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三編 軍事防禦(10)      董耀會 Dong Yaohui

  關城頂部為長方形城臺,長19.8米,寬14.15米,面積280.17平方米,四面築宇墻垛口,是守關將士搭弩架炮之處。城臺兩側30至40米處,各建敵樓一座,以墻連通,如同關城的兩座耳城,與關城構成犄角之勢。一旦進犯之敵兵臨城下,城上箭弩炮銃齊發,敵樓間互相策應,可組成密集的交叉火力,攔阻敵兵破關。
  關城的縱深防禦工程,也有周密的設計。從關城兩側的敵樓嚮東南修築U字形的二道城墻,叫做甕城。甕城墻上內外兩面都有城堞垛口,一旦被敵圍困,可成為堡壘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涌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士的圍殲,敵人如落甕中。
  甕城建於山脊,受地形限製,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城西北三裏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
  在甕城東部,與關城城門相對處,嚮東築甕城城門,兩門相距63.9米。門楣題額“居庸外鎮”,右上方小字“巡按監察御使陳豪書”,左下方小字“嘉靖己亥(1539)仲秋吉旦立。”這表明甕城城門重建於明朝嘉靖十八年。
  八達嶺長城明代兵力部署情況怎樣?
  八達嶺長城上的兵力部署:1569年薊昌總督議定是:根據地勢緩衝,按城垛配置兵丁。極衝處,每垛4至5人,次衝者每垛2至3人,稍衝者一垛一人。衝處建空心敵臺,臺高3丈,騎墻突出,可以四面製敵;上建層樓,宿兵儲器;空心敵臺住官兵60人,30人守臺,內立一臺長:30人守垛,分為6伍,每伍立一垛長附墻臺:居常4人守臺,遇警時,添6人,10人守垛分為3伍,每伍一旗。
  武器配備:空心敵臺佛朗機(一種小炮)8架,每架子銃9枚;神槍12根,每根神箭30枝;火藥300斤;鐵頂棍8根,藺石(雷石)大小備足,號旗一面,木梆鑼鼓一具、柴火人給一月。
  墻臺:佛朗機3架,每架子銃9枚,藺石大小備足,號旗一面,木梆鑼鼓一具,柴火人給一月。
  墻垛:衝處每垛幹柴一束,重500斤,幹草5把,藺石大小備足,器械各隨所執,火藥於臺取用,5垛共一梆旗。緩處,每垛幹柴一束,重100斤,幹草5把,藺石大小備足,器械亦隨所執。每空3旗,每旗5人,各居鋪捨,有警登墻守衛。每臺一臺總,5臺一把總,10臺一千總。
  守城墻的戰鬥原則是:敵軍逼近城墻百步,援兵登城,旗幟器械一齊竪立。到火器的射程能達到的地方,即可放大將軍虎蹲炮。到50步內,弓箭、火銃、矢石齊發。聚衆攻城,兩敵臺矢石交擊,更番不息。緩處,敵軍聚擁,臺垛士卒不支時,則傳號以速求援兵。守垛士卒敵臺可依,心齊膽壯,火瓶、火銃、矢石並力攻打。到了晚上,臺垛各一人輪流敲梆傳號,遇警則點燃柴草擲於墻外,城上通明而不露虛實。戰鬥開始或結束,都聽從千把總指揮。
  明軍是怎麽取得居庸關之戰勝利的?
  1449年七月土木堡之戰,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率軍擊潰明50萬大軍,俘明英宗朱祁鎮。十月,也先率主力經大同攻紫荊關,企圖迂回京師;另以一部2萬騎經古北口攻打密雲;與此同時,以5萬騎經宣府(今河北張傢口宣化區)攻長城內三關之一的居庸關,牽製明軍主力,配合紫荊關方向的進攻,並尋找機會正面突入京師。進攻居庸關的5萬瓦剌軍進抵關城下,受到明軍抗擊。守將羅通利用天氣驟寒,命兵士汲水澆於城墻上,城墻結冰堅固而光滑,攻城的瓦剌軍難以攀登。瓦剌軍四處尋找樹枝,用草捆紮鋪於冰上,在嚮關墻接近時,即遭守軍用火器擊退。瓦剌軍圍攻關城7日不下,人睏馬乏,羅通屢次遣軍出城偷襲敵營,瓦剌軍死傷慘重而去。羅通又率兵出關追擊,三戰三捷,斬獲甚多。也先主力攻破紫荊關,進抵京師,得不到居庸關瓦剌軍策應,在進攻京師各門時又屢屢受挫,此時聞報攻居庸關的瓦剌軍已潰敗北去,恐歸路被截,被迫乘夜撤軍。
  明延綏鎮長城指揮修築者是誰?
  明延綏鎮長城修築者是明朝將領餘子俊。他1429年生於四川青神,1451年考取進士,授戶部主事。1470年,升為左副都御史,巡撫延綏,到任後即上疏朝廷,建議在長城沿綫築墻建堡。他指出陝西三關的延綏,地平野曠,利於騎兵馳突,蒙古騎兵多次由此入犯襲擾。為加強防禦,應沿原有的界石,依托山形,順應地勢,修築長城,建立城堡,其建議後來被朝廷采納。在他的設計主持下,4萬多明軍在東起清水營,西至花馬池之間,掘鑿山崖,構築山墻,墻下挖掘塹壕,築成了連綿相續的885公裏的長城,在新築的城墻上,每隔3公裏構築一座敵臺,布設障礙,派兵巡防。同時把長城內的土地,分給駐軍屯墾,取得了屯守兼備的效果。1484年餘子俊以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總督大同、宣府軍務,主張采用構築延綏長城的方法,修築大同和宣府兩地的長城。他上奏朝廷說,兩鎮之地,東起四海冶,西抵黃河,長城1300多裏,然而原有的墩臺僅170座,不敷守備之用,應增築440座長寬高都為3丈的墩臺,以加強守務。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但是由於災害頻繁,人力、物力、財力都很空虛,工程難以按期完成,因此遭到彈劾,被免去官職,1489年抱病而卒。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編 歷史沿革(1)第一編 歷史沿革(2)第一編 歷史沿革(3)第一編 歷史沿革(4)
第一編 歷史沿革(5)第一編 歷史沿革(6)第一編 歷史沿革(7)第一編 歷史沿革(8)
第一編 歷史沿革(9)第一編 歷史沿革(10)第一編 歷史沿革(11)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第二編 建築遺存(1)第二編 建築遺存(2)第二編 建築遺存(3)
第二編 建築遺存(4)第二編 建築遺存(5)第二編 建築遺存(6)第二編 建築遺存(7)
第二編 建築遺存(8)第二編 建築遺存(9)第二編 建築遺存(10)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