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金庸與《明報》 》
第35節:第八章 筆 戰(3)
張圭陽 Zhang Guiyang
在1964年的論爭中,《明報》獨立於左派以外的形象,日益鮮明。《明報》主筆金庸凌厲的詞鋒、《明報》集結的作傢和大量的知識分子,紛紛在"自由談"及各自的專欄上,對《明報》施以援手,譴責左派的強橫。《明報》以一報敵五報,在爭論中進一步樹立了不畏強勢、敢於以知識分子的良知批判不合理的事情的形象。《明報》的銷量,也因此而節節上升。論爭之前,《明報》每日銷量62,075份(1964年9月每日平均銷量);1964年12月10日的銷量達到70,516份;1965年1月《明報》平均每日銷量達73,254份。到了大陸在1966年發出"五一六通知",在全國推行"文化大革命",引發全國大規模政治運動的時候,《明報》銷量已超過了八萬份,已經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讀者群,與《大公報》等,再展開一場規模更大、年期更長(為期十年)的論爭了。這個爭論,不再衹有香港傳媒關註,國際傳媒,包括西方四大通訊社、西方、日本各大報,都在密切註視《明報》對中國事務的權威分析和報道。
《明報》在這一階段,順應着中國大陸社會的劇烈變動,也隨之産生了劇變,由一份以低下階層讀者為對象的小報,蛻變成為一份以知識分子為主的大報。《明報》蛻變的這個年代,也正好是中國大陸政治急劇轉變的年代。
《明報》在1962年報道了移民新聞,而這些新聞報道所釋放出來的能量,令《明報》銷量有了急劇的增長,遠多於過去《明報》多次改版所取得的效果。對一份掙紮求存的報紙來說,生存的意義,比獲得朋友的意義更大。副刊"自由談"的成功,給予《明報》主事人很大的啓發。一個副刊的改造成功,從而導致改造了整份報紙的風格,這是香港中文報業史上罕見的。"自由談"獲得大量讀者的支持,《明報》與讀者産生了良性的互動關係,進一步強化了《明報》走上知識分子報章的道路。有了上述的種種原因,《明報》成為一份知識分子的報紙,可以說是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1) | 第2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 第3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3) | 第4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 第5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5) | 第6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1) | 第7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2) | 第8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3) | 第9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4) | 第10節:第三章 野 馬(1) | 第11節:第三章 野 馬(2) | 第12節:第三章 野 馬(3) | 第13節:第三章 野 馬(4) | 第14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1) | 第15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2) | 第16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3) | 第17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4) | 第18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5) | 第19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6) | 第20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7) | 第21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1) | 第22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2) | 第23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3) | 第24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