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食货金瓶梅   》 一个难下定评的人——再替西门庆说两句话(2)      侯会 Hou Hui

  不过多数经历告诉西门庆,金钱可以摆平一切。西门庆过分相信金钱的力量,并因而心雄气傲,目空一切。他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常被人们征引来作为批判他的把柄。小说第五十七回,吴月娘劝说他要“发起善念,广结良缘”,少干几桩“没搭煞贪财好色的事体”。西门庆笑道:
  你的醋话儿又来了。却不道天地尚有阴阳,男女自然配合。今生偷情的、苟合的,多都是前生分定,姻缘簿上注名,今生了还。难道是生剌剌胡乱扯歪厮缠做的?咱闻那佛祖西天,也只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这段话,无异于西门庆的“财色宣言”。从表面看,尽显这个成功商人恃财傲物、睥睨一切的狂傲态度。不过在说此话之前,他刚刚给永福寺的和尚施舍了五百两银子;而在此之后,他又受薛姑子的诓骗,拿出三十两银子去印造佛经。结合这些不寻常的举动,我们从他的狂言中听到了隐隐的不安——当一个人内心不自信时,往往故出狂悖之语,以相反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金钱真的能迷惑西天佛祖、买通十殿阎罗来保佑儿子平安、放纵自己胡为吗?小说家在设计了这段台词之后,紧接着就给出了答案:仅隔一回书,西门庆施财为善、极力求神佛保佑的继承人官哥儿,便短命夭折了。接下来,便是爱妾李瓶儿生病而亡,西门庆自己也每况愈下,在欲望之海中几度沉浮,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小说作者似乎在暗示: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当西门庆口出狂言之际,便是他步入地狱之时。
  整部《金瓶梅》被作者安排在轮回果报的佛教学说框架内,对此,现代读者尽可视为迷信,付之一笑。然而西门庆以及他所代表的明代商人们,却真的被困在一个难以逃逸的“轮回”框架中。西门庆的悲剧即使不是以纵欲暴亡的形式出现,也会以其他方式殊途同归。这就如同神通广大的孙猴子,无论如何挣扎,也难逃如来佛的手掌一样——那只如来佛的大手,便是晚明时期气数未尽的封建官僚政经体制。
  总之,西门庆的形象是复杂的,不是那种拿社会学的现成标签一贴便成定评的人物。当他生动地站在读者面前时,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个有力量、有能力的角色。他作为新兴商人的代表,极力摆脱旧式商人“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他会看风向,善于钻营,能随机应变,有着掌控局面的能力,做事沉得住气,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总能稳操胜券。他不受任何道德规范的约束,这也成为他无往不胜的法宝之一。但他也有自己的做人原则,无论经商还是做官,都有自己的底线。此外,他对自己有着清醒认识,一次他对儿子官哥说:“儿,你长大来,还挣个文官。不要学你家老子,做个西班(此指武官)出身,虽有兴头,却没十分尊重。”(第五十七回)他的自知之明在官场周旋中尤为重要。
  他是时代的弄潮儿:当急剧发展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农耕经济日益侵蚀、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准绳时,拥有大量财富的商人西门庆,遨游于官场与商场之间,神闲气定,志得意满。他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成为市民乃至士大夫们羡慕追捧与忌妒谩骂的对象。
  对于这样一个新型人物,我们不能用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不妨把他当作明代中后期一个活生生的商人标本去认识,当作一个成功的文学人物去欣赏。商人作为新兴阶层,在晚明社会正处于上升阶段,他们有着无穷的欲望,表现为不加节制地去攫取金钱和女色。正是这种欲望,给了他们开拓进取的力量。但也正是这种不加节制的欲望,导致了他们的毁灭。
  上一页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千古一奇梅
目录《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1)
《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2)《金瓶梅》: 一部晚明社会“食货志”(3)
白银一两价几何(1)白银一两价几何(2)
白银一两价几何(3)餍甘饫肥谈饮食(1)
餍甘饫肥谈饮食(2)穿绸挂缎说衣饰(1)
穿绸挂缎说衣饰(2)穿绸挂缎说衣饰(3)
穿绸挂缎说衣饰(4)交通、起居及其他(1)
交通、起居及其他(2)交通、起居及其他(3)
再多说几句千万富翁的商业收益——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一(1)
千万富翁的商业收益——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一(2)行贿支盐与偷税获利——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二(1)
行贿支盐与偷税获利——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二(2)借官生财与放债取息——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三(1)
借官生财与放债取息——西门庆如何赚钱之三(2)财色双得的“纳妾工程”——西门庆如何赚钱之四(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