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这种长不大的“男生”或“女生”谈恋爱,你能放心吗?
你能确定他说出的话代表他自己,他作的允诺必然会实
现吗?
你的头在哪里?
每次回台湾,我都会为女儿买几件衣服。但是最近这次,我经过童装店时,想了又想,
没买。
到家,女儿找我要新衣服。
我手一摊,对她说:“老爸没买,因为不知道你会喜欢什么衣服。你已经六岁,有了自
己的看法,所以不如改天,我带你去服装店,由你自己挑!”不对也是对。
隔日,我就带她去买了衣服。她先不敢挑,非要我帮忙,经过再三鼓励,才终于下手。
她居然挑了几件我平常想都不可能想到的衣服。问题是,她自己挑的,她特别爱穿,穿
在身上怎么看都不对,却也怎样看都对。
我发觉,真正的“创意”和“突破”,往往是这样来的。如果我们希望下一代能比上一
代强,就要给他们空间,给他们自由,让他们作主。
你的风格在哪里
记我以前在美国大学的国画班上,有个美术系的学生,起初上课非常认真,一板一眼照
我规定的去做。但是当他学会了国画的基本笔法,就不再临摹,而东一笔,西一笔地乱涂。
我当时很为他惋惜,觉得他如果照传统方法苦练,一定能成很好的国画家。
几年之后,我接到他画展的请贴,走进会场,才发觉自己错了。
他对了!因为他把中国画的技巧,融人了他的绘画当中。那确实不再是国画,却是
“他”的画!
就艺术创作而言,什么都比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更重要呢?
你的感觉在哪里
从那天开始,我常想:“中国式的教育,在严格的管束下,是不是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
觉?尤其是今天,孩子都少,都宠得像宝。
“你该喝水了!免得流汗太多,上火。”
“你该吃水果了,免得便秘!”
“你该吃这个菜,少吃那个菜,因为这菜比较营养!”
“你该脱一件衣服了!天热了!”
“你应该换盖厚被了,天凉了!”
“你该念书了,是不是后天要考试?”
想想看!有多少父母不是这样叮嘱孩子?问题是,孩子也是人,他难道不知冷、不知
饿?不晓得穿衣、吃饭?十几年这样“伺候”下来,那天生的本能,只怕反而变得迟钝了!
我们一方面用无微不至,不必孩子操心的方法去带他,一方面又希望他能成为独立思
考、有为有守的人。这样的教育,能成功吗?
你敢跟他谈恋爱吗
更严重的问题是,被这样带大的孩子,已经失去“作主”的能力;遇到问题,他不自己
面对、解决,却退到父母的身后,等“大人”帮忙。
连上大学,都可以看到许多“大孩子”,在比他矮一个头的老妈的带领下注册。
跟这样的“男生”或“女生”谈恋爱,你能放心吗?你能确定他说出的话代表他自己,
他作的“允诺”必然会实现吗?
基于这个原因,我在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制造机会,要他作主。
他要买电脑,我教他自己看资料,打电话,讨价还价。碰到问题,我要他自己打免费咨
询专线,一项项跟人讨论。
有时候,他来问我,我甚至故意装傻:“对不起!老爸不懂!你自己看着办,自己决定
吧!”
我也早早为他开了信用卡和银行户头了,存了一笔不算少的钱进去,然后对他说:“如
果我发现你乱花,以后就别指望我给你更多钱。相反的,如果我发现你很懂理财,则可能以
后把大笔的钱交给你管!”
我发现,他愈获得尊重,愈会自重。尤其要紧的,是他学会了自负盈亏,也学会了负
责。
你的头在哪里
当我念研究所时,有位教授说得好:
“研究所教你作学问的方法,但不教你思考。思考,是你自己的事。”
我觉得这何必等研究所?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已经应该教他。至少我们可以教他怎么
思考,而不直接帮他作答。
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看法,是他独立的个人,凭什么要求人人的答案一样呢?只要他思考
的方法正确,看法不偏激,叉经过他自己的反复辩证,就应该被尊重。
自己的决定,自己负责,是天经地义的事!就算他错了,失败了!也是他自己的失败,
必须由他自己汲取教训。他有他的世界,要面对他的战斗,再强的父母,也不可能保护子女
一辈子啊!你愈希望他经得起打击,愈要教他早早用自己的脚去站立。
一直到今天,我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我还常对他说那句老话:“这是你的事,老爸不
懂。我也有我要忙的,你的头在哪里?还是你自己决定吧!”
当两人宝剑接触的刹那,当的一声,持名剑的人倒下了,
鲜血泪泊地由胸口淌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