(3)曹雪芹續妻考(4)
曹雪芹續妻考(5)曹雪芹續妻考(6)
曹雪芹續妻考(7)曹雪芹續妻考(8)
曹雪芹續妻考(9)曹雪芹續妻考(10)
曹雪芹續妻考(11)曹雪芹續妻考補遺(1)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2)曹雪芹續妻考補遺(3)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4)曹雪芹續妻考補遺(5)
曹雪芹續妻考補遺(6)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1)
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2)曹雪芹箱篋鎸刻字畫新探(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