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我不是教你詐   》 第三十五章      劉墉 Liu Yong

  跟這種長不大的“男生”或“女生”談戀愛,你能放心嗎?
  你能確定他說出的話代表他自己,他作的允諾必然會實
  現嗎?
  
  
  你的頭在哪裏?
  每次回臺灣,我都會為女兒買幾件衣服。但是最近這次,我經過童裝店時,想了又想,
  沒買。
  到傢,女兒找我要新衣服。
  我手一攤,對她說:“老爸沒買,因為不知道你會喜歡什麽衣服。你已經六歲,有了自
  己的看法,所以不如改天,我帶你去服裝店,由你自己挑!”不對也是對。
  隔日,我就帶她去買了衣服。她先不敢挑,非要我幫忙,經過再三鼓勵,纔終於下手。
  她居然挑了幾件我平常想都不可能想到的衣服。問題是,她自己挑的,她特別愛穿,穿
  在身上怎麽看都不對,卻也怎樣看都對。
  我發覺,真正的“創意”和“突破”,往往是這樣來的。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代能比上一
  代強,就要給他們空間,給他們自由,讓他們作主。
  
  你的風格在哪裏
  記我以前在美國大學的國畫班上,有個美術係的學生,起初上課非常認真,一板一眼照
  我規定的去做。但是當他學會了國畫的基本筆法,就不再臨摹,而東一筆,西一筆地亂塗。
  我當時很為他惋惜,覺得他如果照傳統方法苦練,一定能成很好的國畫傢。
  幾年之後,我接到他畫展的請貼,走進會場,纔發覺自己錯了。
  他對了!因為他把中國畫的技巧,融人了他的繪畫當中。那確實不再是國畫,卻是
  “他”的畫!
  就藝術創作而言,什麽都比表現自己的獨特風格更重要呢?
  
  你的感覺在哪裏
  從那天開始,我常想:“中國式的教育,在嚴格的管束下,是不是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
  覺?尤其是今天,孩子都少,都寵得像寶。
  “你該喝水了!免得流汗太多,上火。”
  “你該吃水果了,免得便秘!”
  “你該吃這個菜,少吃那個菜,因為這菜比較營養!”
  “你該脫一件衣服了!天熱了!”
  “你應該換蓋厚被了,天涼了!”
  “你該念書了,是不是後天要考試?”
  想想看!有多少父母不是這樣叮囑孩子?問題是,孩子也是人,他難道不知冷、不知
  餓?不曉得穿衣、吃飯?十幾年這樣“伺候”下來,那天生的本能,衹怕反而變得遲鈍了!
  我們一方面用無微不至,不必孩子操心的方法去帶他,一方面又希望他能成為獨立思
  考、有為有守的人。這樣的教育,能成功嗎?
  
  你敢跟他談戀愛嗎
  更嚴重的問題是,被這樣帶大的孩子,已經失去“作主”的能力;遇到問題,他不自己
  面對、解决,卻退到父母的身後,等“大人”幫忙。
  連上大學,都可以看到許多“大孩子”,在比他矮一個頭的老媽的帶領下註册。
  跟這樣的“男生”或“女生”談戀愛,你能放心嗎?你能確定他說出的話代表他自己,
  他作的“允諾”必然會實現嗎?
  基於這個原因,我在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製造機會,要他作主。
  他要買電腦,我教他自己看資料,打電話,討價還價。碰到問題,我要他自己打免費咨
  詢專綫,一項項跟人討論。
  有時候,他來問我,我甚至故意裝傻:“對不起!老爸不懂!你自己看着辦,自己决定
  吧!”
  我也早早為他開了信用卡和銀行戶頭了,存了一筆不算少的錢進去,然後對他說:“如
  果我發現你亂花,以後就別指望我給你更多錢。相反的,如果我發現你很懂理財,則可能以
  後把大筆的錢交給你管!”
  我發現,他愈獲得尊重,愈會自重。尤其要緊的,是他學會了自負盈虧,也學會了負
  責。
  
  你的頭在哪裏
  當我念研究所時,有位教授說得好:
  “研究所教你作學問的方法,但不教你思考。思考,是你自己的事。”
  我覺得這何必等研究所?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已經應該教他。至少我們可以教他怎麽
  思考,而不直接幫他作答。
  每個人有他自己的看法,是他獨立的個人,憑什麽要求人人的答案一樣呢?衹要他思考
  的方法正確,看法不偏激,叉經過他自己的反復辯證,就應該被尊重。
  自己的决定,自己負責,是天經地義的事!就算他錯了,失敗了!也是他自己的失敗,
  必須由他自己汲取教訓。他有他的世界,要面對他的戰鬥,再強的父母,也不可能保護子女
  一輩子啊!你愈希望他經得起打擊,愈要教他早早用自己的腳去站立。
  一直到今天,我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我還常對他說那句老話:“這是你的事,老爸不
  懂。我也有我要忙的,你的頭在哪裏?還是你自己决定吧!”
  
  
  當兩人寶劍接觸的剎那,當的一聲,持名劍的人倒下了,
  鮮血淚泊地由胸口淌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