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从诸葛亮到潘金莲   》 《白蛇传》:魅惑与彷徨(4)      Wang Yijia

  白素贞在法海“留我情郎,收我宝贝”后,图施报复,骗来四海龙王,兴云布雨,“银涛涌浪,淹上金山寺”。她本欲“溺死这满寺的秃驴,以消此恨”,想不到法海早知她有此一着,付与众僧灵符,“看见水到,念动真言,将袈裟抖开,众僧将灵符向水丢下,只见水势倒退,银浪滚下山去,可怜镇江城内不分富贵贫贱,家家受难,户户遭殃,溺死许多人”。白氏不知会导致此悲惨结局,看了大惊,觉得自己“犯了个弥天大罪”,逃回清风洞中去。而“慈悲为怀”的法海,不和他的僧徒“自入地狱”,对水倒灌入镇江城溺死无数生灵的惨事,却只以一句“总是天数使然”轻描淡写地带过。
  即使后来许仙下山,在断桥与白氏相会叙情,回到钱塘老家,生了儿子,安居乐业,与世无争,法海仍跋涉而至,让不知情的许仙持钵将白罩住,镇于雷峰塔下。事实上,法海只是无情而僵硬地执行天上神明所交付的意旨而已,在执行此一惩恶伏妖的任务中,法海的“水退金山”与“拆散美满家庭”,其实比白素贞这个“暗影”所犯的罪孽更为深重。
  包容与情化的心灵黑洞
  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看山合雷峰塔》的故事里,许仙嫌惧白素贞此一“原型性内我”,法海则拒斥女蛇精这个“邪恶暗影”。一个世俗男子的“柔弱假面”和一个出家人坚强的“道德假面”联手,毫不留情地将白素贞推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西湖水干,江潮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复出”。
  但广大的民间百姓似乎对这种安排感到不满,于是有《雷峰塔传奇》《白蛇精记雷峰塔》《义妖传》等的问世。在读者及观众品味的汰择下,就如同前述的玩具熊与米老鼠,后来的版本赢得了更多的人心。这些版本所透露的讯息是,许仙的“柔弱假面”在后来接纳了他的“原型性内我”,而法海的“道德假面”也给予白素贞的“邪恶暗影”一条生路。
  在所谓“续貂的狗尾”里,水淹金山后,许仙和白素贞在断桥相会,白氏自剖:“纵然妾果是妖,并未害你身体分毫,官人请自三思”;即至法海来访,许仙亦自承:“老师,纵使她果是妖怪,并未毒害弟子,想她十分贤德,弟子是以不忍弃她,望老师见谅”;等到钵盂罩住白氏时,许仙更是抱住她不放,“肝肠断裂,不住悲哭”;而许仙的姊姊亦凄然道:“妾身夫妻肉眼,不识仙容。”
  不仅许仙完全接纳了他的三个“内我”,法海的“道德假面”也变得更富有弹性,在“水退金山”后,他明知许仙和白“依旧相认”,亦只是“不胜嗟叹”,并未“除恶务尽”;直至西方尊者来催他起程,他才不得不去执行上天的意旨。在收了白蛇精后,他还对哭泣的许仙发牢骚:“老僧不过奉佛旨而行”,而且还对白氏留下一段话:“从今若能养性修心,等待你子成名之日,得了诰封,回来祭塔,那时吾自来度你升天。”
  二十年后,许仙、白素贞与法海在雷峰塔下重见,但多了一个状元许梦蛟,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场面。许梦蛟是许仙这个“假面”与白素贞这个“内我”的“结晶”,而“状元”则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人物。用心理分析学的术语来说,这个结局的心理含义是:“假面”必须接纳它的“内我”,同时包容它的“暗影”,始能成就“理想的人格”。
  这也许亦是中国人集体潜意识里的“民族大梦”吧?是“包容”与“情化”所带来的形变与质变吧?马如飞在《开篇白蛇传》末言:“三教团圆恨始消”,但融合儒释道三教,融合假面、内我、暗影,甚至融合一切的,并非知识分子,而是中国民间像海洋一样浩瀚与深邃的心灵黑洞。
  父系与母系对抗的历史残迹
  白素贞的“水淹金山寺”与法海的将她“永镇雷峰塔”,还有另外一层的象征意义。为什么不说“火烧金山寺”与“永沉西湖底”呢?盖“水”乃是象征“女性的本质”,而“塔”则是“男性的象征”。“水淹金山寺”与“永镇雷峰塔”的背后含义是:女性的抗争与男性的将之镇服。白素贞的背后有观世音协助,而法海的背后则有佛祖与北极真武大帝撑腰,因此它也可以说是“母系原则”与“父系原则”古老对抗的历史残迹。
  “母系原则”着重的是人间情爱,而“父系原则”着重的则是社会秩序。白素贞为了人间情爱而“水淹金山寺”,法海则为了社会秩序而将她“永镇雷峰塔”,这种结局是在故事一开头,真武大帝要白素贞立誓时就安排好的,是天上与人间男尊女卑社会架构的体现。“母系原则”的护法观世音曾两次差她的使者搭救白素贞,一次是她为了救夫命而盗取仙草时,一次是法海祭起禅杖,欲夺她和怀中胎儿性命时。这似乎表示,观世音只有在“父系原则”伤及人间情爱时,才消极地伸出援手,但已无权或没有能力过问“父系原则”对社会秩序的安排。
  白素贞的不向命运低头,水淹金山寺,代表“母系原则”对“父系原则”的反扑,但很快就又被“父系原则”所压服;后来的作者和读者、观众,虽给予白氏最大的同情余地,却依然固守着此一“母系反扑、父系胜利”的基本结构,这也许是下面讯息的潜意识反映——“人与蛇的关系得到解放,而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以后再说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千古一奇梅
自序 古典世界里的散兵游勇孔明心态与诸葛亮人格(1)孔明心态与诸葛亮人格(2)
孔明心态与诸葛亮人格(3)孔明心态与诸葛亮人格(4)林黛玉的爱情、疾病与死亡(1)
林黛玉的爱情、疾病与死亡(2)林黛玉的爱情、疾病与死亡(3)林黛玉的爱情、疾病与死亡(4)
《封神榜》中的魔法与命运(1)《封神榜》中的魔法与命运(2)《封神榜》中的魔法与命运(3)
《封神榜》中的魔法与命运(4)包公案中的欲望与正义(1)包公案中的欲望与正义(2)
包公案中的欲望与正义(3)包公案中的欲望与正义(4)《周成过台湾》悲情的解读(1)
《周成过台湾》悲情的解读(2)《周成过台湾》悲情的解读(3)《周成过台湾》悲情的解读(4)
《聊斋》狐妖故事的心理学探索(1)《聊斋》狐妖故事的心理学探索(2)《聊斋》狐妖故事的心理学探索(3)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