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先秦諸子係年考辨 》
三三、趙簡子卒年考
錢穆 Qian Mu
《趙世傢》:“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年表》:“周定王十二年,襄子元。”梁氏《志疑》辨之雲:“《左傳》魯哀公二十年,越圍吳,趙襄子降於喪食。時居簡子喪,故遣楚隆問吳王於軍中,稱先主、先臣,則簡子先一年卒,明矣。自魯昭公二十五年黃父之會,趙鞅始見於經,至卒凡四十二年。先定公卒一年。《表》列簡子至六十年,《世表》亦云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豈非大誤?”今按:梁說是也。《世傢》亦云:“趙襄子元年,越圍吳,襄子降喪食,使楚隆問吳王”,此即魯哀二十年事,而云襄子元年,則史公亦謂簡子卒在前一年矣。《志疑》又云:“《世傢》趙襄子元年,越圍吳雲雲,事在晉定三十七年,襄子初嗣為晉卿,固不誤。何以書簡子卒於出公十七年,自相牴牾,深所不解。豈史公又以圍吳為出公十八年事乎?”今按:《史》雲“趙襄子元年,越圍吳”,自據《左傳》,而其誤亦由據《左傳》。何以言之?《左氏》哀二十七年《傳》有雲:“悼之四年,晉荀瑤帥師圍鄭,將門,知伯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趙襄子由是惎知伯。”杜註:“簡子廢嫡而立襄子,故知伯言其醜且無勇,何以立為子。”餘疑史公誤讀此文,以為知伯譏其何以為子,當在簡子未卒前,故《趙世傢》又云:“晉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鄭,趙簡子疾,使太子毋卹將。”晉出公十一年,即悼公四年,同記一事,而《史》特增簡子疾使太子將雲雲,以彌縫《左傳》何以為子之語。其後又增知伯歸,因謂簡子使廢毋卹,簡子不聽,此亦非《左氏》所有。《左氏》稱趙孟,稱趙襄子,固不以為簡子猶在,而《史》自誤會之也。(其雲“知伯醉,以酒灌毋卹”,亦與左異。當由史公別采他說。然則其簡子疾,使太子將雲雲,亦或有所本,而其所本之為誤解《左氏》傳文,亦從可定也。)
且餘考史文,猶有可疑者。《世傢》雲:“定公三十七年卒,而簡子除三年之喪,期而已。”夫晉君之卒,簡子豈得獨擅而除三年之喪?且定公卒而除三年之喪,此當著於《晉世傢》,與《趙世傢》不涉也。今滅之於晉,而見之於趙,其義何居?竊疑此當為“定公三十七年而簡子卒,除三年之喪,期而已。”本記趙簡子卒,除三年之喪,與晉定不涉也。而史公此條,又本之《呂覽 長攻篇》:“趙簡子病,召太子而告之曰:我死,已葬,服衰而上夏屋之山以望。太子敬諾。”高誘雲:“期衰,謂期年,勿復三年也。”是高誘亦謂趙簡子之卒,告其子除三年之喪,期而已也。(梁玉繩《呂子校補》謂“《史 趙世傢》因趙孟降於喪食之文,偽訛簡子居定公喪改三年為期。高氏仍《史》誤,而又移為襄子居父喪期年。其實服衰者,謂服未除也。觀下服衰以遊可見。”今按梁氏謂襄子居喪改期之說,乃由誤會《呂氏》文義,是也。惟《史記 趙世傢》本有誤文,並非謂簡子居定公喪,則梁氏未能訂正。)《左氏傳》越圍吳,簡(yjc_wbh按:當為“襄”)子降於喪食,其事已在鼕十一月,則簡子即以是年卒,不必去年。楚隆曰:“三年之喪,親暱之極也,今又降之”,此所謂三年之喪者,特謂是父母之喪耳。梁氏據《傳》文,乃謂簡子卒在定公卒前一年,(三十六年。)亦未的。
然《史記》既雲“定公三十七年,簡子卒,除三年之喪”,又曰“趙襄子元年,越圍吳”,何也?依常例,新君改紀元,應在故君卒之明年,此即以君卒之年稱元耶?曰不然。《春秋》魯歷,哀公二十一年鼕十一月,趙用晉歷,已為翌年之正月,禮固得稱元。由是言之,《世傢》本雲“定公三十七年而簡子卒,除三年之喪,期而已,太子毋卹代立,是為襄子,襄子元年,越圍吳”,而中間又橫插晉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鄭一節,又云“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兩說矛盾,或經後人妄羼,或史公誤於《傳》文,如上所列而兼存兩說,未及汰並。要之簡子卒在晉定公三十七年,此則據《呂覽》校《史記》而可定者。今重寫《史記 趙世傢》一節如下:
