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藝術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藝術   》 第35節:業餘大腕兒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朱軍:專輯的封套上有一隻握着鐵鍬的手,上邊是一隻玫瑰,既有非常鋼的東西,又有非常柔的東西,你試圖要做這種結合嗎?
  劉歡:我們那個年代的音樂經常被認為是沒有人情味的,但是我們今天演唱的時候,卻有一種深情的懷念在裏面。
  朱軍:我們這一代人在心靈深處有一種深深的情結,那就是浪漫,或者叫做革命的浪漫主義情懷。我們坐在這裏談論我們的過去,談論我們的童年,依然充滿這樣的浪漫。我們這一代已經人到中年,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危機。談到中年危機這個話題的時候,坦率地講,你有嗎?
  劉歡:危機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好像沒有那麽嚴重,確切地說是有責任感、負擔感。
  朱軍:想誰都不願意從領跑的位置上掉下來,這是一個普通人的基本心態,也就是進取心。我們都要進步,要保持榮譽,但是40歲的跟20歲的比體力,比得了嗎?
  劉歡:我在這方面一直非常平靜,因為我考慮的是另一層。我一直問自己,"我為什麽做音樂?"就是因為我喜歡。至於是不是在領跑的位置上,其實並不那麽重要了,衹要我還能做我喜歡的事就夠了,用不着庸人自擾。
  朱軍:最後一個建議,請咱們天津來的同學全體起立,到臺上來,由劉歡伴奏,大傢一起演唱那首《映山紅》,好不好?
  (合唱: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鼕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劉歡:在記憶裏回到過去好像是件挺容易的事,但是今天很多的"過去"一下子出現在了眼前。這麽多小時候的朋友,忽然一下子出現在面前,這是個巨大的驚喜,之前從來沒有感受過。希望電視機前的朋友們也有機會體驗一下這樣的驚喜,因為我們可能已經到了可以體味這個驚喜的年齡了。
  絶對幕後
  業餘"大腕兒"
  劉歡的"正差"是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的老師,到今年都有17年教齡了。說起當初開設"西方音樂史"這門課的目的,劉歡衹是說,好不容易學會的東西怕自己忘了……聽說上他的課得提前占座,下午4點(劉歡的《西方音樂史》是6點開講)托朋友給占座位的時候,卻早已經沒有了座位。300人的階梯教室,劉歡的課總是座無虛席,蹭課的、站着聽課的同學比比皆是。課堂上不時傳來英語、法語,劉歡讀法語的時候就像唱歌,充滿了韻律感。講到動情處,他經常隨意地唱上幾句。這是個有歌聲、有掌聲、有笑聲的課堂,好多同學把上劉歡的課當成聽音樂會。
  我們與劉歡的接觸就是從那次課開始的。劉歡的朋友們說,"什麽生活中舞臺上,劉歡其實就是這個樣子。就像劉歡的發型一樣,以為是什麽人精心的設計,其實就是因為頭髮多,懶得剪,纔這麽隨意地一梳。"劉歡的生活總是被人刻意地分析,其實除了音樂,劉歡對一切都是隨意的。在劉歡的音樂工作室裏,沒有太多流行音樂的標志,那一套專業的音頻設備是劉歡自己組裝的;墻上挂的都是不常見到的從國外買來的樂器;櫃子裏擺的是各式各樣的音樂CD,有個賣碟的朋友說,劉歡是他最大的客戶;劉歡傢廚房窗戶的小黑板上挂着劉歡的畫,"四個雞蛋和一頭歪牛",這是給妻子女兒的留言條,用象形文字寫着早餐的內容;劉歡的客廳像是一個精緻的酒吧,擺滿了數不盡的名酒……劉歡每天就生活在這裏。
