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靈魂的考問:蓮花次第開放   》 第35節:終成一代師尊的事跡      程然 Cheng Ran

  走到印公塔院,門虛掩着,亦未挂匾,青色的磚房隱在緑色藤蔓之下,深居簡出,毫不張揚,完全再現了大師當年的風範。一進門,首先看到的就是印公留下的許多墨寶--佛既丈夫,我亦爾,敢不自勉力修持!
  死,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印光大師,他有很多非常淺白、直入人心的話,記得最牢的就是那句"衹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在法蓮師那裏,更是因為有吃飯剩飯的毛病,師父以印公一生惜福、連涮碗的湯都要喝掉的修持來敲打我。所以,當我於今跋涉了千裏,親見到大師的德相照片,五彩捨利照片,以及遺留給我們後人的這些凝練字句時,那穿越了時空的垂範和警示,剎那直撲心田。
  紀念物陳列館的對面,就是印公的靈塔了。我們四個同修在午後的陽光下,緩緩步入。一位法師正坐在塔院的門口,笑意盈盈地望嚮我們。
  從很遠的地方來的吧?師父問我們。
  我們點頭。
  拜塔繞塔之後,我們坐下來。這位來自靈岩山寺佛學院的年輕法師剛剛從蘇州城裏辦事歸來,在塔院歇腳,也是剛坐下,就遇到了我們。相逢從來都是不經意的。他結緣給我們兩張光碟,沒有寒暄,並不認識,但交流的發生就是如此自然。
  就在印公的塔前,他告訴我們,靈岩山寺,目前延循的正是大師當年所立下的叢林規矩:專心念佛,不行法事,不務繁華,不攀外緣。寺廟不妄擬建築,除非不得已纔小有添造,但衹要夠用就可以了,不能以多建來圖個寬敞。正是這種把物質欲望的需求壓縮到最低,外塵的幹擾摒棄到接近於零,清淨堅固的道心纔得以反復錘煉。淳樸紮實的師道傳承,使得這千年的古寺,面積不大的庭院,竟然擁有常住僧衆200多人。師父說,寺廟能留住人,不是因為香火和供養,卻是因為這嚴謹如法的道風。這一點,我們都感受到了。
  記得以前,看過印光大師的文鈔精華,其中有幾點頗為難忘。一是大師當初在普陀山閉關,曾經與衆趕齋,發現齋會空泛勞神,竟然浪費將近兩個小時,深為厭惡,從此以後都是獨自打飯,獨自進食,飯食不足,粒粒珍惜,節餘下來的時間都用來念佛,不願意流失偏廢一點寶貴的時光。二是印公平生從不妄加贊譽他人,更是厭惡別人妄譽己身。他生前告誡門人,自己死後,唯一期望就是大傢認真以淨土法門自利利他,如果要是為他作贊作傳,使他遠近聞名的話,就是他的大怨傢。大師不願擔受虛譽,以死而無知卻虛譽之,認作欺心。
  凡此種種,都是印公自律甚嚴,終成一代師尊的事跡。我們在塔前,聽聞着、感受着印公門人的言傳身教,恭敬效仿之心油然而生。
  法師非常博學誠懇,他引經據典,比較釋儒,佳句警語脫口而出,背誦譬喻拈指即來,令人感佩不已。他告訴我們修道的過程有如蛻皮般的煎熬,那是一場降伏己心的戰鬥,其中的痛苦如果拿給常人來受,十分之一就可以壓跨一個壯漢;而修道者卻要承受十倍之苦,這是一個漫長的,甚至讓人感覺了無天日的過程。但是,一旦戰勝了自己,凡心被置換成了道心,那種超凡入聖的禪悅法喜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淨宗甚深非深,平常非常。師父問我們,你們真的理解嗎?
  他是我們此行遇到的第一個僧人,他的每一句話在當時不覺得有什麽深意,但是回想起來,卻和這一路上我們碰見的師父的開示遙相呼應。他的話,是洛迦路上我們所轉的第一段經文,是開宗明義的序篇,是險些遺漏的珠璣良言。我們要下山了,師父也甩甩衣袖,微笑道別。第二站,寒山寺。喧囂的聲浪,川流不息的遊客。我在拜佛的時候,不斷地被形形色色的人推搡,我們四個人不多時就被衝散。導遊的大喇叭,隨處攀緣佛手的合影,都讓我心浮氣躁。我是如此地喜好清淨,厭倦熱鬧,有了靈岩山寺的比照,這個沾染了太多商業氣息、充斥着旅遊味道的名山古寺讓我無比失望。站在簇新的塔下,我皺着眉頭,擦着一腦門子的汗,在自己的分別心中打轉。
  這個時候,青石師兄滿臉笑容地跑來:蘭若!這個寺院真好啊!
  我嚇一跳,不能認同:什麽?!這麽亂,這麽多人,你還覺得好啊?
  青石說,是啊,這麽多人都來寺院是個好事情啊,剛纔我拜佛的時候,已經在佛前觀想過了,我拜下去,那麽今天來這寺院的人也就一起拜下去了。我把我拜佛的功德都回嚮給他們啦。我愣住。
  這就是我的這點兒心量。不學佛不足以照見其分別和狹隘。師兄的一席歡喜之言,如同清涼甘露,使我的惱亂心神頓時安靜下來,對境不為境轉,正可觀心,我又輸一籌。就在安靜下來的須臾片刻,我看見了寒山寺往來不絶的門庭下,一朵紅色的睡蓮正悠悠綻放……四去西園的時候已近黃昏。如果不是海風的堅持,我原本是打算第二天一早去瞻禮八關齋戒的時候再好好拜謁的。但事實證明,這個時候去,正是西園最美的時分。
  我給葉子師兄打了電話,她是我傾慕已久,卻一直不曾謀面的同修。師兄來,素樸而親和,與西園靜謐的氣氛非常契合。她領着我們一個殿一個殿地禮佛,告訴我這裏的前任當傢明開老法師為了保護西園,"文革"的時候耳朵都被紅衛兵打聾的經歷;又給我講起濟群法師的故事,師父少小出傢,全家五人落發;還有西園湖中的兩衹百年老黿--圓圓和方方的趣聞逸事。凡此種種,師兄都在不經意的敘述中,娓娓道來,她那平靜的語氣,衹有在細心的捕捉下,才能看到微瀾起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第1節:時間是恆河的沙第2節:欲速則不達第3節:為什麽還在推着石頭第4節:遙望來時路
第5節:母親無法面對第6節:我得住客房第7節:自視又甚高第8節:我的貪著摯愛之心
第9節:心底産生極大的震動第10節:從此記錄在案第11節:什麽是虛幻的未來第12節: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第13節:也是一時的迷信第14節:這不是唯一的路第15節: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第16節:誤傷無辜的我
第17節:親近的老師猝死第18節:生命的斤兩第19節:人生如逆旅準備好了第20節:時光流逝了
第21節:熟視而無睹第22節:塵世的聲音第23節:她讓我臉紅第24節:聲音絶跡了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