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金庸与《明报》 》
第35节:第八章 笔 战(3)
张圭阳 Zhang Guiyang
在1964年的论争中,《明报》独立于左派以外的形象,日益鲜明。《明报》主笔金庸凌厉的词锋、《明报》集结的作家和大量的知识分子,纷纷在"自由谈"及各自的专栏上,对《明报》施以援手,谴责左派的强横。《明报》以一报敌五报,在争论中进一步树立了不畏强势、敢于以知识分子的良知批判不合理的事情的形象。《明报》的销量,也因此而节节上升。论争之前,《明报》每日销量62,075份(1964年9月每日平均销量);1964年12月10日的销量达到70,516份;1965年1月《明报》平均每日销量达73,254份。到了大陆在1966年发出"五一六通知",在全国推行"文化大革命",引发全国大规模政治运动的时候,《明报》销量已超过了八万份,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读者群,与《大公报》等,再展开一场规模更大、年期更长(为期十年)的论争了。这个争论,不再只有香港传媒关注,国际传媒,包括西方四大通讯社、西方、日本各大报,都在密切注视《明报》对中国事务的权威分析和报道。
《明报》在这一阶段,顺应着中国大陆社会的剧烈变动,也随之产生了剧变,由一份以低下阶层读者为对象的小报,蜕变成为一份以知识分子为主的大报。《明报》蜕变的这个年代,也正好是中国大陆政治急剧转变的年代。
《明报》在1962年报道了移民新闻,而这些新闻报道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令《明报》销量有了急剧的增长,远多于过去《明报》多次改版所取得的效果。对一份挣扎求存的报纸来说,生存的意义,比获得朋友的意义更大。副刊"自由谈"的成功,给予《明报》主事人很大的启发。一个副刊的改造成功,从而导致改造了整份报纸的风格,这是香港中文报业史上罕见的。"自由谈"获得大量读者的支持,《明报》与读者产生了良性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强化了《明报》走上知识分子报章的道路。有了上述的种种原因,《明报》成为一份知识分子的报纸,可以说是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1) | 第2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 第3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3) | 第4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 第5节:第一章 香港--1959年(5) | 第6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1) | 第7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2) | 第8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3) | 第9节:第二章 少年金庸(4) | 第10节:第三章 野 马(1) | 第11节:第三章 野 马(2) | 第12节:第三章 野 马(3) | 第13节:第三章 野 马(4) | 第14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1) | 第15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2) | 第16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3) | 第17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4) | 第18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5) | 第19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6) | 第20节:第四章 创刊的故事(7) | 第21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1) | 第22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2) | 第23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3) | 第24节:第五章 寻找读者(4)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