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思考 》 天命所歸是大國 》
第35節:35
王小東 Wang Xiaodong
西方的媒體和學術界總是在重複一個論調:是中國政府在煽動中國青年的仇外情緒。再沒有比這離事實更遠的了。實際的情況是,中國的官方宣傳,包括媒體、學校講壇,幾十年來一以貫之的主調是強調西方人對中國是友好的,強調中國人應該和西方人友好。這裏面有中國政府的國際戰略選擇,也有中國的官方媒體報喜不報憂的長期傳統。即使是在這次巴黎出現的支持藏獨、破壞奧運火炬傳遞的事件中,中國的中央電視臺最初的報道還是集中在法國人反對破壞奧運火炬傳遞、支持中國的鏡頭上,根本就沒有報道法國人中反對中國的纔是大多數。然而,這一次捂不住了:互聯網的存在,使得任何想捂住信息傳播的努力都顯得十分可笑。真實的情況,西方人對於藏獨的支持和西方媒體對於事件的歪麯報道,包括畫面和視頻,通過互聯網,迅速傳遍了世界上各個有華人的角落。中國的年輕人,無論是在海外留學的還是在國內居住的,都吃驚地看到了這次事件中西方人表現出來的對於中國人的鄙夷、嫉妒和恐懼,看到了西方人當中的那種強烈的反華種族主義——這並不是筆者給扣的帽子,而是法國國會議員讓-呂剋?梅朗雄的話,他對此表示強烈的不以為然。與此同時,西方媒體的公正、多元、觀點平衡的神話也完全破滅了:通過互聯網暴露在中國公衆面前的西方媒體,公然造假和欺騙,而且是一致地合謀撒謊,所謂西方國傢不同媒體之間的相互製約可以去偽存真的神話也破滅了。
毫無疑問,即使是在這次事件之後,中國政府的長期國際戰略選擇並沒有變化,還是非常希望和西方友好,中國政府的近期工作選擇也沒有什麽變化,還是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奧運會獲得西方人更多的認可。然而,西方人給他們留下的空間實際上十分狹小。在隨後發生的CNN評論傢卡佛蒂謾駡華人的事件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再三要求CNN道歉,而CNN的道歉聲明非常耐人尋味,它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嚮中國人民道歉沒問題,實際上是他們誤解了我們的意思,但我們高姿態,我們也願意道歉,然而,要我們嚮你中國政府道歉,沒門,我們就是認為你們是一群暴徒和惡棍。對此,中國政府還能做些什麽呢?坦率地說,很難做了。當然,他們還會努力去做的,比如這次中國媒體高調報道法國政府對於殘疾奧運火炬手金晶的道歉,白岩鬆這樣的央視名嘴出來高調反對抵製傢樂福等。但這些對於中國青年對西方的認識已經很難有大的影響了。
在隨後的抗震救災中,不少西方國傢表示了比較積極的幫助救援的態度,西方媒體對於中國的抗震救災也有了一部分的正面報道。因此,中國青年與西方國傢的關係似乎出現了一個回暖期。特別是對於日本的態度,由於日本救援隊第一批獲準進入災區,以及官方媒體的大力引導,網上青年的對日態度似乎經歷了一個戲劇性的180度大轉彎。當時,筆者也以為這樣的轉彎會有相當的持續性,但是,事實證明,這個對日關係回暖期是相當短暫的。很快,網上的反日呼聲重新回潮,批評“網上對日謝恩潮”的帖子越來越多,日本自衛隊派遣軍用飛機進入中國的計劃遭到了網上輿論的強烈反對。我統計了包括網易在內的幾個網站對於涉日文章的回帖,大致的情況是,網民對日態度比地震前有所緩和,但是,並不存在大的轉變。
對於西方整體,特別是美國而言,著名好萊塢女明星莎朗?斯通說中國大地震是“報應”的事件的發生,以及後來她道歉-否認道歉-再道歉的反復無常,再次成為了西方世界仇視中國的主要象徵。
從總體上說,中國青年與西方的關係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經歷了跌落到冰點,回暖,再次降溫的戲劇性變化,這對於他們與西方國傢建立一種比老幾輩人更成熟、更多點論、更自信的關係有着很大的好處。這對於中國無疑是好事情,但對於西方人來說,隨着上幾代由於自己的歷史經歷而特別崇洋媚外的中國精英的逐漸退出,新一代年輕人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利用中國人的崇洋媚外,利用中國人對於西方的輕信和迷信來獲得好處的機會將越來越少。西方人必須適應這一歷史性變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1 | 第2節:2 | 第3節:3 | 第4節:4 | 第5節:5 | 第6節:6 | 第7節:7 | 第8節:8 | 第9節:9 | 第10節:10 | 第11節:11 | 第12節:12 | 第13節:13 | 第14節:14 | 第15節:15 | 第16節:16 | 第17節:17 | 第18節:18 | 第19節:19 | 第20節:20 | 第21節:21 | 第22節:22 | 第23節:23 | 第24節:2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