定公三十七年“卒”而簡子卒,除三年之喪,期而已。
“是歲,越王句踐滅吳。(按此年圍吳,滅吳尚在後三年,此誤。)晉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鄭,趙簡子疾,使太子毋卹將而圍鄭。知伯醉,以酒灌擊毋卹。毋卹群臣請死之,毋卹曰:‘君所以置毋卹,為能忍訽。’然亦慍知伯。知伯歸,因謂簡子,使廢毋卹。簡子不聽,毋卹由此怨知伯。晉出公十七年,簡子卒。”(此一節應刪。)
太子無卹代立,是為襄子。趙襄子元年,越圍吳。(上文已言越滅吳,此又言越圍吳,顯見衝突。)
又按:《戰國策》、《史記》載襄子滅代事雲:“趙襄子姊前為代王夫人。簡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請代王。使廚人操銅枓以食代王及從者。行斟,陰令宰人各以枓擊殺代王及從官。遂興兵平代地。其姊聞之,泣而呼天,摩筓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之為摩筓之山。”《世傢》敘其事在越圍吳後,《年表》其事在襄子元年。若簡子固以魯哀二十年卒,則代滅在魯哀之二十一年也?(呂覽記此事,謂簡子卒,襄子服衰登夏屋,始以姊妻代君,亦異。)《淮南 人間訓》:“徐偃王為義而滅,燕子噲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為墨而殘。”其時墨子初生,墨術未起,烏有為墨而殘之事?其後趙武靈王時,中山君好墨而亡於趙,豈《淮南》乃誤中山為代耶?
又史公於簡子世載扁鵲事,其語荒誕,可以不論。又為《扁鵲傳》,稱扁鵲其後過虢,又過齊,見齊桓侯。當簡子時,虢亡已久。齊桓立去簡子卒亦百年。扁鵲見簡子,尚在其卒前二十餘年。而桓侯十八年卒,扁鵲見桓侯,當其卒歲。兩事前後相去百四十年。鵲何其壽?《志疑》疑齊桓侯乃趙桓子。謂“《說苑》虢作趙,甚是。趙簡子之子為桓子。《鶡冠子 世賢篇》魏文侯問扁鵲,魏文與趙桓並世,可以為驗。”又稱“或曰,晉孝公《紀年》作桓公,與魏文侯同時,當是扁鵲所見者,亦通。”今按:趙桓子去簡子卒亦五十年,晉桓公又在趙桓子後三十餘年。或者之說决非,梁氏說亦未見其必是。《韓非 喻老》言扁鵲見蔡桓侯,《國策》言扁鵲見秦武王。蔡桓侯在春秋初,秦武王在周赧王時,相去逾四百年。傳說多錯,又何從必據一說以定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新版增定本識語 | 自序 | 一、孔子生年考 | 二、孔子為委吏乘田考 | 三、孟懿子南宮敬叔學禮孔子考 | 四、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老子辨 | 五、孔子適齊考 | 六、孔子自齊返魯考 | 七、孫武辨 | 八、陽虎名字考 | 九、孔子五十學易辨 | 一○、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孔子考 | 一一、鄧析考 | 一二、孔子仕魯考 | 十三、孔子相夾𠔌墮三都考 | 一四、孔子行攝相事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辨 | 一五、孔子去魯適衛考 | 一六、蘧瑗史鰌考 | 一七、孔子畏匡乃過蒲一事之誤傳與陽虎無涉辨 | 一八、越句踐元年考 | 一九、孔子去衛適陳在魯哀公二年衛靈公卒歲非魯定公卒歲辨 | 二○、孔子去衛適陳在衛靈公卒後非卒前辨 | 二一、孔子過宋考 | 二二、孔子在陳絶糧考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