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楚汉相争   》 公元前二○四年 丁酉(6)      柏杨 Bai Yang

  10 彭越夺取故魏王国土地,攻下睢阳、外黄(河南省民权县西北外黄集)等十七个城市。
  九月,项羽对总参谋长(大司马)曹咎说:“请你严守成皋,纵使刘邦百般挑战,千万不可出击,只要截住他,不准他向东就行。我十五天内,必然可以平定故魏王国土地上的变乱,会立即回来。”遂率军东进,攻击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外黄、睢阳,全部收复
  。彭越败走。
  11 刘邦打算放弃进攻成皋,撤退到巩县、洛阳一带,跟西楚王国保持一个适当距离。郦食其警告说:“天之上,还有天,知道这个道理的,统一中国的大业,可以完成。君王的天是人民,人民的天是粮食。敖仓(河南省荥阳县北敖山粮仓)粮秣,虽已运出来很多,但据说仓下地窖,仍有庞大储存。项羽攻陷荥阳,竟不知道派重兵保护敖仓,反而向东去打彭越,只派曹咎率领一些杂牌队伍、囚徒罪犯,去守成皋,这正是上帝要帮助大王(刘邦)。而今,西楚已呈现劣势,大王反而打算撤退,自己剥夺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我认为犯了严重错误。而且,两雄不并立,西楚王国跟汉王国,相持已久,天下大乱,农夫放下耕犁,妇女走下织机,人心慌恐,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安定。我建议:立即反攻,夺回荥阳,一面取得敖仓粮食,一面扼守成皋要塞,一面堵塞太行陉(太行山八陉之二,位于河南省沁阳市西北),一面断绝飞狐陉(太行山八陉之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南。何焯注:这两段话可能是后人妄加,当时汉军已完全控制故赵王国全境,何必堵塞太行陉?而飞狐陉远在塞北,西楚王国所不及,何必要去断绝),一面在白马津(河南省滑县东北古黄河渡口)驻屯重兵,向天下显示你的地利形势,让全国英雄知道他们应该向谁归附1刘邦听从,密谋夺取敖仓。
  郦食其又向刘邦进言:“如今,燕国(臧荼)、赵国(赵歇)已完全平定。只有齐国(田广)仍然对抗。田姓皇族强大,东方是大海,西方是泰山,又有济水(现已堙没)、黄河,作为天险。南方跟西楚王国接壤,最容易发生变化。你虽派出几万大军,不是短时间可以征服。请你给我一项公开命令,前往游说齐王(田广),劝他靠拢,作为汉王国的东方屏藩。”刘邦说:“好极。”派郦食其前往。
  郦食其到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后,问齐王田广说:“大王知道不知道天下将由谁统一?”田广说:“不知道。你认为由谁统一?”郦食其说:“由汉王(刘邦)。”田广说:“为什么?”郦食其说:“汉王先进咸阳(秦首都·陕西省咸阳市),而项羽撕毁义帝(芈心)最初的约定,反而把他放逐到汉中。更进一步,把义帝赶到江南(长江以南),还把他杀掉。汉王得到消息,动员全国兵力,攻击三秦(雍国章邯、塞国司马欣、翟国董翳。按:这是谎话,刘邦先攻击三秦,而后项羽才杀芈心),出关(函谷关)之后,质问义帝何在?集结天下兵力,立六国皇家后裔当王(这又是谎话,但田广听了可非常受用),守将投降,就封侯爵。帮助汉军粮草的,就封土地。使利益均沾,所以天下豪杰,都愿接受驱使。项羽却恰恰相反,有毁弃义帝约定的恶名,又有谋杀义帝的罪行。部下有功,他不记忆;部下有过,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战胜得不到赏赐,攻陷城池,也得不到封爵。除非项家班皇亲国戚,谁都没有权柄。天下背叛,贤才怨恨,没有人甘心效忠。这种形势很明显,最后胜利,定属汉王,坐在桌旁都可推算出来。然而,最重要的是:汉王从汉中起兵,平定三秦,渡过黄河,击破魏国(魏豹),横穿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井陉关·太行山八陉之五),诛杀陈馀。这一切都非人力可以办到,乃上天赐给他的洪福。而今,汉王已取得敖仓的粮食,扼守成皋要隘,堵塞太行道,断绝飞狐口,重兵驻屯白马津(又是一连串谎话,把他对刘邦的建议,当做已完成的事实。田广不明真相,郦食其正好信口开河,增强说服力)。天下各国,打算拖延到最后才归服的,一定会最先被消灭。大王如果迅速向汉王低头,齐国仍能保存。否则,危亡会随时发生。”
  在此之前,齐国听说韩信大军东进,特派大将华无伤、田解,率重兵进驻历下(山东省济南市)布防。后来齐王田广接受郦食其的建议,派使节晋见刘邦,要求和解。历下驻军的戒备解除,齐王田广以下高级官员,跟郦食其每天欢宴纵酒,享乐待命。
  想不到,巨变在酝酿中。韩信率领大军正向东挺进,听说郦食其已说服齐王,就打算停止。智囊蒯彻说:“将军接到的命令是攻击齐国,汉王虽然派专使前往,但没有下令教你停止军事行动,你怎敢擅作主张,逗留不前?而且,郦食其一个人,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竟说服齐国七十余座城市。而将军大军数万,不过夺取赵国(赵歇)五十余座城市。当元帅当了好几年,反而比不上一个烂胚1韩信认为他的分析有理,遂渡黄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楚汉相争》导读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1)公元前二一○年 辛卯(2)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1)
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2)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3)公元前二○九年 壬辰(4)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1)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2)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3)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4)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5)
公元前二○八年 癸巳(6)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1)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2)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3)
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4)公元前二○七年 甲午(5)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1)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2)
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3)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4)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5)公元前二○六年 乙未(6)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