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一口氣讀完世界歷史   》 敵人站在右翼!      曼弗雷德·馬伊 Manfred Mai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大部分歐洲國傢都實行了議會民主的政治體製。但這些年輕的民主國傢,戰後由於經濟極度睏難處境都很艱難。在意大利、西班牙、匈牙利和波蘭,反民主的右翼勢力早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奪取了政權,建立了獨裁統製。意大利人貝尼托·墨索裏尼(1883-1945),發明了所謂“法西斯”的政治體製,旨在建立一種與社會主義和議會民主不同的模式作為第三選擇。
  墨索裏尼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的不滿情緒和年輕的民主制度及其無經驗的代表人物的弱點。他組建了一支穿製服的打手隊伍 — “黑衫黨”— 作為反對社會主義活動和維持公共秩序的力量。很多工業傢以及市民中的中産階級,都把“元首”看成是可以在社會黨及共産黨人面前保護他們及他們的財産的人物。在這樣一種氣氛中,墨索裏尼率領他的4萬名黑衫黨員“進軍羅馬”,旨在推翻政府並奪取意大利的政權。直到這時,政府纔想到采取行動反對法西斯,並動用了軍隊。但怯懦的國王維剋托·埃馬努埃爾三世卻在墨索裏尼的壓力下退讓,並任命他為首相。
  當人們問起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基礎時,墨索裏尼回答說,他不需要什麽思想,行動比哲學更為重要。法西斯主義的鮮明特點,就是它並不依據自己的思想,而是依賴反對別人的思想:它反對馬剋思主義、反對共産主義、反對民主、反對多元化、反對議會和反對資本主義。全體意大利人民都應該放棄私利,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和諧地共同生活。這個目標,要在兒童時期就加以灌輸。衹有這樣,纔有可能在反對其他民族的鬥爭中站穩腳跟,纔有可能使自己的人民和國傢成為新的巨人。“信任、順從和鬥爭1這就是法西斯的競選口號。“元首”藉助這個綱領,使意大利在短短的幾年裏就變成了一個極權的元首國傢。
  其他的民主國傢在戰後頭幾年裏還能保持穩定。但這個時代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民主政權受到兩個方面的攻擊和威脅:右翼的保守派政治力量,企圖使局勢回到民主之前的時代;左翼的力量,企圖按照蘇聯的榜樣建立一個新的制度。這些力量對一個國傢或者世界的危險性到底有多大,主要取决於一個政治體製能夠為人民帶來什麽樣的生活水平。人們生活得越好,極端政治觀點就越沒有市場 — 或許在這裏有必要對“右翼”和“左翼”的概念做一個說明。這兩個概念本來是指法國議會的座席排列,保守的議員 — 從會議主席的角度看 — 坐在右側,而自由派和社會黨的議員則坐在左側。右和左是個相對的概念。今天,對極端的政治觀點,人們一般使用激進這個詞。
  我們再回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在那些穩定的民主國傢中,經濟不斷繁榮,生活水平緩慢但不斷提高 — 最睏難的時期已經渡過。在“黃金的二十年代”,生活開始經歷前所未有的生氣勃勃的景象 — 至少是在大城市裏。 新的音樂形式如爵士樂,新的舞蹈如查爾斯頓舞,新的通訊工具如電話,新的生産技術如流水綫,所有這一切都使人們感到驚奇和歡欣。“美國生活方式”變成了先進的標志。
  然而,“黃金二十年代”卻被紐約交易所的“黑色星期五”所打斷。在1929年這個10月25日,戲劇性的股市爆跌,導致了第一次世界經濟危機。美國銀行要求它們的歐洲債權人立即償還貸款和利息。通過戰爭負債最多的德國,遭到了最沉重的打擊。於是發生了貨幣緊缺,工業生産停頓,企業破産,失業激增,與此同時,極端黨派的信徒也隨之增加,並拒絶“魏瑪共和國”— 根據憲法製定的城市而命名 — 的議會民主制度。 儘管如此,由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其他資産階級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仍然占有足夠的多數,可以在這種形勢下對必要的經濟措施通過决議。但他們卻以今天看來難以置信的輕率把多數扔掉:衹是因為對失業保險的資金問題沒有取得一致意見,最後一個由議會産生的合法的魏瑪共和國政府竟然宣佈辭職。帝國國會沒有能力再組成新的政府。在這種危機時刻,根據憲法的規定,帝國總統就成了德國政治中的關鍵人物。自1925年以來就擔任總統的這位世界大戰時期的老將軍保羅·馮·興登堡,卻不是一個民主派,而且擔任總統也不適合。他聽從了兒子和一些老戰友的慫恿,為德國做出了後果嚴重的决定。他不斷任命“總統臨時內閣”。這樣一來,法律不再由議會製定,而是由“臨時內閣”提出,由總統頒布“暫行法令”。於是,對民主制度極其重要的三權分立的體製,實際被取消。從形式上看,這一做法似乎並不違反憲法的規定,但那衹是緊急狀態時應該采取的臨時措施。由於這種做法自1930年就變成了正常現象,因而,魏瑪共和國實際上在希特勒“奪取政權”之前就已經名存實亡。
  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黨,很久就在德國政治中起着作用;他的飛黃騰達是從世界經濟危機時開始的。他提出的口號十分明了,敵人的圖象十分清晰,這很容易在這個不滿和不安全的時代受到人們的歡迎。“猶太人和共産黨是一切的罪魁禍首1— 誰要是贊成這個口號,誰也就會投希特勒黨的票。1932年7月31日的選舉中,它獲得了37。3%的選票,成了帝國國會中第一大黨。
  世界大戰將軍興登堡本人是反對希特勒的:“你們難道會以為,我的先生們,我會任命那個奧地利的上等兵為帝國總理嗎1這是他於1933年1月27日對他的顧問說的話。但那些顧問卻勸說他,不能把議會最大政黨的領袖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且,一些保守黨人士,特別是工業界的代表卻支持希特勒,他們認為,他們可以“馴服”希特勒,並為他們所用。老總統的親信弗朗茨·馮·巴本說:“兩個月後,希特勒就會被擠到墻角去,他會被擠碎的。”這是世界歷史中的一個後果最嚴重的錯誤判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最初的人類一個聰慧的民族第一個世界奇跡
印度河畔的高度文明一個龐然大國現代世界的基礎第一個世界帝國
兩個新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加洛林王朝上層和下層和底層誰應是至尊者?
以十字架名義進行的戰爭一個新的思想一個新的世界基督教會的分裂
歐洲的信仰戰爭中國和日本的閉關鎖國朕即國傢!英國的榜樣
用武力走嚮現代從哈布斯堡到霍亨索倫理性的時代普魯士王位上的哲人?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