  錄像那天出事了……
  劉歡是《藝術人生》接待的最省事的嘉賓之一,不用接,不用送,不用準備晚餐,連化妝也不用。惟一的麻煩就是,衹能容納90人的場地一下子招來了160多個觀衆。
  在錄像開始後一個小時,演播室的燈光突然熄滅了。所有的工作人員進入了一級戰備,查明原因後纔知道我們那晚遭了"天災",演播室的電腦燈控製係統無緣無故失靈,換一個新的至少得用兩個小時。面對好不容易請到的嘉賓,面對現場這麽多熱心的觀衆,這恐怕是《藝術人生》最難以收拾的局面了。劉歡先回到休息室,我和觀衆聊天,製片人王崢則在休息室、演播室、燈光機房之間不停地奔波。時間一點點過去,每隔一分鐘就會有人送來"還早着呢"的噩耗。我們開始和觀衆唱歌,組裏能歌善舞的都上臺了,朱軍急得直唱西北民歌,還給觀衆說單口相聲。出乎意料的是,觀衆不但沒有着急,還開展了歌麯比賽。有個觀衆站起來唱了一首《從頭再來》送給我們,這時候我們纔深深地感到這首歌有多麽的鼓舞人心。
  跑到休息室見到劉歡時,他不但不催促,還興致勃勃地和他當年的大學同學聊天。劉歡的弟弟劉嘯也在,不時地安慰我們:"沒事,我哥越晚越精神。"
  製片給臺下的觀衆買來了漢堡,據說演播室周圍的快餐廳都讓我們買空了,一下子要160多個漢堡,誰傢也沒有那麽多的存貨……
  從頭再來
  電腦燈真的修理了快兩個小時。當大傢快要絶望的時候,演播室亮了起來。那時已經是深夜11點了,觀衆一個都沒有走。劉歡再次坐到嘉賓的位置上,依舊是智慧親和地侃侃而談。演播室中的掌聲、笑聲、劉歡演奏的鋼琴和優美的法語歌一直伴着所有人到凌晨一點半,除了鐘錶,沒有人在意現在的時間……我們的鋼琴師孟軍一直不停地演奏着那首著名的《今夜無人入睡》。
  結束時已經是夜裏兩點了,大傢圍着劉歡意猶未盡,我聽到一位50多歲的觀衆對劉歡說:"今天我們沒有白等你,謝謝。"
  我們站在門口送觀衆走,給大傢報銷打車費,很多觀衆執意不要:"又不是你們成心的,我們還從來沒在電視臺呆到半夜呢,挺好玩的。再說為了看劉歡,值得。"
  傢有仙妻
  在劉歡兩次作客節目的過程中,劉歡的太太盧璐給了我們最好的配合。盧璐原來是北京電視臺少兒節目的編導,所以她更懂得怎樣與我們配合。我還記得以前看過盧璐的節目,一個娃娃頭,小朋友叫她"轆轆"阿姨,後來她成了劉歡藝術和生活中的總代理。在我淺淺的印象中盧璐是個"入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人,房間中的一塵不染和事業上的規規矩矩相得益彰。盧璐是導演,現在劉歡就是她惟一的演員,劉歡的精彩生活就是盧璐最大的成就和快樂。盧璐最大的心願就是等劉歡老了以後,親手為他製作一部記錄片,看來娶個導演就多了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1節:明星還原為普通人第2節:用文化引導娛樂第3節:我們尊敬直面歷史的老人第4節:發展再聚首品牌
第5節:朱軍訪談錄第6節:有責任心的男人第7節:《摔三弦》一舉成名第8節:迷迷糊糊闖央視
第9節:導演、製片人趙本山第10節:為什麽心情不好第11節:絶對幕後第12節:本期主人公陳凱歌導演
第13節:愧對父親第14節:第五代的黃土情結第15節:誠意電影和商業電影第16節:道具的背後
第17節:陳坤第18節:服務員的理想第19節:電影學院的好學生第20節:偶像是有責任的
第21節:憂鬱的背後第22節:五福臨門贈傅彪第23節:夫妻患難見真情第24節:真浪漫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