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讀遍紅樓 》
多君佳句清人骨(1)
鬍文彬 Hu Wenbin
多君佳句清人骨
——脂批中王梅隱生平說豉
庚辰抄本《石頭記》第13回正文“那賈敬聞得長孫媳婦死了,因自為早晚就要飛升,如何肯又回傢染了紅塵?”句下有側批一條雲:
可笑可嘆。古今之儒,中途多惑老佛。王隱梅雲:“若能再加東坡十年壽,亦能跳出這圈子來。”
同書第18回正文詩句“主人應接憐”,又有雙行批雲:
歸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隱雲:“詠物體又難雙承雙落,一味雙拿,則不免牽強。”此首可謂詩題兩稱,極工極切,極流離嫵媚。
批語中的王隱梅、王梅隱當為一人,前隱梅係梅隱之誤。
那麽,這位王梅隱又係何等人物呢?已故著名紅學家吳恩裕先生曾據《八旗藝文編目》著錄《梅隱集》作者簡介內容,認為王梅隱即《梅隱集》作者王茂森。吳先生在《脂批中之王梅隱》一文(見《考稗小記——曹雪芹紅樓夢瑣記》第17—18頁)中寫道:
《八旗藝文編目》九十九頁載《梅隱集》,像“漢軍王茂森著;茂森先故旗籍,以裁旗分隸常熟,自號雲浦,遊文殊院,常竊睨諸生旁,遂通四聲,操筆為韻語,便有思緻。”按脂硯齋批語兩及王梅隱,當即此書作者。若能得其《梅隱集》,或可獲有關雪芹之材料乎?
但是,《八旗藝文編目》沒有說明王茂森有字或號“梅隱”。文中衹說到“自號雲浦”。因此,要證明王茂森有號“梅隱”還需要提供新的文字證明。
另一位已故紅學家徐恭時先生在《脂本評者資料輯錄》之十一,引過兩條脂批之後說:
有人認為,此王隱梅或是漢軍王茂森,他的詩稿名《梅隱集》。按:孫原湘《天真閣集》捲四十九有《王三傳》,記述王茂森生平。從此傳看,此人先在京口(今鎮江)駐防旗營,後撤旗居常熟。他原不識字,後初學詩文。以此判斷,似非脂評“引語”之人。
這篇文章收入南京師範學院中文係資料室1976年5月編印的《紅樓夢版本論叢》(供內部參考)第217-218頁。徐先生所言《天真閣集》所撰《王三傳》有三點值得註意:(1)《傳》雲:“三名茂森,自號雲浦。”此與《八旗藝文編目》所錄文字相符,王三當為其“外號”。(2)王茂森確有《梅隱集》行世。《傳》中有雲:“(三)生平詩外無所好,每院課試帖亦必擬為之。院鄰石梅碉,名其集曰“梅隱”。又云:“……末幾競卒。李哀其志,掇其詩之雅潔者,登諸梓,且請為之傳。”(3)王三茂森“其先故旗籍,隸京口營,以裁旗分隸常熟”。這正是《梅隱集》收錄《八旗藝文編目》的根據。至於王三“原不識字,後初學詩文”,並不能證明脂批者就不能引用他的文字。《傳》中有雲:王三識字王後“而竊購唐詩讀之,遂通四聲,操筆為韻語,有思緻。”說明王三為人聰穎,且對詩酷好無他,完全可能寫出有“思緻”的詩作來。
2004年4月18日
[附識]兩種記載,兩個王三
在追索脂批中提到的王梅隱生平過程中,我從楊鐘羲《雪橋詩話》捲四發現了另一位王三。其文雲:“名斌,字玉生,紫幢客也。《除夕》句:‘燈花明續夜,酒浪暖生春。’”“紫幢”即康熙間宗室文昭的軒名。所謂“紫幢客”,即王三為文昭的幕客。據《清史稿》、《八旗通志》、《八旗藝文編目》、《八旗文經作者考》、《八旗畫錄》、《白山詩介》、《帶經堂詩話》諸書記載,文昭係原封鎮國公百綬子,字子晉,號紫幢道人、紫幢軒主人、茶翁等。著述甚豐,除《紫幢軒詩集》外,其所集《宸萼集》備受稱道。據載,文昭於雍正壬子(十年,1732)九月卒,享年五十三歲,可以此推知文昭生於康熙十八年已未(1679)。
文昭與王三的關係,其一,是《八旗通志》著錄文昭撰《薌嬰居士集》條下記雲:“其(文昭)所與酬唱諸詩亦附於編後。如王玉生、謝雙村、楊晚雷諸人是也。”王玉生即王三。其二,鐵保輯《熙朝雅頌集》收文昭詩124首,內有《與王三玉生燈下讀書賦贈》、《八月十九日同東峰、玉生遍遊近村車中作》(上捲);《贈王三玉生》、《次玉生雨後快涼元韻》(下捲)。
循此綫索,在《熙朝雅頌集》捲第33傢查到王斌小傳及所收詩八首。詩前小傳:“斌字玉生,漢軍人,官護軍校。”《八旗藝文編目》著錄《獨善堂詩鈔》王斌著,斌字溫如。《熙朝雅頌集》所收王斌詩題是:《唐六如寒香高士圖》、《辛醜除夜》、《草鞋》、《雪夜亦亭來訪》(二首)、《眼鏡》、《瓶中荷花二首》。
綜合上述材料,兩位王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共同之處值得註意:
(1)他們都是旗籍,王三茂森曾駐防京口,王三玉生為“護軍校”,旗籍、軍人的身份相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捲首絮語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書係自愧而成 |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 | 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 | 智而通則悟 | 難得糊塗 | 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 | 實非別書之可比 |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 | 尤氏心內有什麽“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樂極生悲 | 裙釵一二可齊傢 | 萬不可奢華過費 | 敏探春“興利除弊”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 | 不過實錄其事 | 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 娶妻當如薛寶釵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 | 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